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43604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筑牢你的安全网(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筑牢 你我的安全网,主讲者:李春根 江西财经大学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提 纲,一、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哪些风险? 二、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什么是社会保障? 三、社会保障这张网牢靠程度几何? 四、如何筑牢安全网,并确保千秋万代?,一、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哪些风险?,人类已经步入高风险社会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贫困、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发展已步入“高风险”时代。 我们在哪里安全? 房子?车子?地铁? 。(2012电影) 我们吃什么安全? 食品(米,油,水果,白酒,奶)?药品?。,社会风险,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2、形式。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由此引发了研究者对社会风险的关注和探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已经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面临的社会风险日益增多。正如贝克所言:“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一个我们前所未有的程度。” 社会风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广义的社会风险和狭义的社会风险 广义的社会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社会失序或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狭义的社会风险,指社会领域中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3、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其本质是损失的不确定性。简言之,社会风险就是社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中国: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现阶段的中国已进入社会的高风险期,其他国家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风险在中国都存在,而且更突出。,四个资料,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群体性事件从1 993年的1万起,增加到2003年的6万起,参与人数从73万增加到307万。据不完全统计,2008-2009年群体性事件大概有8万-10万起多起。2010年18万起,2011年18.25万起。 中国的维稳开支连续大于国防支出 2010年,中国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5.6%,至5490亿元人民币;国防支出增长7.8%,至5334亿元人民币。公共安全支出超过

4、预算346亿元人民币,超支6.7%。2011年,公共安全支出预算为为6240亿元人民币,同样超过6020亿元的国防支出预算。 2008年中国科学院公布了其关于“国家健康”的研究报告。在全球“国家健康状况”排行榜中,45个样本国家中,按NHI排序,芬兰以0.665高居榜首,中国以0.576名列第十三,尼日利亚以0.387垫底(美国11,英国12,法国14,德国15,日本16)。,中国现阶段社会风险大多集中在与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部位。换言之,社会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生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而产生的,群体的需求主要是民生诉求而非政治诉求,如就业难问题、社会保障不足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等直接大面积地影

5、响到大多数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最为严重的前五项分别是“物价上涨”(63.5)、“看病难、看病贵”(42.1)、“收入差距过大”(28)、“就业失业”(26)和“住房价格过高”(20.4),“养老保障”排第七位(17.7)。本次讲座主要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进行讲述的。,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哪些风险?,衰老,失业,疾病,生育,工伤,老年风险 (1)就业机会减少,以至完全丧失就业机会,收入来源锐减。 (2)退休收入风险。退休收入不够用。(余命延长,开支增多)通货膨胀造成既定收入的贬值。 (3)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计划生育造成家庭小型

6、化,家庭的养老能力降低;人口流动造成家庭空巢化,老人的感情需要缺位;观念变化造成家庭松动化(单身和丁克) ,家庭的养老动力不足。 1900年美国户均人口达4.6人,2000年时已降至2.6%;1920年日本户均人口达5.1人,2000年时已降至2 .7人。我国户均人口数量,已由1995年3.7人,降至2010年的3.1人。按美日的规律,我国家庭规模未来20年还将继续减小。 (4)生活能力锐减,自理能力下降。,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早已进入

7、老龄化社会。而且是属于未富先老。 农村存在的典型现象:996138部队 大城市农村老人的“二次留守 ”,疾病风险 (1)因生病不能进行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间接损失) (2)花费的医疗费用。(直接损失)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年轻化倾向明显 死亡风险(早死,劳动者在劳动年龄期间内的死亡) (1)中断了正常的收入来源,遗属的生活费、子女的教育费发生困难。 (2)额外开支增加,如丧葬费等,如果还有生前未还的债务,更是雪上加霜 工伤风险 工业伤残职业病严重危害劳动者的人身生命安全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及新的医疗卫生技术的应用,旧的工伤风险消失了,新的工伤风险又开始出现,总的趋势,工伤风

8、险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 失业风险 (1)直接减少失业者家庭的收入,导致这些家庭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失业给失业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有可能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 生育风险 (1)生育期间(包括产前、产后)无法从事工作,导致收入损失。 (2)生育期间开支增加,如住院费、营养费等。,二、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面对各种风险,现代社会安全保障的主要途径,1、个人及家庭的保障机制 2、市场化的保障机制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各类保险产品。 3、政府主导的公共保障机制: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同:功能上,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方法上都遵从大数法则的基本原理和

9、精算的方法。 异: 一是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属于政府行为,是一种福利事业,具有非盈利性质。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愿的契约关系;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 二是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保险的根本目的则是获取利润,只是在此前提下给投保者以经济补偿; 三是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承担。商业保险完全是由投保个人负担; 四是待遇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从稳定社会出发,着眼于长期性基本生活的保障,还要随着物价上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商业保险着眼于一次性较高

10、水平的经济补偿。 五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社会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政府对社会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以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六是主办主体不同。,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而使生存出现困难时,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如何理解1.目 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或政府;3.实施依据: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4.标 准:保障其基

11、本的生活,但是这种水平和保障的内容是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变化;5.受益范围:全体社会成员,并且体现的是一种基本权利。,社会保障所包含的四大基本制度 (一)社会保险:核心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二)社会福利 :最高纲领 包括国民教育福利、住宅福利、在岗劳动者的职业福利、社会化的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等众多项目等; (三)社会救济:最低纲领 包括经常性救助(低保,三无人员供养)、专项分类救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与临时应急救助等 ; (四)社会优抚:特定对象 包括“优待”和“抚恤” 。,社会保障的三大功能,安全网 减震器 调

12、节器、加速器,三、这张安全网的牢固程度几何,(一)我国社会保障取得伟大成就,已初步形成了安全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十一五”以来,将社会保障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出台多项法规、政策和措施。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基本实现。,1、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1)社会保险制度体

13、系情况。至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体系覆盖全国所有县,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3亿人,其中189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81.50%的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75.30%的县,参保人数合计6.22亿人,2012年底全覆盖。其中683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开展,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1.42亿人、1.70亿人和1.22亿人。 此外,为

14、探索建立统账结合制度,国务院决定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到2011年底,试点省份已达到13个。,2)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情况。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包括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构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至2011年底,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56.27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298.2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78.62万人。2011年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共资助6649.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直接医后救助2367.27万人次。 3)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情况。以扶老、助残、救孤为重点,包括老年人福

15、利、残疾人福利和儿童福利等构成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健全。至2011年底,全国社会福利机构4.25万个,床位321.05万张,收养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237.92万人,社会福利企业吸纳62.80万残疾人员就业。,2、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保证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有两种筹集模式,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单位缴费、个人缴费以及财政投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共计收入28 402.05亿元,支出21 100.1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1 118.5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12.79%、299.78%和435.24%。 在2011年的18项社会保障资金财政

16、投入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投入4508.76亿元、3046.5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34.15%和632.01%,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分别占60.67%、64.74%和15.27%。,社会保险基金30 303.72亿元结余中,除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央财政专户管理的71.83亿元外,省本级、市本级和县级结存分别占38.08%、35.61%和26.31%;东部、中部、西部结存分别占56.78%、21.54%和21.68%。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形态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别占38.44%、58.01%和3.55%。 这表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规模不断扩

17、大,资金总体安全完整,基金运行平稳规范,有效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3、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1年底,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体,包括银行和各类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内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1.19万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基础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同时,有28个省本级、217个市本级和1189个县成立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促进资金管理规范。 此外,截至2011年底,地方试点或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参保人数共计3832.53万人,2011年基金收入1892.71亿元,支出1640.70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余2192.31亿元。 至2012年底,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全面改革走向社会化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