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64953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7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诗歌练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借代、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 、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2.修辞方法,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2、 6 樯橹灰飞烟灭。 ( )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 试 吧,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 试 吧,答题三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答:用了比

3、喻手法(步骤一)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一、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比

4、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九、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

5、花的香味。动静结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 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 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十、水槛遣心 杜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歌内容作简析。,表达了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出”写出了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欢欣情状;“斜”写轻风中燕子轻盈飞行的姿态。两个词写出鱼儿燕子的活跃轻快,自由自在,表现万物的生机。,十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

6、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何特点?,“抱膝”二字生动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表现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一、二句写诗人自己,通过描述寒冬腊月、灯前抱膝独坐的冷清画面烘托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三、四句作者运用想象的写法,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方的自己的情景,来表现“思家”之情; 语言质朴无华。,十五、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

7、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答: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十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

8、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

9、。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

10、的沉醉之情。,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答案】“背”是背着,也就

11、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二十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猿声,答:1、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2、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愁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

12、,愁在人心。,二十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 ,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二十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答: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答: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