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43765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导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欢迎阅读参考!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 掌握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的内容。2、 按照要求制订课题研究方案。二、学习内容:(一)、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的内容:(二)、参考历届学生编写的课题研究方案三、学习重点:能够制订出比较合理的研究方案四、学习过程:1、

2、提问课题研究方案的包括的内容以及要求,学生相互补充(大概 2 分钟)2、白板出示以前学生制订的比较规范的课题研究计划让学生参考(大概 3 分钟)3、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出示教学进度表让学生参考(大概 40 分钟)五、板书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的内容:1、课题的名称、姓名、班级、研究时间。2、研究的问题或者内容。3、课题组成员、组长、指导老师。4、课题背景(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5、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6、任务 分工 目标研究步骤 一、二、三、7、研究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8、研究方法9、预期成果(表达形式:论文、图片、实物、PPT 等)10、参考资料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 课题:

3、研究性学习系列之-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3、掌握论证选题的要求;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说明: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选题的重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2.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

4、来自何方?提示:(1)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3)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4)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5)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字。想想有没有你很困惑的问题?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1)学科教学中的引发的问题;例如:买蛋选鲜(物理)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数学)(2)社会的需要问题;例如:出租业有降低空驶率的迫切需要(3)人类的希望问题;例如:“亚超声定时控制器“(4)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例如:“布手套翻转器“聋人赛跑发令枪“3.怎样把“问题“变成

5、可研究的“课题“?围绕问题问问题:谁?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哪里?怎样?4.选题的论证(1)“选题“是否符合道德法规;(2)“选题“是否符合科学原理;(3)“选题“是否缺乏研究的社会价值;(4)“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5、分组一个班分为 6 个小组!6、讨论思考学生思考!发言!小组内讨论,寻找问题,确定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课后反思个别小组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课题,认为没有什么好研究的,教师应做相应的引导。2研究性学习教案课题:研究性学习系列之-基础知识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2、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能力

6、目标: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兴趣;重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难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说明:范例生态污染的情况调查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哪个同学知道研究性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教师介绍!1995 年研究性学习在上海最早萌芽;1998 年上海七宝中学进行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必修课实验;1999 年深圳、江苏、黑龙江、河南、天津、成都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实验。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分享和合作;(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

7、心和使命感;(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常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4.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5.与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请同学来描述一下现有的学科教学?结论:(1)研究内容的问题性;(2)学习方式的开放性;(3)研究的自主性;(4)结果的过程性;(5)全员参与性;6.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学生发言!了解背景!理解含义!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课后反思绝大多

8、数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对于范例很感兴趣,可适当增加一些实例,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含义。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发动、动员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综合实践活动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实施指导意见 、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实施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地方发展的特

9、色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奠定基础。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周三课时,实施五个学期,共约 270 课时,获得 15 学分)、社会实践(每年一周,实施三年,获得 6 学分)和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以五小时计,获得 2 学分)。课程结构如图所示:三、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

10、习目标是:1、经历研究探索的实践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和经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2、学会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搜集、分析、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3、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4、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5、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6、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综

11、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分别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具体有:1、人与自然。如环境保护研究、生态建设研究、能源利用研究、农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2、人与社会。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研究、人群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规划研究、交通建设研究、法制建设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与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3、人与自我。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

12、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五、实施原则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便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 、“考察” 、 “实验” 、 “探究” 、 “设计” 、 “操作” 、 “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

13、施过程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以及诚实守信和尊重知识产权等情况。六、实施过程高二学生需要完成 1 个课题研究,每周 3 个课时,采用“1+2”排课方式。高二年级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并根据课题类型(调查研究类、科学实验类、设计制作类三大类)组建课题小组,实行分类指导。课题小组的建立:1

14、、 每一小组 6-8 人左右。2、 男女均匀。(不能一个小组全部是男同学或全部是女同学)3、 不能跨班建立小组。高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计划见下表:年级 学期 周次 活动内容 组织者高二年级 上学期 第 16 周 第一阶段:明确研究课题。1、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组建研究小组;2、 联系导师,带着问题查资料;3、 明确研究课题,分析研究问题的具体类型,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课程教师、课题导师第 712 周 第二阶段:制订课题方案。1、 确定课题的类型,设计研究方案;2、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3、 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确定班级重点课题,准备开题报告。 课程教师、课题导师第 1314 周 第三阶段:开题报告

15、展示评比活动。进行高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题报告展示评比,确定校级重点课题。 指导中心、课程教师第 1517 周 第四阶段:实施课题研究。1、 根据研究方案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 联系导师开展有关实践性的研究活动。 课程教师、课题导师第 1819 周 3、 完成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考核、学分认定和审核等工作;4、 布置好学生寒假研究计划。 课程教师下学期 第 16 周 第四阶段:实施课题研究(接上学期)。1、 回顾上学期所做的工作,重点整理所收集到的信息材料;2、 继续完成有关信息的补充、整理工作;3、 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手段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课程教师、课题导师第 710 周

16、第五阶段:完成结题报告。1、 按照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撰写结题报告的文字稿;2、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展板,准备进行课堂报告与与答辩;3、 每位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个人总结(600800字)。 课程教师、课题导师第 1314 周 4、进行课堂报告与与答辩。每个班级推荐出多媒体课件 1 个、展板 1 个、论文 2 篇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课程教师第 1516 周 第六阶段:优秀成果展示与评比活动。进行高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优秀成果展示与评比活动。 领导小组、指导中心第 1718 周 进行考核、学分认定和审核。 课程教师、指导中心七、学分认定与等第测评(一) 学分认定以学生参与完成的课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科目学分认定的主要依据。满足下列基本条件则取得 6 个学分(上、下学期各 3 学分):(1)完成理论课学习并经考核合格;(2)有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3)有活动过程的记录;(4)有活动过程总结或成果记录;(5)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的记录;(6)学生实际参加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