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65413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 李天德《国际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货币供求平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第三节 国际收支均衡, 回本篇, 至下章,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及其理论模型,一、货币供给均衡的涵义 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供给均衡的理论模型, 回本章, 至下节,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即:,一、货币供求均衡的涵义,1.货币供求均衡的简单定义,Ms Md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实际货币需要量。必须指出,这里的“”并非纯数学概念。,(1)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银行部门的信贷收支可转化为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而非

2、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转化为银行的信贷收支。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最终都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状况反映出来。,(2)区别: 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运动的状况,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而信贷收支平衡反映的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受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制约。,2.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的联系与区别, 信贷收支运动主要与生产过程相联系,即信贷规模和增长速度与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货币收支运动主要与商品流通过程相联系,即与商品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呈正相关。, 信贷平衡反映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对银行信贷资金需要量与银行信贷资金供给量的协调平衡关系;而货币均衡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社会

3、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货币收支协调平衡关系,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需要量与银行体系提供给社会的货币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1.社会总供求的涵义,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动态的均衡。,2.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货币供给

4、量与社会总需求量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1)区别: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 货币供给量由现实流通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大部分构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所以,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货币。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变动在时间上也不一致。,3.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联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2)联系:,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的四方关系图,

5、如果把总供求平衡放在市场的角度研究,它包括了商品市场的平衡和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其关系可用下图来简要描述。, 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 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 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在这个关系图中,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图中包括了几层含义:,三、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模型,1.简单的货币供求均衡模型,模型中,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的对比对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对于货币需求,如果供给偏多,利率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同时,利率对于货币供求也具有调

6、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给,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给,抑制货币需求。而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见下图)。但事实上均衡利率很难求出,故只能用经验进行判断。,图示 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如果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即完全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所决定,并且货币当局不是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来调节货币供给,那么货币供给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见下图。此时,货币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利率水平的升降,而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图示 货币供给无弹性下的状况,为了说明货币供求均衡与商品供求均衡(即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复杂关系,新

7、古典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著名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模型,即LS-LM模型。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经济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实质上反映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在利率与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下实现的(见下图)。,2.IS-LM 模型,图示 一般经济均衡理论:LS-LM模型,将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E点。在该点上的收入Y0和利率i0,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图示 LS-LM模型:均衡过程的动态调节,上图中的LS-LM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区和区的非均衡点(如A点和B点)时,政府

8、可以通过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剩,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使经济趋于均衡。但是如果经济处于区和区(如点和点),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紧同松,而应根据经济不均衡的具体情况采取松财政、紧货币或松货币、紧财政的搭配方法,才能使经济趋于均衡。,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一是由于中国的信用制度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不能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自然变动,所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极为微弱,利率很难对货币供求发挥调节作用;二是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

9、,形成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的特征,由此导致社会经济经常处于投资扩张过度、货币供给偏多的失衡状况。下图说明了中国的简单货币均衡和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特征。,3.货币供求均衡的现实论证,图示 中国的简单货币均衡模型, 回本章, 至下节,图示 中国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模型,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一、货币失衡及其原因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回本章, 至下节,(1)经济发展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模扩大了,但货币供给量没有及时增加,从而导致流通中货币紧缺。 (2)在货币均衡的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仍然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本来均衡的货币走向供给小于需求的失

10、衡状态。,一、货币失衡及其原因,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在纸币流通时代,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失衡现象。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即从整个国民经济看,价值形态的分配超过了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分配。,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1)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 (2)财政、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财政支大于收。财政收支虚假。财政应支未支。信贷自身膨胀。 (3)国际收支的影响。,3.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1.供

11、应型调节,2.需求型调节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3.混合型调节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 回本章, 至下节,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行不是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火上浇油之法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4.逆向型调节,第三节 国际收支均衡,一、国际收支的涵义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国际收支均衡与

12、失衡 四、国际收支调节与内外经济均衡 五、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回本章, 至下章,国际收支的概念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往来范围的扩大而扩充的,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交往所发生的货币收支总和。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记录。,一、国际收支的涵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它以特定的形式系统、全面、集中地记录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概念,(二)主要项目,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一个经济实体向另

13、一个经济实体提供的实际资源的记载项目”(IMF国际收支手册)。经常项目通常分为商品、服务、收益和转移四项。,(2)服务项目:又称劳务收支或无形贸易,其内容有运输、保险、金融、通信、旅游、广告、专利等各种服务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外国机构的费用。(3)收益项目:主要记载和反映由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包括因劳工的输出入和资本的输出入而产生的工薪报酬和利息、股息、利润的收入与支出,具体分为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类。(4)转移项目:又称无偿转移,是“对于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单方面转移性经济交易的人为的抵销账户” (IMF)。,(1)商品项目:又称贸易收支或有形贸易,包含进口和出口

14、贸易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是记录一国与他国之间资本流出和流入的账户,它“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国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化或其他所有交易” (IMF)。其中: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金融项目包括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各种交易,具体又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资本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又称官方储备,是指“可供某一经济体的中央当局用来满足国际收支需要的资产”(IMF),即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随时用于稳定汇率、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偿付外债的对外资产,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4.净错误与遗漏该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15、人为设置的平衡账户。设置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人为地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贷双方总额由于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错漏而出现的差额。,3.储备资产项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来自国外的货币收入与对外货币支出(包括经济价值的转移)相抵的净额。,三、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1.国际收支差额,2.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均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在数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促进本国货币均衡汇率的实现和稳定,并使本国国际储备维持在合理充足的最佳水平。 国际收支失衡:这是指国际收支发生了长期、大量、严重的不平衡,出现了不能自动恢复平衡的情况。这种失衡分为逆差失衡与顺差失衡。,

16、逆差失衡:,通常表现为: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出现长期大量逆差,国内生产不景气,失业增加,不得不依靠大量外资,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入来维持对外支付,支撑国内经济;结果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越来越困难,外资净流入不足,导致黄金外汇储备迅速流失,濒临枯竭;最后,政府不得不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顺差失衡:,通常表现为: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长期大量顺差,国际储备水平不断提高,既给国内带来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受到来自贸易伙伴国的越来越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本币汇率不得不上升,削弱了本国企业的对外竞争能力;大量顺差积累的外汇资金寻求投资出路,导致资本大量外流,累及国内经济的长期稳定。,(1)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国际经济结构变化。 (4)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5)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 (6)其他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