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3464945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治安史课件14、集权型治安的发展:隋唐治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隋唐:中国古代治安的大发展,隋唐(581907)共327年。自隋灭南陈后,结束六朝以来的分裂动荡,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统一的时代。在借鉴南北朝治安经验的基础上,古代治安有了新的发展。是秦汉以来治安的总结。,第一节.隋唐的治安环境,隋唐的治安环境决定了隋唐时期的治安制度。隋唐统治者依据秦汉以来传统的秩序观,对六朝以来影响社会安宁的因素,进行了总结批判,并建立了新的制度。这构成了隋唐时期的治安环境。,(一)政治秩序:士族的终结,重新建立君主的权威,终结六朝以来的士族政治: (1)皇权主导下的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隋唐逐渐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掌草诏,门下掌封驳,尚书掌执行

2、。图为尚书吏部、兵部之印。,完善科举制度之武则天:武举和殿试的创始者,(二)经济秩序:均田制,秦汉以来的土地兼并是经济秩序中的根本问题。 南北朝不同的解决思路。 唐代的办法:均田与租庸调制。,均田制:北魏到唐前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始实施,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除,前后约三百年。,(三)文化秩序: 大一统与多元并存,1、传统之儒家观念与刑法治新发展,唐律疏议名例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治教之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唐律“一准乎礼”,现藏日本之唐律残卷:唐律疏议“擅兴律”内容,2、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之

3、唐太宗,陈寅恪:唐人有胡气,3、多宗教并存,西安大雁塔佛龛所刻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序,褚遂良书),左为唐代天尊像,右为波斯(大食)祆教之拜火坛塔。唐朝祠部设有管理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唐代之基督教:景教。左为敦煌出土之唐代汉译景教经典。右为781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第二节.隋唐治安思想及治安立法的演变,一、隋唐治安思想隋唐治安思想是对汉魏六朝以来治安思想的综合和规范:德主刑辅、三教并存。,(一)贵仁义贱刑罚 德刑不可缺,故综合为治 尚德崇礼,贵仁贱刑,唐律疏议名例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治教之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唐律“一准乎礼”,魏征理狱听谏疏:圣哲君临,移风易俗,不资严刑峻法,在仁义

4、而已。,如何”止盗贼”,白居易刑礼道迭相为用论: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有之情;礼者可以防人之情,不能率人之性;道者可以率人之性,不能禁人之恶;循环表里,迭相为用。,白居易举德选能安业厚生:臣闻圣王之去盗贼也,有二道焉:始则举有德,选有能,使教化大行,奸宄者去;次又安其业,厚其生,使廉耻大兴,贪暴者息。 俗之贪廉,盗之有无,系于人之劳逸,吏之贤否也。 伏惟陛下大推爱人之诚,广喻称善之旨,厚其生业,使俗知耻格,举以贤能,使国无幸人,自然廉让风行,奸滥日息,则重门罕闻击柝,外户庶见于不扃者矣。“,(二)推行宽政 将德主刑辅落实到现实,君臣对话 魏征: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

5、,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 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宽政的表现 1、均田制,耕者有田 2、律令宽松 3、取消地方死刑权 4、诏令赦免,(三)倡导宗教 利用宗教,劝善弭祸, 以助教化,释法琳辩正论:释氏之化,无所不可,谅入道之教源,诚济俗之称首。夫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国,故知五戒十善,为正治之本矣。,朝廷诏敕:释教本以助化,道家先于理国,惩恶劝善,以齐死生,熏然慈仁,美利天下,所庇者大,所益者深,故历代崇尚而弗易也。,刘禹锡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阴助教化,总持人天,所谓生成之外,别

6、有陶冶,刑政不及,曲为调柔。,唐高祖李渊任隋郑州刺史时,为儿子李世民祈福造像文。由此可见佛教之影响。,二、隋唐治安立法,(一)律、令、格、式 律是判罪量刑的依据,偏重于惩罚。 令是制度、规章的条文,偏重于教诫。 格是用来防止奸邪的禁令,即官吏日常办公应遵守的规则。 式是各种章程细则,主要内容是围绕律令的执行所规定的细则。,大唐六典卷6尚书刑部: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敦煌壁画中晚唐依律行刑图(局部),日本所藏之唐令散叶(手抄本),敦煌千佛洞出土之开元水部式:唐代水利法实施细则,(二)唐律疏议唐律令格式中流传至今最为完备的是唐律疏议,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法典

7、。在唐高宗永徽年间,由长孙无忌等人修成,共30卷。因每条律文的疏解例有“议曰”,故名唐律疏议。,三、治安人才培养,(一)律学 律博士源自曹魏 因“轻法学,贱法吏”风气 六学中门槛最低:八品以下官吏及庶民百姓子弟均可入学。 学费最低:纳绢1匹(为1/2至1/3) 年龄要求:18-25(其余14-19) 学制最短:6年(少3年) 学习内容:以律、令为主,兼习格、式,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三、治安人才的培养,(二)明法 科举考试的常科 生源:(1)国子监所辖的律学馆馆生,以及地方州、县学中明习律令的学生。(2)凡不属于国子监及地方州、县学馆的学生,向所在州、县官府报考。由州

8、、县逐级对其进行考核,最后推荐参加尚书省的考试。 内容:所试律令,每部试十帖,策试十条,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如兼习经学,待遇从优。每年录取3-5人,甲地,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相当于上、中、中下县县尉。,白居易:朝廷“轻法学,贱法吏”,法学并非上科。 韩愈:“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其微者,至于习法律、知字书。” 律学作为专业教育,在尊圣崇儒的文教政策下,地位远远低于儒家经学诸科。,第二节 隋唐治安管理体制,一、中央治安管理机构 (一)三省:尚书、中书、门下 (二)六部:与治安密切者为吏、户、兵、刑。,颜真卿告身:告身是唐代吏部授予官职的文书。,(三)大理寺与御史台

9、 1、大理寺: 性质: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职责:百官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各州报送流刑以上案件。 2、御史台 性质、职责:监察百官 形式:东推、西推及三司会审。,御史台: 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分京城诸司及诸州为东、西:次一人知西推、赃赎、三司受事,号副端;次一人知东推、理匦等,有不纠举者罚之;以殿中侍御史第一人同知东推,莅太仓出纳;第二人同知西推,莅左藏出纳。号四推御史。,(四)南北衙兵 1、南衙十六卫:府兵,丞相节制,宫城南,负责皇帝外围警卫及折冲府调度

10、。士兵是番上的府兵,后期为募兵(彍骑)。,番上宿卫之府兵,2、北衙十军:禁军,武臣(或太监),募兵(彍骑),宫城北禁苑,皇帝贴身警卫。,唐代墓中壁画之招募的长从宿卫,唐代壁画之禁军,二、唐代地方治安体制,唐代地方治安之二途:州县民政与军镇警察 (一)州县民政 州县民政,即由地方州、县行政机构负责本地治安。 (府和道的问题) 州、县分等级,长官分别称刺史(府称尹)和县令。 州、县僚属有“司某参军事”,与治安密切的有司户、司法、司兵、典狱等。 (隋文帝废“乡官”),上图为唐代日本留华僧最澄之通关文书(过所),下图为现藏法国之唐代(747年)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户籍残卷。二者一般由司户负责。,(二)军

11、镇警察 1、府兵制度:源自西魏的一种兵役制度,唐玄宗天宝年间取消,改而实行募兵制,前后历时约二百年。,唐代折冲府分布图 (数量600-800),特点:“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分上、中、下三等,1200至800人不等,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府以下三百人为团,五十人为队;十人为火,有火长。折冲府和地方长官无统属关系,但兼任州刺史的都督对折冲府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力。,折冲府分属南衙十六卫,每年卫士分番上长安,于所属之卫承担宿卫任务。如调发府兵,须朝廷颁鱼书,由刺史和折冲都尉会同勘对,才能差发。 冬季,折冲

12、都尉主持军事训练;正月,折冲府造卫士名籍,评定优劣,申送所属之卫。,调动府兵所用之鱼书,府兵为均田制下农民,20岁始服役,须至京师服役1年,平时在本府耕田,农闲演练,战时出征。出征时自备军资、衣装、轻武器和行粮。 。右为府兵战斗装束复原图,右为敦煌壁画之府兵练武图。,(二)军镇警察 2、都督府 3、节度使(藩镇),(三)基层治安组织:乡里与村坊,唐代大毛村记私印,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三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其村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诸里

13、正,县司选勋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强干者充,其次为坊正。若当里无人,听于比邻里简用。其村正取白丁充。无人处,里正等并通取十八以上中男、残疾等充。,(四)封闭的城市治安管理,外郭城或京城以朱雀街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万年县,西为长安县。共114坊,东市、西市各占2坊,剩下110坊,2县各领一半。坊即里,是长方形的居民区。京城街道东西南北笔直交错,非常整齐。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每坊都修造围墙,设置大门,大门由门吏按照规定的时间和信号启闭。这种封闭式的结构和严格的管理,目的全在于加强治安防范。“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宫城两侧里坊东西宽955米,

14、南北长588米;皇城两侧的里坊大致东西宽955米,南北长808米;朱雀门街东西两侧第一列各9坊东西宽514米,南北长477米;第二列各9坊东西宽661米,南北长477米,三至五列里坊东西宽955米,南北长477米;共五组大小不同的里坊。整个城市以宫城、皇城、朱雀门街为正中,东西两侧里坊不仅两两对称,而且排列整齐。,里坊是唐长安城内单独的居民区,它排列整齐,规则划一,均呈长方形,面积大小分为五类。最大的是属皇城东西两侧12坊,面积有077平方公里,最小的是朱雀街东西两侧的18 坊,面积约025平方公里。里坊外围均有高为23 米至3米不等的围墙,坊内一般都开辟东西南北十字街,四面各开一门。只有皇城

15、南36坊只开辟东西街和东西门,不开南北街和南北门,史言“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凡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被十字街隔开的4区,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为16个小区。这些巷的宽度一般达 2米多。,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六街鼓与夜禁,京师城内居民昼夜的行止,受到严格的管束。监门式“鼓声绝则禁人行,晓鼓声动则听行。”唐初,京师各街道由专人负责晨暮传呼,作为居民行止的信号。唐太宗贞观十年(636),采纳马周建议,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因罢传呼。街鼓设置在连接外郭城城门的六条主干街道上,因称“六街鼓”,俗称“冬冬鼓”。,唐代王履贞六街鼓赋以“动心骇耳防非之道”八字为韵,表明六街鼓的治安用意:惟道路兮,此有其纪纲。在昏晓兮,用警于行藏。设彼鼓节,以为人防。俾守度而知禁,咸顺时而向方。观其四门洞达,九逵攸长。不有司扃,则政或以荒日入于酉,俾于行者止。斗回于天,警夫居者起通涂广陌,万户千扉。晨应鸡鸣,夕催人归是知街之设也,所以通达幽深。鼓之悬也,所以发扬声音。岂独警其当路,亦用革其非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