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4171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讨论主动脉夹层(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讨论,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史, 患者,男性,76岁,因“间隙性胸背痛27小时” 急诊就诊患者于2013年6月10日晚上8:00时回家走楼梯上四楼后,突发双肩部持续性疼痛,性质为钝痛,以两侧肩胛内侧明显,伴出汗,约一小时后自然缓解,未于重视。次日晚上11:00时,患者在睡眠中再发双肩背痛,后背部更明显,性质为持续性钝痛,同时伴心前区隐痛不适,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无黑曚、晕厥。当晚12:30时急诊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正规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平稳。无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病史,查体:T36.8,BP135/85mmHg,P83次/分,Sp02100%,神志清楚,步入诊室,双肺呼吸音清,

2、肺底部未及湿罗音。HR83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肩背部无压痛,叩之舒适感,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无病理征出现,病史,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硝酸甘油1mg含服,仍有肩背 痛,胸闷痛感觉,但尚能忍受。检查血常规、 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01:00 :肌红蛋白( MYO)127ng/ml(参考值0-90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ng/ml,肌钙蛋白(TnI)0.05ng/ml01:30:窦性心律,V1-3导联ST段斜型上抬,V1-5,5R-6R呈QS型; V5-6 T波高尖,讨论:,一、初步诊断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二、现该再采取哪些措施?

3、三、应该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入院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前壁)2.主动脉夹层伴累及冠脉?3.胆心综合症?,诊断:,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伴累及冠脉依据:1.患者男,76岁2.因“间隙性胸背痛27小时”3.活动后发病及夜间睡眠发病4.硝酸甘油1mg含服效果差5.辅助检查,致胸痛主要疾病,胸廓各部病变胸腔及胸腔脏器病变纵隔 及纵膈内脏病变,胸廓各部病变,带状疱疹(疹前) 肋间神经炎(肋软骨处有痛性肿块及压痛) 胸髓受压 肋软骨炎(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处) 胸椎结核,胸腔及胸腔脏器病变,心绞痛 心肌梗死 冠脉瘤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心脏瓣膜病 先心病 心肌炎 主动脉窦动脉瘤,原发性脉

4、动脉高压 肺动脉栓塞 气胸 胸膜炎 胸廓出口综合症 (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膈疝 肺炎 肺癌,纵膈及纵膈内脏病变,纵膈炎 纵膈气肿 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 食管憩室 食管痉挛 贲门失弛缓,食管破裂 气管炎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急诊思路: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先考虑致死性或者危重病1、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1.2活动后出现肩胛骨区钝痛,伴出汗1.3次日晚上休息时再次出现后背疼痛,伴心前区不适,程 度加重伴出汗1.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1.5试用硝酸甘油治疗无效1.6肌红蛋白稍微升高;肌钙蛋白和CKMB同工酶正常。心

5、电图异常 疑点:疼痛不是剧烈,疼痛不是持续存在。可以快速测脉搏和四肢血压鉴别,鉴别诊断,2、变异型心绞痛2.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2.2活动后出现肩胛骨区钝痛,伴出汗2.3次日晚上休息时再次出现后背疼痛,伴心前区不适,伴出汗2.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2.5肌红蛋白稍微升高;肌钙蛋白和CKMB同工酶正常。心电图异常不支持是试用硝酸甘油治疗无效,鉴别诊断,3、前壁急性心肌梗死3.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3.2活动后出现肩胛骨区钝痛,伴出汗3.3次日晚上休息时再次出现后背疼痛,伴心前区不适,伴 出汗3.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3.5试用硝酸甘油治疗无效3.6肌红蛋白稍微升高(18-3

6、0小时恢复正常);肌钙蛋白和CKMB同工酶正常。心电图异常不支持是理论发病27小时,心肌梗死指标应该阳性。且ST 应红旗飘飘,该心电图是斜型上抬(急性损伤期表现)。硝酸 甘油无效,鉴别诊断,4、胆心综合征晚上饭后发病肩背部疼痛心前区疼痛不适硝酸甘油无效心梗指标基本正常心电图异常不支持是全腹部软 无压痛 反跳痛,鉴别诊断,5、中毒或者脑膜炎、肿瘤骨转移、十二指肠后壁穿孔其他需要排除的有急性胰腺炎、肺梗塞、肺癌脊柱受侵犯,可以引起胸背部疼痛,不会突然发生、肝胆疾病肌钙蛋白升高原因:骨骼肌损伤(胸背部疼痛);肌病(其他心肌梗死指标正常);休克(血压正常排除);急性肾衰竭(肾功能正常排除)后背疼痛思路

7、:1、呼吸系统胸膜粘连、肺癌、结核2、心血管(心绞痛、心肌梗死)3、胆绞痛胰腺疾病胃十二指肠肿瘤或者穿孔4、骨肿瘤或者肿瘤骨转移5、颈椎病6、脊髓疾病、出血、炎症等等,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分类(一),Stanford分型:A型和B型A型是指病变累及升主动脉, 伴或不伴降主动脉病变B型指仅累及降主动脉DeBakey分型: I型、II型和III型I型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II型只累及升主动脉I

8、II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分类(二),DeBakey三分法和Stanford二分法,临床表现(一),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主诉一项调查显示急性夹层患者突发疼痛的为首要表现的约84%,其中剧烈疼重者约90%,转移性疼痛者约12%-55% 一般来说,疼痛部位及其相关体征反应了夹层最初破口位置并且随着夹层沿主动脉及其他血管和器官的扩展而改变,临床表现(二),对464位夹层患者调查发现:,疼痛部位,临床表现(三),约6.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此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伴有Marfan综合征症状,多表现为晕厥、脑卒中及心衰等,临床表现

9、(四),夹层引起的缺血和终末器官损害,形式多种多样一项对1500位夹层患者研究发现31%的患者有脉搏短促的表现调查118位A型急性夹层患者,38人(32%)有四肢缺血表现(四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无搏动、疼痛、神经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六),临床表现(七),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的诊断帮助不大ECG:一般无异常征象,但可排除心肌梗塞的诊断,合并高血压的病例可显示左心室肥厚胸部平片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目前可用于此的诊断方法包括 主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磁共振 (MRI) 经胸或经食管的超声心动图(UCG) 血管内超声,影像学检查,胸片,上纵隔增宽,主动脉弓局限性隆起,升主动脉

10、与降主动脉外径悬殊,有的病例可显示胸膜腔积液(左侧为多),主动脉造影,优点精确的显示夹层部位,受累分支以及真假腔的情况,是确诊首要、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早期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88%和95% 缺点属于有创性检查,有潜在危险性,且准备及操作费时 ,已少用于急诊,CT、MRI,CTA:可显示夹层隔膜将主动脉分割为真假两腔的主动脉双管征,其诊断AD敏感性为83%94%,特异性为87%100% MRI:可显示真、假腔和累及范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9 8%,目前被认为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分离的金标准,经胸腔UCG或经食管TEE,经胸腔超声心动图敏感性仅为 59%85%,特异性为77% 食管超声心

11、动图 (TEE) 目前认为,TEE是一项能在急诊室完成的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 ,且能为心血管外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评估AD是一项易行且成功率高的诊断技术 其诊断AD的敏感性达到98%99%,特异性达77%97%,最近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可以确定病变主动脉的解剖细节和夹层分离的范围,血管内超声,实验室检查,AD患者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可溶性弹性蛋白片 断、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健康人及其他疾病 患者,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高血压患者突发胸背及上腹部撕裂样痛 ,镇痛剂不能缓解 疼痛伴休克,而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或稍降低 短期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 (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可伴有心

12、力衰竭 突发急腹症、神经系统障碍、急性肾衰竭或急性心包填塞等 胸片显示主动脉增宽或外形不规则 本病确诊有赖于影像学诊断技术,诊断要点,注 意:,可能的不相符:症状与体征胸痛与心电图3. 休克与血压,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左室收缩速度(dv/dt)和外周动脉压。治疗目标是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心率6075次/min治疗分为紧急治疗与巩固治疗二个阶段,(一)紧急治疗,止痛:用吗啡与镇静剂补充血容量:有出血入心包:胸腔或主动脉破裂者输血降压:对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普奈洛尔5mg静脉间歇给药与硝普钠静滴2550g/min)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夹层分离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注意:合并有主动脉大分支阻塞的高血压病人,因降压能使缺血加重,不可采用降压治疗。对血压不高者,也不应用降压药,但可用普奈洛尔减低心肌收缩力 。,(二)巩固治疗,对近端主动脉夹层、已破裂或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夹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对缓慢发展的及远端主动脉夹层,可以继续内科治疗。保持收缩压于100120mmHg,谢谢您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