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74675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发乳腺癌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盘点因乳腺癌去世的明星们,2007年5月13日晚, 如花似玉的林妹妹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年仅42岁。2007年11月25日,著名歌手叶凡的新歌保重身体已经录完还未发行,次日零点,乳腺癌就匆匆夺走了她37岁的生命。 2009年4月6日,以叶子这首歌走红的台湾“疗伤歌手”阿桑 ,因患乳癌末期,病逝于台北新店慈济医院,年仅34岁。,陈晓旭,叶凡,阿桑,粉 红 丝 带 运 动,全球红十字会已将每年十月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每年10月18日为防乳癌宣传日。,前 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2、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美国2009年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194280例,死亡40610例。 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 我国上海发病率最高。,流行病学,乳腺癌多发女性,男性只占1%。 20岁以前少见、3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多发4550岁,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我 国 乳 腺 癌 的 发 病 状 况,五个最: 发病率增长最快: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 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已占妇女癌症死亡第一位; 治疗水平最低:I期乳腺癌不超过20%,美国达80%; 对普查的认识最差:大部分为有症状后才去医院求治; 医药费用占比例最高:微小乳腺癌平均

3、2万元/人,中晚 期乳腺癌平均20万元/人。,发病的高危险因素:,1、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 2、生育年龄:第一胎足月产龄迟于35岁、40岁未孕 3、哺乳可降低发病率,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4、产次:产次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5、家族史:有家族乳腺癌史者23倍于普通人群 6、其他:肥胖与脂肪饮食,有胸壁放疗史,部分良性增生性乳腺疾病,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等,防治乳腺癌的关键,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乳腺癌根治术10年生存率比较,期分别为74%,50.6%,25.3%,早期和晚期差别约3倍,腋淋巴结无转移时5年生存率最高

4、达88.6%,转移数在7个以上生存率最低44.9%。,乳癌的预防,1、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 肥胖和体重的增加都可能导致乳癌发生。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2、养成运动好习惯 据医学专家统计,经常运动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多做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预防乳癌的发生 3、定期作乳房检查 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应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每隔2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摄影术。 年龄在40-49岁间的女性,除每月定期做乳房自检外,每年做一次专业性的乳房检查比较

5、好。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每月应定期做乳房自检,且每年须做一次临床乳房检查和乳房X光摄影。,乳腺的正确检查手法,取坐位或平卧位,手掌自乳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然后检查乳头、乳晕区。 有肿块注意: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皮肤情况。,镜前检查图示,镜前检查图示,乳房的解剖结构,病 理,目前多采用的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也叫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膜以上。转移很少,预后很好。 2、早期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原位癌。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仍是早期,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有大量淋巴细

6、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湿疹样癌。分化高,预后较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癌。此性分化低,预后差。其中硬癌最多见,占60%。,5、其他罕见型 纤维腺瘤癌变、富脂质癌、乳头样瘤癌变,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可浸润皮肤、胸大肌。胸筋膜等组织 2、淋巴转移途径:乳头、乳晕、乳房外侧约60%-70%向同侧腋窝转移。乳腺内侧病灶约有30%左右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 3、血运途径转移:可经淋巴途径进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肺、骨、肝,乳腺癌术后双肺转移,临床表现,1 、肿块 80%首

7、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 常位于外上象限,其次在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多单发、质硬、表面不平、活动欠佳、分界不清。,2、乳房外型改变 酒窝征:肿瘤侵及Cooper韧带(乳腺悬韧带),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牵拉皮肤所致。 乳头偏移或回缩:肿瘤侵及入乳管收缩所致。 桔皮症:肿瘤细胞堵塞皮肤和皮下淋巴管致使皮肤水肿,毛囊处出现点状凹陷,形似桔皮样. 局部突起。乳头血行溢液。,乳腺外形的改变1&2,3 晚期局部表现 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 卫星结节 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 皮肤破溃 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形成坏死溃疡,呈菜花样,易出血感染,有恶臭。,4 转移 淋巴转

8、移多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少有对转移侧。早期淋巴结先是散在、活动好,以后数目增多、融合;甚至可和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联。晚期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远处常见肺、骨、肝转移。,5 特殊类型的乳癌 炎性乳癌 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表现为乳腺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乳腺炎。体检:乳腺肿大发红发硬,多无局限性肿块。该类型乳癌发展快,预后极差。 乳头湿疹样癌 paget病,初发乳头刺痒、灼疼。以后表现为乳头处呈慢性湿疹样改变:发红、溃烂、潮湿、结痂,反复交替进行。局部有或无肿块。预后好,恶性程度低、转移少见。,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1、根据临床体检: 无痛性孤立的肿块,硬

9、、不光滑、边界不清,有的伴有“橘皮征”、“酒窝征”。晚期可有破溃、卫星结节。 2、乳腺CT、钼靶拍片、B超、核磁共振等有利于诊断。 3、细针抽吸细胞检查,病理学证实(空芯针活检),乳房肿块切除活检。,乳腺腺癌B超示:乳腺内巨大低回声团块, 呈分叶状,边界欠清晰,后方回声衰减。,引产需要多少钱呢http:/ 板障多发转移瘤,在药流后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http:/ 对比示:左侧乳腺 上方浓聚影;病理 证实左乳腺导管癌。,上环后会出现哪些症状http:/ 早期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应和以下病与以鉴别 1、乳腺囊性增生病 好发于35-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病变双侧,病程长,多表现为经前期疼痛,经后消失

10、或减轻。双乳可触及肿块或结节,多在外上象限。肿块边界不清,成片状增厚,有触及表面颗粒感。可有压痛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少数病人可有浆液性或血性溢液。,什么时候上环好一些http:/ 多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与雌激素刺激有关。肿快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多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整、活动极好、边界清晰。易于诊断。,早孕症状是哪些呢http:/ 多发于4050岁的妇女。多发于大导管近乳头膨大的部分。瘤体小,易出血。唯一的症状是乳头可有溢出性血性液体。体检有时在乳晕区可触及肿快。质地软,可推动。压迫肿快时候可有乳头溢液。X-线乳腺管造影、溢液细胞学检查有利于诊断。,确定怀孕的方法哪些好http:/

11、 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浆细胞浸润为主。 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快大时可成桔皮样观。 40%呈慢性炎症改变,表现为乳晕旁肿快,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急性期抗炎有效,但肿快可仍有,须手术治疗。,药流有什么副作用http:/ 1 好发中、青年女性。 2 病程长,发展慢。 3 可表现为肿快,质地韧,边界不清,活 动一般。可疼痛。 4 可有结核中毒症状,抗结核有效。,上环后会出现哪些副作用呢http:/ sarcoma),较少见。常见50岁以上,表现为乳房肿块,体积可较大但界限较清楚,皮肤表面可有扩张的静脉, 血行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少见。 治疗:单纯乳房切除。,药流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12、http:/ 用 的 分 期,引产有哪些危险呢http:/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o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未扪及肿块 Tl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 T1mic肿瘤最大径小于01cm T1a 肿瘤最大径0,1cm-05cm T1b肿瘤最大径05cm-1cm T1c 肿瘤最大径1Cm-2cm T2 肿瘤最大径2cm-5cm 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 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 T4b乳房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或肿瘤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但不超过同侧乳房 T4c 包括T4a及T4b

13、, T4d 炎性乳腺癌 注:皮肤粘连、乳头回缩或其他皮肤改变除了T4d外,可以出现在T1、T2、T3中,不影响分期。Paget病时如乳房内有肿块则按照肿瘤大小区分。胸壁指肋骨、肋间肌及前锯肌,不包括胸肌。,上环后的症状有哪些http:/ 区域淋巴结 N0: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但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锁骨下淋巴结和或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药物流产还有哪些秘密呢?http:/ 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哪些症状意味着宝宝来了呢http:/ 0期: TisN0M0 期: T1N0MO 期: T01N1M0, T2N01MO, T3N0M0 期: T02N2MO, T3N12MO T4任何NM0,任何TN3MO 期: 包括M1下的任何TN,上环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http:/ 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预后好) G2 中分化(预后中等) G3 低分化(预后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