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6884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技术利与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基因技术,一、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一)转基因技术的好处,现在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1)在药用领域,已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解决了很多医学方面的难题,制作出许多疾病的疫苗,对人类有重大贡献。例如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的大量生

2、产、以及全面和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我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人数也降到了10万。,(2)在食品领域,就是常说的转基因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转基因食品主要有以下6大优点: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二)转基因技术的危害,转基因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但随着转基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转基因产品越来越多,也给人类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 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食草动物的误食) 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绝大多数转基因动物存在先天缺陷,或者出现无天敌影响当地动物食物链的现象。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争议,(三)个人对转基因技术的观点,个人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态度,但不是盲目支持,转基因技术需要严格的监管,不可滥用,也不可随便投入市场供人类和其他生物实用,要经过严格审查,确认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才予以生产。我相信

4、,通过严格合理监管,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好处将会大于害处。,(1)不管是医药方面和食品方面,转基因技术 的引入,确实攻克了很多疾病,解决了粮食危机和虫害等对人类很难解决的难题,对人类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2)目前市面上的转基因食物并没有对人类造成伤害,出现的一些争议事件大多并不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缘故,只是有人故意夸大事件而已。如果真有伤害,估计早就被禁止了。,(3)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现代高科技技术,正在逐渐发展成熟阶段,许多未知的事情还需要科研工作者仔细研究探索,有缺点在所难免,世上无完美人,也无完美技术,凡事有利有弊,不能因为一些隐患就阻挡科技进程。目前人类又有哪项发展和发明不是在一定程度破坏

5、环境以及影响人类健康呢?,(4)转基因技术需要合理的利用,向有益于人类和环境方向利用,决不可被非法利用或者造一些稀奇古怪毫无意义的产品,通过合理监管,我相信转基因技术会利大于弊。,(5)关于转基因食物。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转基因食物肯定是经过验证无害的,我认为根本无需太过顾忌,人类每天都生活在各种辐射和病菌中,真要顾忌的话,岂不是很累?,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化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将其同源部分进行碱基配对,组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这种变异现象,称为转化。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

6、菲斯(Griffith)于1928年发现的。,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mooth简称S型)和粗糙型(Rough简称R型) 两种不同类型。其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

7、)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 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型活菌转化产生S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答。,1944年美国的埃弗雷(OAvery)、麦克利奥特(C. Macleod)及麦克卡蒂(MMccarty)等人在格里菲斯工作的基础上,对转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外转化实验)。他们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 R型活菌混合均匀后注射人小白鼠体内,结果只有注射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这是一部分 R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2)实验结果,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实际转化因子就是DNA,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汇报完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