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7469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学第二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农业政策分析经济原理与方法,学习目标: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理论 农业政策分析与经济理论 农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 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 第二节 政策分析模型 第三节 政策分析方法,第一节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一、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三、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 四、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五、福利变化的测度,一、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三)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农户、农业企业和地区政府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

2、体,总是以自己从某项已出台的农业政策中获得利益的多少来评判农业政策的优劣,并以此作为政策行动的依据。本书主要讨论福利经济学对农业政策研究有特别关系的两个方面: (1)由完全市场经济形成的资源配置和产品分 配、可以看作经济效率高,政府政策导致背离这些条件的范围。 (2)可以衡量某一政策变化的福利效果。,三、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内涵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各个人的福利。 表达方式:w社会经济福利ui第i消费者的函数X消费集,包括所有提供的消费品wn第n个消费者的函数,图2.1 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图W1、W2、W3为无差异曲线,UPF为效用可能性边界,表示经济在最有效率的情况下所提供的效

3、用组合。在E点,实现了即定资源与技术下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或者说个人福利之和最大化。,UA,UB,W1,W2,W3,UPF,E,四、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含义: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1、交换效率: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2、生产效率:任何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两种产品都是相同的。3、产量效率:任何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图2.2 满足帕累托最佳条件的福利边界图,UA,UB,E,F1,F,W1,W2,W3,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模型通常作

4、为评价农业政策经济效率的标准。 非完全竞争的帕累托最优。 竞争均衡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资源禀赋的适当分配可以使每种帕累托最优状态作为一种竞争均衡来保持。,五、福利变化的测度(市场与农业关心谁)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与他演绎付出的价格之差。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经济剩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PC、CS与ES图示经济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CS,P,PS,S,D,E,O,Q,第二节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又称科学决策模型,包括全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完全理性模型包含下列内容:1、决策者面临的问题确定2、追求效益

5、最大化3、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有限理性模型: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适宜而可行的方案做可行性分析,只要其中的一个方案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便采用。,二、渐进决策模型 主要内容:决策者必需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决策者应着重于显存政策的修改与补充;决策者应着重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调试;决策者着重于修补现行政策的缺陷。 三个层次:一是简单的线性分析;二是继续的线性分析;三是策略分析。,三、系统模型,政治统治,要求,支持,政策和行动,环境,环境,环 境,环境,图2.5 系统决策模型,输入,输出,四、过程模型公共政策的基本过程如下:1、社会问题的出现2、社会问题的辨识3、政策议程的建立4、政策规划5、政策方案的

6、执行6、政策效果的评估7、政策调整与改变8、政策的终结,五、精英模型 该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反映。不是社会公共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第三节 农业政策分析方法,一、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二、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事实分析就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务、事件、关系、及其互相作用进行描述、观测、计数、度量与推。回答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如何等问题。 价值分析考察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规范,并确定价值准则的研究任务与过程。回答因为什么、为谁、为什么目的、许诺什么、应优先考虑什么的问题。 规范

7、分析应用演绎推理方法,从抽象的普遍原出发,得出特定问题的结论。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可行性分析政策制定者通过各种方法论证既定政策在政策事件中是否可以执行并且产生预期社会效果的一种行为。回答这样做是否行得通,领导和公众是否同意,具备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改进才能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三、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1、社会调查法 2、历史分析法 3、结构分析法 4、模型分析法 5、社会试验法 6、群众路线法,本章复习要点,关键概念: 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函数、帕累托最优、经济(生产者、消费者)剩余、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 思考题 1、社会福利函数的含义及其在政策分析中的作用。 2、何为帕累托最优?其实现条件是什么? 3、使用经济剩余方法分析农业政策应该制宜什么问题? 4、农业政策分析中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各自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