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47120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 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注】 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途。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2、尾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思考】 这首诗的尾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志?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3课,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基础自主学案,

3、表示投降的旗子。,帝王之气。,指姣好的容颜。,这里指西塞山过去曾为吴国要塞。,形容铜人的泪水。,脸上失色,容颜惨淡。,秋兰已老,所以称衰兰。,徘徊,流连。,三、词语释义 王气:_ 千寻铁锁:_ _ 降幡:_ 故垒:_ 铅水:_ 衰兰:_ 春风:_ 低徊:_ 无颜色:_,四、名句默写 人世几回伤往事,_。今逢四海为家日,_。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_,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画图省识春风面,_。千载琵琶作胡语,_。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山形依旧枕寒流,故垒萧萧芦荻秋,咫尺长门闭阿娇,环佩空归月夜魂,分明怨恨曲中论,五、文学常识 1

4、走近作者 (1)刘禹锡(772842),字_,唐代著名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梦得,(2)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唐代诗人。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此称他“_”。在长安时曾担任过奉礼郎,二十七岁即因病去世。李贺诗风追求怪奇,主观想象极为丰富,后人因而称为“长吉师心,故尔作怪”。,李昌谷,(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

5、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临川先生 文集。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后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_”。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2资料链接 咏史怀古类诗歌作为唐宋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唐宋时期诗歌所共有的思想艺术特征;作为一类独立的诗歌题材,经过唐前数百年的涵养和唐宋文人的共同努力,咏史怀古诗词又形成了作为这一类诗歌自身所特有的独特性。主要

6、特点有:“诗”与“_”的结合;“咏史”与“_”的结合;“古”与“今”的结合。,史,言志,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首诗的首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的描绘?运用了什么手法? 【提示】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看,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煞费苦心的“,千寻铁锁”也不能挽回败局,长长的铁链极不情愿地沉入到江底,投降的白旗却寂静冷清地挂在石头城城头上。“沉”和“出”两个字也极其细腻传神,点出孙吴政权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势和溃败时

7、的惊慌失措之丑态。这两句诗简洁,洗练,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2如何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句诗的含意? 【提示】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中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结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山川“依旧”,就更显示出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

8、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这些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3金铜仙人辞汉歌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提示】 这首诗的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离伤别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古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诗人从金铜仙人的听觉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而这铜人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孤苦愁悲地离开长安的身影呢?这既是波声邈远,也是前途漫漫。此场面委婉形象地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心情,这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

9、忧国忧民,却又被迫离开长安时复杂痛苦心境的写照。,4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与其他歌咏昭君出塞的诗篇有何不同? 【名师点拨】 歌咏昭君出塞的诗篇,从西晋一直到清末,层出不穷,各具风貌。“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诗歌的主题或以感伤凄凉立意,或从昭君的境遇着眼,或嘲讽汉元帝的薄情寡恩,或咒骂毛延寿的贪利忘义,或直言不讳,哀叹国势不振等等。纵观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的明妃曲可谓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本篇立意高远,人物性格刻画形象饱满,寓意精警,耐人寻味。尤其诗中形象与议论相结合,使作品纵横跌宕,深含理趣,赋予了这篇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5西塞山怀古以芦苇在秋风中

10、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名师点拨】 “故垒萧萧芦荻秋”是以景结情,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细剖深析 楼主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你认为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值得欣赏?,沙发 作者极力描写她的容貌愈美,

11、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低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板凳 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著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三楼 武帝即位后封阿娇为皇后,史

12、书记载她“专宠十余年”。但后因年长色衰,被打入长门宫幽闭起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阿娇当年虽受到那样宠爱,一旦君王变心,却落得幽闭深宫,虽与皇帝近在咫尺,却失去了皇帝的宠爱。昭君虽远嫁异域,反而得到匈奴单于的宠爱。看来一个人的失意与否,是不分中原和塞北的。因此,对于痴心思汉的失意的昭君来说,“人生失意无南北”的劝告,最能解除她内心的苦闷,所以是恰如其分的安慰语。,写作素材积累,对比手法的运用 西塞山怀古诗的前四句以豪迈的笔力追述西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挡直抵金陵,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的史实,五、六两句从东吴的覆亡联想到东晋以来几个小朝廷破灭,提醒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结尾两句用今昔对比的

13、手法,映衬出那些无人过问的故垒,在瑟瑟秋风中是如此的荒凉冷落,形象地给唐统治者指出历史的见证。凭吊古迹,议论往事,借古喻今,给人以启示,是这首怀古诗的鲜明特点。,技法借鉴,随堂练笔 学习本文的对比手法,写一段对白居易夜雪中“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几句诗的赏析文字,100字左右。,1课内素材开发,素材积累,黄州遍地金 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做客,在王安石的书房里看见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东坡想,菊花在秋霜中开放,纵然焦干枯烂,也不落瓣,何来“遍地金”?他断定王安石写错了,便提笔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14、。”写完便不辞而别。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回到书房,发现苏东坡的改诗,笑而不语,决定派东坡去黄州任团练使。,东坡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秋天,他赏菊时惊奇地发现,黄州菊花与别处不同,竟然在西风中纷纷落瓣,确确实实是“遍地金”。东坡这才意识到王安石派他来到黄州任职的“深意”,也深深佩服王安石观察生活的细致、独到。,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材料可用于“观察与思考”、“知错即改”等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熄灯一小时”不如节能制度建设 河北保定市宣布加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承诺在今年3月28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据悉,保定是我国内地首个官方

15、宣布加入活动的城市。,工人日报就此刊登文章说,保定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节能环保思路值得肯定。但是,从长远来看,熄灯一小时体验活动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节能宣传形式,要真正保证节能实效,关键在于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下决心把能耗降下来。比如,上海市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定不得低于26。倡导空调场所工作人员不着西装、不系领带,政府机关带头执行。但有的地方并未形成节能共识。比如陕西省凤县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投入6.5亿元打造“月光之城”,灌云县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节约能源”、“环保”、“实效”、“制度保障”和“说与做”等有关话题作文中。,知能优化演练,李贺:时光焦灼中的灵魂 茱 萸 李贺。我缓缓地念出你的名字,俨然感受到了你的孤独。可是我无法穿透时光亲自抵达你那个时代。夜凉如水,而你的诗句成冰。杜牧说你的诗“云烟绵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而在后人的眼里,你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瑰丽无比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你的诗篇,还有你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