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432096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救灾、减灾热点复习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救灾、减灾 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国际合作,热点透视,探究一、传统农业文明的救灾减灾与社会保障,千百年来,中国统治者面对自然灾祸和其他灾害,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而清代作为古代社会的最后王朝,在吸取前面各代救灾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推向了一个鼎盛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根据材料一列举清代救灾具体措施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注: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指按照赈票所列数目将赈米或赈银发放到灾民手中。这道程序

2、关系到救灾的最终效果,故最为关键。,发赈:,减粜:谓荒年时,米价上涨,国家将常平仓粮米减价出售。,出贷:国家出借钱粮等物给灾民并于秋成缴还,蠲赋( jun f):免除赋役。,缓征 :暂停征收;缓期征集,通商:互易商货,兴土筑:,兴修水利工程,材料二 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材料三 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具体措施有哪些?,建立严格的报灾制度和健全的仓储制度,在这些措施中哪个已经具备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3、仓储制度,材料四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特点:,救济主导型,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备灾相结合,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4、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剥削,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无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行的,材料六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重视救灾减灾,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材料四 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

5、,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材料五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据以上分析,总结古代备荒救灾的经验教训,经验:应制定完备、严密的制度,将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与民众相结合。 教训:要根治腐败,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位,要科学救灾,破除迷信。,探究二 工业文明下的救灾减灾与社会保障,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社会的发展,多数欧美国家或已经工业化,或生产力较发达

6、、经济实力更强,至少农业领域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劳动者占比较小。因此抗天灾能力较强,而这些国家的农民与产业工人面临的较大灾难金融海啸,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源头:慈善救济,萌芽:,成形:,发展:,成熟:,17世纪 开创国家立法救助先河,19C末20C初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伊丽莎白济贫法,疾病保险法,社会保障法(全国性失业保险、养老金和救济制度初步形成),20世纪30年代 社会保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家”,20世纪40年代以后 社会保障系统化,管理科学化,“从摇篮到坟墓” 高福利社会保障,材料一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

7、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工人处境更艰难,工人运动兴起,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材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

8、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还保障工人及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6),通过立法手段(或颁布一系列法案)救济或保障工人权益;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工人生产、生活权益;,建立保险体制,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材料三 在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

9、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措施:以工代赈,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材料三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

10、因。(6分),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探究三:全球化下国际合作抗灾救灾,1、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合作应对法西斯侵略: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合作应对人类社会危机:如国际禁毒、非典、甲流、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合作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沙漠化问题等。,国际

11、科技合作:如人类基因组草图、和平利用原子能等。,2、国际援助机构:,探究三:全球化下国际合作抗灾救灾,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展开人道主义援助,安置难民,世界银行集团(包括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它的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性质:是联合国所属的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是全球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援助方式: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援助方式:对在国际收支出现

12、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活学活用,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海地政府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美国政府可以向哪个国际机构申请援助?,材料二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2008年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

13、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6分),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和影响,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形成力量,克服金融危机。随着亚欧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多极化趋势加强,需要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人类的灾难在继续人类的斗争亦在继续!人类在与灾难的不断斗争过程中,逐步追求自身的解放和文明的进化。人类与灾难的斗争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演进史,意义:

1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产物,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摇篮到坟墓” 高福利社会保障是喜还是忧?,各抒己见,公平,or,效率,社会保障,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医疗的需要。,social security,材料七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

15、诺在2008年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 2008年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高度重视。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6分),2004年2月23日深夜,还在加班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突然接到

16、一位同事的电话,说2月22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罗勇立即赶到单位,打开电脑,并很快在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BN)的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 该报告提到了6年后中国异常的气候特征,比如中国南方将持续10年大旱,而北方则将受暴雨袭击,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象,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据悉,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发点是设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 罗勇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3次研讨,最近的一次研讨刚刚结束。与会专家认为,虽然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它提醒中国科学家将气候变化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