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47914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社会习俗的演变》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新课导入,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那么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又有何变化?,1.鸦片战争后, 西方文明的传入,带来变化。,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带来变化。,被动,主动,为什么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呢?,一、剪辫放足,1.剪发辫,2.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令:,3.禁缠足,封 建 君 主 专 制,民 主 共 和 制,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

2、在头顶。,想一想;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为什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可见,清朝男子的发辫,是清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的象征。也是清朝子民的象征.是清代有别于汉族统治朝代的社会内容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清末剃发图,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

3、人剪辫子,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轼菩萨蛮 “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辛弃疾菩萨蛮 林语堂先生曾描述过女子缠足后的步态:中国女子的缠足,完全地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 而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膨胀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优越感。从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密。,不缠足的开路先锋 康有为和他的女儿,思考:

4、 禁缠足使妇女的地位发 生了什么变化?,三寸金莲,满族妇女穿旗袍,男子穿长袍马褂,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二、服饰的变化,礼,义,廉,耻,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以文治国,三省吾身,清朝旗袍,民国旗袍,三、礼仪的革新,跪,拜,作揖,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中国传统婚姻的六礼之仪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外来的物质和文化缺不断让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3.不断加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主动学习世界先进的文化和技术。,1.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