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437798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教案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用文字、记录表、图画、流程图、数学表达式等建立模型。2、利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形成探究的结论。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认识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一、观察与讨论引入。“我从哪里来”这个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城市、农村的差别,导致了学生很小就从不同水平的父母那里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回答内容也导致了学生自己对此内容的不同看法,因此揭开此秘密正顺应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为初步建立模型进行较好的解释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时要注意,此话题的讨论

2、既可以在前一单元的结尾处进行,以便给予学生充分的下搜集资料、建立模型的时间,也可利用学生的兴趣,单独进行一次讨论,待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布置下一个环节。二、下搜集资料。学生对“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将会各抒己见,但他们的想法尚属猜想阶段,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学过的表达方式等进行下相关资料的搜集活动,教师可提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及时交流反馈意见,必要时教师可跟踪某一小组的具体搜集活动,选择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学生的整理与分析。三、整理与活动。教师可将两个环节合并到一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展示中注重学生表达观点所用的方式,并提醒学生及时补充、完善、评价,然后从中提取模型解释的不同方式,即文字描述、示意图、折线图、数学表达式、流线图等等。教学时注意,虽然学生们搜集到有关人诞生的资料较多,但交流前的整理以及选取的观点表达可能尚未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在交流前给予学生一部分时间了解整理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与评价,待学生对几种模型与解释方法有所认识后,再带领他们进行“给小宝宝安家”游戏,以便流程图这种方法。四、拓展活动。在学生对人的诞生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拓展其思路,利用以前学过的动物和植物的有关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在巩固二级目标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都不一样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