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课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7783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237 大小:6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礼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中外礼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中外礼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中外礼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中外礼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礼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礼仪-课件(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新概念教材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教材新系 中外礼仪,第一章 中外礼仪概述,学习目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明确礼仪的概念,了解中外礼仪的渊源和功能,把握其基本特征。知道礼仪所具有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技能目标:在树立谙悉礼仪意识和掌握中西礼仪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学会遵行入乡随俗的常规做法,能够在跨文化的交际场上较为得体地施行礼仪。能力目标:具有运用所学的WTO背景下行礼如仪的基本要旨和方略进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中外礼仪的概念礼仪,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际生活中,集体创造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用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包含有尊重、爱护、关心、伤悼他人等意义的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外礼仪既包括

2、中华民族较为通行的传统礼仪,也包括世界上通行的国际礼仪和一些主要国家的传统民族礼仪。,第一章 中外礼仪概述,1.1 中外礼仪的渊源与功能 1.2 礼仪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3 中外礼仪的习得与施行,1.1.1 中外礼仪的涵义,1、礼仪的概念 2、礼貌、礼节、礼仪 3、不同视角对礼仪的诠释,1.1.1 中外礼仪的涵义,礼仪的概念礼仪,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际生活中,集体创造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用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包含有尊重、爱护、关心、伤悼他人等意义的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系。,与“礼”相关的词主要有:,礼貌 礼节 礼仪,1.1.1 中外礼仪的涵义,礼貌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

3、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节指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问候、祝贺、致意、慰问、哀悼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1.1.1 中外礼仪的涵义,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且完整的过程。不过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待人的尊敬与友好等情感。 三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关系,其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

4、1.1.1 中外礼仪的涵义,不同视角对礼仪的诠释从修养角度,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于对礼仪的认知和应用;从道德角度,礼仪被界定成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曰行为准则;从交际角度,礼仪既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或方法;从民俗角度,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审美角度,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心灵美的必然外化;从传播角度,礼仪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1、中华礼仪的渊源 2、国际礼仪的渊源,1.1.2 中外礼仪的渊源,中华礼仪的渊源,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

5、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有著名的周礼、仪礼、礼记三书传世。中国古代“礼”的概念,可归结为三个层面: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国际礼仪的渊源,国际礼仪源于西方礼仪。习惯上所称的西方,通常指欧美各国。澳洲及南美地区,因在历史上深受欧美文化影响,其礼俗也与欧美各国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国际礼仪不仅是社会交往的产物,更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1.1.3 中外礼仪的功能,1、信息传递 2、感情交流 3、行为调节,信息传递,交际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互动的过程。礼仪作为人们内在涵养、

6、素质、意向、心态的外在显现,无不传递这样或那样的信息,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收、利用,成为互相了解、认识的一种手段。 礼仪,还能传递出对彼此关系、合作和利益的暗示或承诺的信息。,感情交流,感情是维系人们相互关系的粘合剂。在交际的大多场合,施礼,并非纯粹的礼仪之举,而是借以表情达意。循礼过程实际上也是施礼者与受礼者的情感互动过程。交往中,人们也常常有意无意地由他人对礼仪的遵照履行以及自己所受到的礼遇,来分析和判定这其中折射出的对方的心态,情感和意向,尔后便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主要有感情共鸣和感情排斥 。,行为调节,体现在对人们行为的具体规范和调整上。 体现在对人们行为的具体规范和调整上。 体现在

7、对交际者个人的印象整饰上。 体现在通过礼仪创造一些活动所需要的气氛:庄严、正式、隆重、热烈、友好、喜庆等,继尔影响人们的行为。,1.2.1 礼仪的民族性,1、约定性 2、民俗性 3、传承性 4、变异性,约定性,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交往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行为规范。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许多不成文的礼仪,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约定俗成性通过交际行为表现出来,并被这个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又以某种精神的约规力量,牵制着每个社会成员,将其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民俗性,民俗的英文为Folklore,意为“民众的知识”或“民俗的学问”。这一术语已为国际学术界通用。不同国家、

8、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通常意义的礼仪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指的是风俗、习惯、禁忌等民俗礼规,即礼俗。 许多礼仪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从禁忌风俗上发展起来的,并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传承性,礼仪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自然、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交互作用下,通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凝结沉淀下来的结晶体。是历世相沿、群居相染、自然而然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主要是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口头传播和行为模仿等方式传承。礼仪的传承并非是盲目的、不折不扣的照搬继承,而是有所取舍,其主流或核心内容及形式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每个民族、每种文化之中的礼仪,既是原始的、传统的,

9、又是文明的、现代的;既有传统的丰厚积淀,又有全新的一些创造。它被人们经年重复却又有所更迭,其不变是相对的。随着传承,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仪总要或多或少地发生种种变化,并不存在僵死不变的永恒模式。当然,这种变化是连续中的变化,是变中有“道”。,1.2.2 礼仪的世界性,1、兼容性 2、通行性 3、国际性,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 弃一些已经丧失生命力的、保守落后的礼仪形式的同时,被动地同化和主动地汲取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并能为我们民族心理所接受的礼仪形式, 使之融入并成为我们所遵行的礼仪。中外礼仪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总的趋势是在交流中逐步地融合。,通行性,

10、共同性。一是说人人都要遵守礼仪,虽然这些礼仪是不一样的;二是说任何社会里都必然存在着一些社会的全体公民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共同的礼仪形式 。共通性。各国各民族的礼仪都有着自身的缤纷色彩,但毕竞有不少较为通行的礼仪。各国在礼仪上某种程度的同化,正表明礼仪有着某种共通性,且这种通行地域正随着国际交往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国际性,在国际交往频繁,世界贸易范围日益广泛的今天,各国、各民族的礼仪既属于本国和本民族,也属于世界各国,具有国际性。因为,各国在与之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直面其他民族礼仪。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各民族的礼仪在被相互欣赏、了解和认可之中,也被兼收并蓄地融合进了本国和本民族

11、的礼仪。,1.3.1中外礼仪的习得,1、树立谙习礼仪的意识 2、陶冶尊重他人的情感 3、锻炼履行礼仪的意志 4、养成遵行礼仪的行为,树立谙习礼仪的意识,礼仪是一个社会文化沉淀的外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传承,变异过程,它的习得首先便是个体的“社会化”、“文化化”过程。又因为礼仪具有变异性的特点,在完成了社会化以后,人们还有一个继续“社会化”的问题。跨文化交往所涉及到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礼仪,其习得则是靠着入境问俗的诚心和细心,去了解和熟悉。所以,习礼是一个萦绕终生的过程,须树立长久的“习礼意识”,处处留心,时时经意。,陶冶尊重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由知到行的一个桥梁。陶冶情感就是要使产生一种尊重他人的真

12、挚的感情,能够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对人始终抱有一种热情友好的态度。一个人可以很快就了解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但若缺少对人的情感,他就无法使这些形式完满地表现出来,这些形式也就成了没有灵魂的僵死的躯壳。,锻炼履行礼仪的意志,所习之礼要培养成习,要有意识地摒弃不合礼仪的旧习惯、养成遵从礼仪的新习性。习性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是不需要多加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它受人的性格核心层和中介层支配与制约。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其观念、态度的下意识表现。习性一旦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但通过意志努力可以使之改变。,养成遵行礼仪的行为,也就是使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变成为一种习惯的行为。通

13、过严格的训练,掌握调节行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件件具体、锁碎的小事做起,点滴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细微之中,逐渐成习。,1.3.2中外礼仪的施行,把握中西礼仪的文化差异)家族为本与个人为本 )注重人情与讲求务实 )重视身份与追求平等 )谦恭含蓄与情感外露,1.3.2中外礼仪的施行,遵行入乡随俗的常规做法)入境问俗 )客随主便 )主遂客意 )求同存异,1.3.2中外礼仪的施行,根据相互交往的具体情况)针对具体交往对象以及关系 )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制约 )考虑社交场合与事件的大小,第2章 中外服装佩饰礼仪,第2章 中外服装佩饰礼仪,2.1 服饰2. 着装礼仪2. 佩饰礼仪

14、2. 中外服装佩饰习俗,2.1服饰概述,2.1.1 服饰的功用2.1.2 服饰形象策划的原则,2.1 服饰概述,服饰是服装和佩饰的总称,是人的外在表象,由服装本体及其延伸饰物所构成。延伸饰物包括首饰、帽子、发夹、围巾、腰带、领带、提包、胸花、鞋子、眼镜、手套、手表等等。着装佩饰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左右着人们交往“第一印象”的形成,影响着社交的成功和事业的顺达。,1)掩瑕扬瑜,美化形象 2)角色整饰,塑造形象 3)辅佐社交,顺达事业,2.1.1 服饰的功用,2.1.2服饰形象策划的原则,1)适体性(1)与性别年龄相适(2)与容貌肤色相适宜(3)与身体造型相适宜(4)与个性气质相适宜

15、(5)与职业身份相适宜,2.1.2服饰形象策划的原则,2)整体性 (1)着装的整体协调 (2)佩饰的整体协调 (3)妆饰、着装、佩饰的整体协调,根据不同服饰施妆,2.1.2服饰形象策划的原则,3)独特性要求仪表修饰在与个体自身诸因素相适宜谐调的基础上,突出个性风采,讲求与众不同,形成独特的色彩风格。,2.1.2服饰形象策划的原则,4)T.P.O原则(1)随时间变化Time (2)随地点变化Place (3)随场合变化Occasion,2.1.2服饰形象策划的原则,5)适度性(1)适当的修饰程度 (2)适度的饰品数量 (3)适宜的修饰技巧,2.2 着装礼仪,2.2.1 常用礼服2.2.2着装的礼

16、规 2.2.3着装的技巧,2.2.1 常用礼服,(1)中式男礼服 即中山装 (2)西式男礼服 (3)通用男礼服,1)男士礼服,2.2.1 常用礼服,(1)中式女礼服 (2)西式女礼服 (3)通用女礼服 即西服套裙,2) 女士礼服,2.2.2着装的礼规,(1)西装的套件 (2)西装的衬衫 (3)西装的领带 (4)西装的钮扣,1)西服的穿着规范,2.2.2着装的礼规,(1)西装套裙的面料 (2)西装套裙的色彩 (3)西装套裙的造型 (4)西装套裙的裙子 (5)西装套裙的穿着,2)套裙的穿着规范,2.2.2着装的礼规,(1)按规定着装 (2)正式场合不要穿短裤、背心、超短 裤、紧身裤 (3)参加社交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 摘帽,脱掉大衣,风衣雨衣,3)着装的注意事宜,2.2.3着装的技巧,(1)色彩与人和谐 一是要根据体型选择衣色,强调和改善体型; 二是要根据肤色选择衣色,以映衬和改变肤色; 三是要根据个性选择衣色,以体现和突出个性 (2)色彩与环境和谐 环境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是社会环境; 二是自然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