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469462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0.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的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其发展特点、水平、方向等也有所不同,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展特点、水平、方向等也会有所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何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环境差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科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搜集区域相关资料资料的分析整理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水文植被

2、等) 人文条件(人口经济文化 历史沿革等),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形,从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域分异,区域差异,成因,表现,一、区域差异,人类活动地域差异的成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2)差异性,五三P225,、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水平都比较高,都充分发挥了岛国优势,农业不占重要地位,(2)差异性,农业生产相似性:,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丰富,五三P225,工业发展的相似性:,工业占重要地位,

3、均较发达,都充分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发展工业,日本为了减少对国际市场原料和燃料的依赖,采取了什么措施?,技术立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工业向国外转移,利用国外资源和劳动力,五三P225,怎样研究区域差异?,区域发展是由许多具体经济或社会活动的发展组成的。同样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不同的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应着眼于区域划分的目的。 例如广西的喀斯特地形对于农业生产和铁路建设而言是不利条件,而对于旅游业却是区位优势。 由此,针对某个具体目的进行的区域差异比较,关键是找准与比较目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环境因素。 实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我的思考个人

4、见解仅供参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差异,2.气候条件差异,3.土地条件差异,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组合好,温带季风气候,水热组 合不如长三角,多为水田,水稻土 较为分散,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多为旱地,黑土 集中连片,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共性,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矿产条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

5、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发展畜牧业,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 重化工业基地,沿河、海和铁路分布,沿铁路分布,水陆空等运输发达,陆运发达,B,墙体薄、敞开、屋顶较尖、楼间距小,墙体厚、封闭、屋顶较平、楼间距大,5.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水田耕作业 一年两熟、三熟 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 一年一熟 畜牧业,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重化工业 基地,综合性 工业基地,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 的差异,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的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

6、的住宅楼也如此。下面列出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请你欣赏,二、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二)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

7、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三)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 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 体趋势。,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 是表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 展趋势?,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 美国 日本

8、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思考,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人均GDP,人均GNP,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三、区域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

9、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很少,农业为主 工业少,农业为主,有所提高,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三产业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第三产业为主,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体,比较小,缺 乏中心城市,数量少, 分布稀疏,工业化、 城市化加速,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兴起,交通建设 显著加快,较高水平,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封闭,低水平 均衡状态,开放程度较大,不均衡状态,区域的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 大幅度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阅读课

10、本56页的文字,思考:,在开发早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而同期的黄河中下游农业经济则远远先进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发展阶段,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会得到较快发展?在农业社会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发展?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日益下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地理环境,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内涵和特征,开发早期,农业社会,工商业社会,农业生产,商业,工业生产,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

11、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 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湖南省(湘)、湖北省(鄂)、江西省(赣)安徽省(皖)、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和上海市(沪),大体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区。,2.开发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低下,长江 中下游平原 开发早期地理 环境,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湖沼泽广布,排水不畅,耕种困难,生产、生活不便,农业发展缓慢,3.科技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

12、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联系的天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红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制约因素变化,农业社会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的影响,4.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粮仓地位被取代,工商社会,人 口 增 加,生产规模扩大,城市群出现,对环境影响加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地理环境 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在变化。,1、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其粮食生产地位是怎样的?,2、这种地位的变化,主要受什么地理因素的影响。,长江三角洲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早期,现在,交通的障

13、碍、开垦困难,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天然水道、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的优势条件,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科技的进步使限制性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土壤限制,船的使用扩大交通联系,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下降、棉花生产地位下降,粮食的主要产地 桑蚕、棉花生产基地,耕作业发展缓慢,农业发展,人口稠密、城市密集、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水系变成天然水道,土质黏重改良,劳动力丰富,湖泊众多、地势

14、平坦、土质黏重,地理环境,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船、工具改进、技术改良,刀耕火种,标志,工商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狩猎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因此,区域需要通过转型、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我们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为案列分析区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学生完成),区域发展,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 工业区,扩展,人地复杂,趋紧张, 企业老化 地价上涨 劳动力价格高 环境问题出现,(先了解美国工业分布减小面图形),思考、讨论P9页“活动”,美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匹兹堡纽 约芝加哥休斯敦旧金山洛杉矶,美国主要的工业区,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

15、阶段,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标志,P9 活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1、五大湖从西向东依次是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 五大湖区水运便利,有美洲地中海之称,加上以芝加哥为中心的铁路

16、运输网,水陆交通特别便利。,2、本区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南部地区;煤炭主要分布在密歇根湖和伊利湖南部地区,匹兹堡位于煤田的中心地带。依托以上条件在五大湖沿岸地区,发展了众多的钢铁工业。,读课本1-3-2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图,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思考、讨论P11页“活动”,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