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64739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心结戒除网瘾正式稿(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开心结 戒除网瘾,2,谜语,方方正正两个盒, 小老鼠在旁边卧; 每天摸摸又点点, 比尔盖茨乐呵呵。,电脑,3,Iphone,掌上电脑,笔记本,台式机,掌上电脑,4,网络最大的特点,互 动,5,“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偶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陪他去逛街吃KPM。” 女儿日记:“没想到偶最好的朋友竟欺骗偶,TMD,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他妈的,哥哥,我,喜欢,这样子,肯德鸡、比萨饼、 麦当劳,气死我了,“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e网情深还是谈网色变,7,e 网 情 深,您如何打发空余时间? 您使用网络吗? 您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包括手机上网)?

2、 您每天通过网络做什么? 您玩网络游戏吗?您网购吗?,8,我们在网上都干些什么?,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9,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10,谈 网 色 变,11,8:00 起床 8:30 吃早饭 10:00 开始上网,小明的星期天,聊QQ,12,11:00 QQ上遇到同学,相约打游戏 12:00 父母叫吃饭 小明不愿意出来下午、,小明的星期天,13,案例一,13岁网瘾少年自杀 四页遗书都留给游戏人物当时目睹这一惨剧的一位清洁工,事后这样向记者感叹:“我从来没看见过这样一种奇怪的自杀,设计好那么标准的飞天姿势,而且带着笑脸,毫无痛苦!” 一名沉迷于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

3、13岁张潇艺 ,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写了一篇8万字的网游笔记守望者传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14,案例二,白领沉迷网游鏖战7日进医院180厘米的身高,健硕的体格,24岁的韦晓在国庆黄金周结束后的第二天突然住进医院,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医生了解到韦晓的病因是:打网络游戏。在七天的黄金周内,韦晓除了短暂的睡眠和草草了事的饮食之外,全部时间都用来打网游,15,案例三,夫妻协议离婚 不抢房产只争网络游戏传奇号一对“传奇

4、”玩家在网上结识后迅速结婚,在度过8个多月磕磕绊绊的夫妻生活后,两人协议离婚。在财产分割时,双方都愿意放弃已按揭的房子,而争夺起两人近一年来共同练到50多级的10多个“传奇”号,16,案例四:,男子沉迷网络游戏 女友气急败坏将其杀死东北女青年亚楠千里迢迢和男友大龙来北京打工,准备挣了钱回家结婚。由于男友找不到工作还整天沉迷打网络游戏,两人在一次争吵过程中,亚楠一刀将男友扎死。,17,沉溺网络社会现象,退学:退学大学生8成有网瘾 精神病: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患精神病 犯罪:19名青年血洗网吧 自杀:网络成瘾成大学生自杀诱因 早孕:未婚妈妈向网友追讨抚育费,18,中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特点,(1)与国外主

5、体人群不完全一致 “网络成瘾”主体人群年龄小于国外一般情况 (2)使用内容集中性强 游戏占很大比例 (3)极端性大 恶性案例日益增多,19,您认为网络的作用?,你知道IAD吗?,21,IAD 网络成瘾障碍,最早提出网络成瘾(IAD)概念的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心理医生依凡金伯格 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1996年初就开设了一个专门治疗计算机和网络成瘾症的诊所,22,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 disorder, IAD),确定某人是IAD,必须在一年内有下列7种中的3种以上。 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满足程度。即网瘾越来越大

6、。 2、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几小时或几天)不上网就明显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或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网络。 3、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长。,23,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自己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24,网瘾综合征八项标准,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当网络线路被掐断或因故不能上

7、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有4项或以上并持续一年就表明已是“网瘾综合征”。,25,网络成瘾真的是成瘾吗,不若酒瘾或药瘾有明显生理机制涉入。 心理依赖为主要病理机制。 戒断症状相对不明显借用传统成瘾症的概念模式,但侧重心理行为层面的分析。,26,网络成瘾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所导 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 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 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 应

8、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 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27,28,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特点,网络成瘾青少年 家庭功能不良 网络成瘾青少年 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力不强 网络成瘾青少年 生活目的感偏低 网络成瘾青少年 不甘寂寞,29,谁为“网瘾”孩子提供良药?,观点一:心理治疗无需吃药 网瘾其实既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爱好。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只是心理偏差,只要适当矫正,完全可以引导戒除网瘾。观点二: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患者,与酒瘾、毒瘾、洁癖等患

9、者一样,其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障碍。,30,31,IAD =?人生灾难,打开心结 戒除网瘾,33,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心理问题不是1+1=2,也不是2-1=1,34,沟通常见障碍之一,企图改变对方,35,沟通常见障碍二,用自以为对他人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人。,36,沟通常见障碍三,论断他人习惯浇别人冷水,37,沟通常见障碍四,不愿承担责任1 、都是别人的错;2、 自己即使有错,也是别人先错。,38,控制自己上网的几个小技巧,、利用自动关机软件或者闹钟来提示自己的上网时间。 、为自己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活动安排 表,并严格执行使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 使用网络。 、详细记录下自己每次

10、上网所做的事,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在浪费时间。 、培养自己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39,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 (一)行为疗法: 上网时间控制法: 1.上网之前设定目标(两分钟可帮你节省几个小时); 2.上网之前限定时间(定时提醒,提高工作效率); 3.采用新的时间模式(打破不良上网习惯); 4.制作警示卡(明确网络成瘾的危害,随时警示自己); 5.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40,(二)认知疗法: 一是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的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 二是针对网络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进行探讨。 3.干预处理(对于严重的网瘾个体

11、要缓解症状,使之暂时脱敏),41,(三)家庭治疗 1.制定家庭公约,做孩子的表率。 2.倡导民主的家庭教育观念。 3.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当好引路人。 4.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学会和孩子沟通。,42,(四)药物治疗,“治疗网瘾要以药物和物理疗法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网瘾需要专门的病房和极大的毅力进行戒除,而单纯的心理疏导是不行的。医学研究证明,网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神经类疾病。患者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碍。,43,网络成瘾的病人五羟色胺都是失衡的。五羟色胺是大脑中控制情绪、心境的元素,管理心理和情感的最主要物质。

12、网络成瘾的病人都表现为情绪、心境的失控,当不上网时就会烦躁不安、心情焦虑,从而出现抑郁、自闭等症状。孩子长时间的上网刺激就会导致更多的五羟色胺产生而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网瘾分型中网游单独是一种类型,而且占所有网瘾病人的70%。因网游造成的网瘾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44,You can manage your stress! 你可以 管理压力!,Remember 记住:,45,我是我认为的我!,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自然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46,因此, 要想结果变得更好, 先让行为变得更好; 要想行为变得更好, 先让态度变得更好; 要想态度变得更好, 先让信念变得更好; 要想信念变得更好, 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47,要有目标和追求:,48,保持高度的自信心,49,经常保持微笑,50,学会宽恕他人,51,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生活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