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44219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证医学 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张群锋,指疾病发生后的临床实际情况,对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的预测。 要求: 对疾病未来情况作出客观估计与判断, 使预测结果尽可能接近病人实际结果,1.预后 (Prognosis),预后问题包括三方面,定性 (会发生什么结果?)定量 (可能性有多大?)时间性(多久会发生?),2.预后因素(Prognostic factors),Sometim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patient can be used to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that patients even

2、tual outcome,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alled “prognosis factors”,预后,年龄 性别,病情、诊治时间 病程、合并症,个性特征 身体素质,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因素,疾病特有因素,Risk factors Prognostic factorsAge Age Male MaleLDL/HDL Anterior infarctionCigarette smoking Hypotension Hypertension Congestive heat failure Inactivity Ventricular arrhythmia,Outc

3、ome deathWell Onset of acute MI re-infarction,RISK,PROGNOSIS,急性心肌梗塞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的区别,四个时期生物反应期 临床前期 临床期 结局,3 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程,I. 疾病自然史: 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疾病 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痊愈 病残 死亡,II. 病程(Course),疾病首次发生症状、 体征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被观察的疾病人群,按是否暴露于可疑预后因素,分为两个群体,随访一定时期后,确定并比较结果事件的差异.,4 设计方案(Design),I.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经典设计方案,暴露种可疑预后因

4、素队列,患病群体,非暴露可疑预后因素队列,疾病结局,观察时间,现在,前瞻性 纳入病例 结果随访,过去,将来,回顾性 纳入病例 结果 随访,以同种疾病的不同结局,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作回顾性分析,追溯产生该种结局的有关因素.,II.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5 设计方案(Design)(2),如: 死于老年痴呆者较痴呆存活者更易发生行为障吗?(行为障碍是老年痴呆的预后因素吗?)老年痴呆死亡者 病例组老年痴呆存活者 对照组比较:行为异常发生率差异,适用于病程长的疾病节省人力 物力 研究时间有偏倚: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bias)回忆性偏倚(Recalled b

5、ias),特 点,循证医学在疾病预后中的应用,临床要点考虑患者关注和期望使用最佳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步骤,1 提出临床预后问题(病人或医生)2 检索证据3 评价预后证据的真实性4 判断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重要性)5 回答临床问题(实用性),第一步:提出临床预后问题,病例1: 一位女性、46岁、溃疡性结肠炎7年, 曾出现广泛性结肠受累和严重症状,目前处于缓解状态。不愿手术,但又担心癌变危险。因为已有报道类似情况发生。家属要求知道该病人是否会发生癌变。,临床预后问题:,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发展成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多少?什么时候会发生?,病例2:,一位76岁退休女教师。因进行性记忆力

6、减退3年,伴激越、偏执1年, 认知障碍1月就诊于精神科门诊。标化精神现状检查(SMMS)18分(满分30),查体正常,神经系统阴性,排除各种致老年痴呆的病因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家属提出有关患者预后问题,死于痴呆的可能性是多少?什么时候会发生?,临床问题,76岁阿尔茨海默病妇女,什么时候会死于痴呆?,第二步:寻找当前最佳证据,证据来源: 1. 教科书,可提供证据的教科书标准:经常修订(至少1年1次)大量参考文献(可以获得原文)引用的证据经得起预后评价原则的检验,Burning your (traditional) textbooks.,推荐教科书:,1.

7、Clinical Evidence (the BMJ Publishing Group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1999 年第一次出版) 2. Evidence-Based on Call (CD) 3.Harrisons textbooks(CD),最佳资料库:,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 ()The Cochrane Library(CL)(www.update.cochrane.couk; WWW)Best Evidence (BE)() MEDLINE(www.ncbi.nlm.ni

8、h.gov; www.ncbi.nlm.nih.gov/PubMed; ),1 Clinical Medicin “In ulcerative colitis the risk of carcinoma of the colon in a patient who has had total colitis for more than 10 years is much greater than it is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 p.220),2 Oxford Textbook of Medicine“The most recent series study

9、ing primary cohorts suggest that the cumulative risk for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disease is about 7 to 15 per cent at 20 years , with very little risk up to 15 years of disease”(p.1950),3. Harrisons CD,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with pancolitis there is a risk of cancer of 12% at 15 years, 23% at 20

10、 years, and 42% at 24 years, although estimates in community practices have been lower, with the probability that colon cancer will develop in patients with pancolitis being 10% at 26 years.,检索资料库,PubMed 高级搜索(advanced search)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AND neoplasm AND cohort studies”-243篇文献,检索 Medline

11、 CD-ROM,“Alzheimers Disease”,3687(1990 ),“Prognosis”,23004,+,27,“Survival of Outpatients with Alzheimer-type Dementia” by Walsh and Colleagues(Ann Inter Med. 1990;113:429-434),评价预后研究文献(Critical Appraisal),四条原则,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 设计有无偏倚(Bias),目的:,第三步,四条原则:,1 研究样本的定义是否明确?具有代表性吗?样本收集在疾病病程的相同点(早期)吗? 2

12、 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随访了全部病人吗? 3 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果判断应用了盲法吗? 4 如果确定了不同预后的亚组对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否进行了调整?被观察者在亚组中是否具有真实性?,11 如何准确的定义研究样本,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代表了实际人群?,准确定义研究对象 能代表患病人群明确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叙述研究对象来源 研究地区或医疗机构 人口学特征、 病情轻重、 并存症,样本来源偏倚,集中性偏倚(Centripetal bias)存活队列偏倚(survival bias)回忆性偏倚(recall bias),首次出现某症状第一次确诊的病人某种治疗后的病人,1.2 被研究者是否

13、都处于同一病程阶段? 研究的起始点明确吗?,研究起始点最好在病程早期, 至少应在相同病程期,Zero Time Inception Cohort,2 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随访了全部病人吗?,理想:追踪队列中每一个病人,直至发生疾病结局,对每一例病人都应进行全程随访,观察 疾病发展过程,计算发生的各种结局,分析 坚持随访和失访的原因。,追踪时间,根据疾病自然史或病程了解疾病结局发生的时间后,确定追踪时间长短。,实际上临床难以做到对每例纳入研 究的患者进行全程随访,时间越长, 失访可能性越大,失访多少危及研究结果真实性?, 5对结论怀疑 20结论不可信 5-10 % 了解所叙述的失访原因,比较失访者

14、与未失访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而定.,简单判断法:,失访,第二种: 比较失访数与疾病结果 判断法 事件发生人数,低危人群:健康中年人群,DM 发生心血管事件仅1假设全部死亡,死亡率6,高危人群:老年DM 发生心血管事件30假设全部死亡, 死亡率为35,观察100人,其中失访5人,3 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果 判断应用了盲法吗?,采用明确,客观的判断预后指标以利其他临床医生理解和取得一致性判断.,3.1尽量采用病人所能感知和关注的指标,病人所关注的各个方面:疼痛,痛苦,失去自身照料能力 医生喜欢采用一些“科学”指标:肿瘤缩小,血生化恢复正常,血清学变化 不被病人所感知,并非疾病终点, 为替代指

15、标。,3.2 对疾病结局指标要有明确定义,结局的两个极端(痊愈,死亡)容易判断, 不易发生偏倚.在两极之间结果的判断,应建立标准来定义每个结局指标,诊断和判断标准要明确.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生活质量、残疾,3.3 结果判断采用了盲法吗?,作为预后结局的重要诊断指标,应该由 不知情的其他医生判断,以避免2种偏倚.,疑诊偏倚:如果医生了解病人具有某种预后 因素,可能更频繁,仔细寻找可影响这种疾 病的有关预后的依据。,期望偏倚(expectation bias),医护人员根据文献知识和自己经验,对某些影响疾病的预后因素和疾病预后形成了固定概念,可干扰对疾病预后作出正确判断。,A 需一定判断性思维的结果应用盲法不稳定性心绞痛, 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B 客观的指标容易判断(death)不需盲法,4 如果确定了不同预后的亚组,对重要的预后因素进行了调整?被观察者在亚组中有真实性吗?,目的 排除混杂因素,作者确实调整了在亚组中不均衡的重要预后因素(根据临床目的和意义),如: 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左房扩大者较左房大小正常者有更高的卒中危险性吗?,调整方法:,1 分层分析:分层因素为左房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