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37733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业务发展规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方案主要内容,1.前 言 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5.地质灾害防治区 6.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7.主要对策措施,1.前言主要内容,1.目的意义。为什么编制规划。 2.地质灾害的定义(概念),也就是规划防治的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基期及规划时间。,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1.概略介绍本市(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已发和潜在的灾害规模、灾情等级,总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潜在的隐患点个数,受威胁人数,学校、厂矿、基础设施情况,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2.按地质灾害类型的主、次,分

2、别阐述单灾种发育现状。包括: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已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成因、典型案例。潜在隐患分布、规模、其它同上。,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3.防治工作进展:(1)法制法规建设方面;地方出台了哪些制度、办法、条例等。(2)实施落实了哪些制度;(3)组织管理机构体系建设;(4)基础调查、勘察工作程度;(5)治理工程情况、资金投入、取得的成效;(6)监测预警体系建设;(7)管理人员培训、社会大众宣传等方面;(8)应急处置能力建设。,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4.存在的问题(1)地方性法制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需加强的方面;(2)管理方面存在瓶颈问题,工作遇到的责任不清,主

3、体不明等方面;(3)调查(大比例尺)、勘察、评价、监测方面需要加强的,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在问题中都要归结为存在的问题。(4)预报、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方面,预案优化;(5)防灾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方面;(6)技术方法提升;(7)防治成果,经验总结及推广方面。,实 例,1.解决突出问题的法规不健全。本区采煤沉陷造成土地损毁,但治理工程不能启动。原因就是因为土地为农民所有,补偿规定不健全,因此不能实施有效、及时的治理。 2.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防灾体制尚未形成。 3.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4.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信息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5.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工作急待加强

4、。 6.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宣传培训尚需加强。 7.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及应急平台建设尚未起步。,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5.地质灾害发展趋势:(1)自然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降雨条件几方面进行分析。(2)人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采矿、工程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群测群防及综合治理为手段,以提高预测预警

5、能力和防治水平为标准,以改善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2.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4)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各级政府主导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原则;(5)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专业队伍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7)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学进步”的

6、原则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总体目标 2.分期目标:近期、中期、远期(展望)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分区原则 (1)以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及发育规律为基础进行划分。(2)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形成和发育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结合人类活动特征进行划分。(3)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致灾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趋势进行划分。,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2.分区描述内容分区名称、编号、行政区范围、面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害: 地貌单元、特征、人类工程活动方式(与灾害形成有关的) 灾害现状 潜在的灾害 文本:最好用文字简述分区,易发图附表

7、可详细些描述。,5.地质灾害防治区,1.分区原则:县级规划应详细、具体,建议按重点、次重点、一般三级分区。阐明分区依据。 2.分区描述:分区的范围(行政区)、面积、主要灾害类型、规模、危害。规划采区的调查、勘查、监测等工程措施,即说明做什么、怎么做,在什么地段,比例尺。文字简练。,6.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1.地质灾害基础调查、规划 (1)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 (2)编制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进行矿山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评价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2)专业监测网络建设 (3)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4)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8、6.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3.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示范区建设 4.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搬迁避让工程 项目附表及经费估算,7.防治对策,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2.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 3.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学管理 4.设立专项基金,落实防治经费 5.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实例,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监督、财政、建设、水利、交通、气象、教育、铁路、旅游、电力及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将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

9、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国土资源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做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实例,发展改革、建设行政、城市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在建设项目立项及审批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逐步推进建设项目地质灾害治理“三同时”制度。水利部门对可能涉及防洪工程设施管理、保护范围的,都要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严重的当地居民,组织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交通、铁路部门要

10、监督、部署和开展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点及安全隐患点的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灾害治理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矿山企业对尾矿库和废渣堆放点的隐患排查、监测,发现险情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隐患。对已造成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要按照“谁诱发、谁负责”原则,事前争取避让,事后进行治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实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气象部门做好市及地质灾害高易发县(市、区)的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建立辖区内降水量和地质灾害历史资料数据库,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水平。各级旅游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督促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编制防灾预案,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实例,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所有学校区(舍)及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学校校区(舍)周边隐患的监测,做好防灾预案的编制和新建、改扩建校区(舍)项目审批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灾意识,增强他们的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其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按其职责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及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