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3431112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教学《心肺复苏》幻灯课件下载(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徒手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据悉,目前在中国因为心脏骤停得不到有效急救而死亡的人数,每年都在百万以上。整个医疗系统中呼叫“120”次数最多的就是心脏骤停。 我国的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在美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而且法律规定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救,急救知识灌输到了公众。 拉斯韦加斯州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已经高达74%。 现场急救处理,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或急重病人在未到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可发生在任何环境下的突然事件中,另一部分原因是病人的病情突然恶

2、化。甚至可能发生在医疗单位检查和治疗中,1、突然的意外事件:如触电、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烧伤。 2、急性中毒:常见的有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一 氧化碳、有机磷农药、药物和部分金属中毒等。 3、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严重 的心律失常、各种心肌疾病等。 4、严重代谢紊乱:如酸中毒、高血钾症、低血钾 症、脱水等。 5、严重感染和休克:如败血症、过敏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心肺复苏的定义(CPR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帮助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在发生心跳、呼吸

3、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分钟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现场评估 在现场救助伤者,首要的问题是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有危险,应尽可能解除。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设置路障,在火灾现场需防止房倒砸伤。还要注意到意外事故的成因,防止继发意外发生。 检查反应 首先向意识清楚的伤者表明身份。如 无反应,可用“摇或叫”的方法,轻摇 伤者肩膀及在耳边叫唤,测试伤者神志 是否清楚。如有回应,则表示气道仍然 畅通。如伤者人事不省,应立即请旁人 协助报警申请

4、救护车服务。,检查及打开气道 如伤者意识不清,喉部肌肉就会松弛,舌肌就会后坠,阻塞喉咙及气道,使呼吸时发出晌声(如打鼾声),甚至不能呼吸。因舌肌连接下颚,如将下颚托起,可将舌头拉前上提,防止气道阻塞。 畅通气道的方法 压额提颏法 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 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创伤推颌法,如怀疑伤病者头部或颈部受伤,首先须固定颈椎。压额提颏法可能会移动颈椎,增加脊髓神经受伤 的可能,所以要用创伤推颌法来 畅通气道。将颈部固定在正常位 置,并同时用双手手指托起下额角。清除异物 检查气道包括口腔。如有明显 异物:松脱的假牙,食物或呕 吐物等,可用手指钩出。,检查呼

5、吸,将脸颊靠近伤者口鼻,距离大约 3厘米. 观察:胸腹起伏 聆听:呼吸声 感觉:呼吸气流 ,如伤病者没有呼 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检查脉搏 成人与儿童 意识不清的伤病者,检查脉搏应在颈动脉。颈动脉位于咽喉两侧,在喉结与邻近肌肉带之间。如颈椎没有受伤,应保持头后仰,用食指和中指感觉喉结的位置。然后将指头顺着救助者自身方向下滑约2.5厘米至颈动脉处,观察10秒,同时观察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及眼睛、肢体的活动,成人检查颈动脉搏动,婴儿(一岁以下) 婴儿因颈部肥短,颈动脉较难 触摸,应检查肱动脉。利用食指及中 指忙触摸婴幼儿身体靠近救助者一侧 的上臂中央内侧,并可用拇指配合, 帮助拿着婴儿的手臂,

6、同时观察循环 征象,如呼吸、 咳嗽及肢体活动。 如伤病者没有呼吸,脉搏,应立即施 行心肺复苏。,CPR简易三步骤: 1、叫 2、吹 3、压,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程序,一 物品准备,1 个人准备:着装整齐. 2 物品准备:模拟人一个、硬板一块、纱布2块、弯盘.,二 判断呼吸心跳停止,1.意识丧失:轻拍、摇动或大声呼唤患者并向周围呼救取得援助。 (包括摆体位) 2.无呼吸:直观胸部有无起伏,将面颊部贴近患者感觉有无气体逸出。3.心跳停止:触摸患者颈动脉有无搏动。,三 通畅呼吸道,1.患者仰卧硬板床上,头颈、躯干、无扭曲,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2.解开上衣、腰带,暴露胸部. 3.清除口腔内异物(头偏向操作

7、者).弯盘置于口角. 4.急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呈后仰位,另一手托起下颌部,打开气道. 5.急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双唇紧贴包绕包绕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廓隆起,吹毕立即离开口部,松开鼻孔,视患者胸廓下降后,再重复吹气一口.成人吹气量约8001000ml,吹气频率1620次/min,四 胸外按压,1.确定胸外按压的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位置,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手指交叉,双侧肘关节伸直。 3.实施有节律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45cm,按压频率约80100次/分。 4.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反复进行。 5.随时观察循环和缺

8、氧情况。,五 综合评价,1.行动迅速,动作准确,姿势正确。2.时间1分钟。,按压手势: 按压在胸骨上的手不动,将定位的手抬起,用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的掌根上,手指交叉抓住下面手的手掌,下面手的手指伸直,翘起离开胸膛,只有掌根压在胸骨上。,按压姿势:抢救者双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能弯曲,双肩部位 在病人正上方,垂直下压胸骨。,按压用力及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进行,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成人应使胸骨下陷4-5cm,用力太大易造成肋骨骨折,用力太小达不到有效作用 (2)垂直下压,不能左右摇摆。 (3)不能冲击式猛压(4)下压时间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 (5)下压至最低点应有一明显停顿。 (6)放松时手掌

9、根部不要离开胸骨按压区皮肤,但应尽量松,勿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5、按压频率:成人80-100次/分,频率过快,心脏舒张时间过短,得不到较好的充盈。过慢,不能满足脑细胞需氧。,、 单人心肺复苏术,同一抢救者轮番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比例为:胸部按压数人工呼吸数30,、 双人心肺复苏术,由两位抢救者分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比例为:胸部按压数:人工呼吸数,(二)人工呼吸法,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后让病人口部张开。 (2) 抢救者跪伏在病人的一侧,用一只手的掌根部轻按病 人前额保持头后仰,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 (3)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

10、紧紧包绕病人的口部。 使口鼻均不漏气。,(4)用力快速向病人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是否上升,看到患者胸部上升,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出气体。 (5) 一次吹气完毕后,口应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同时捏鼻翼的手松开(掌根部仍按压病人前额部),以便病人呼气时可同时从口和鼻孔出气,确保呼吸道通畅,6) 抢救者轻轻抬起头,眼视病人胸部,此时病人胸廓应向下塌陷。然后抢救者再吸入新鲜空气,做下一次吹气。成人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20次)。,2、口对鼻人工 呼吸法,如患者面部受伤则妨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时必须将患者仰卧,迅速清理口腔和气道异物。将患者头部置于后仰位(同成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深呼吸一次

11、并用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对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这样气体可以出来,像口对口呼吸那样,每5秒钟呼吸一次。,人工复苏法的选择,1、有轻微呼吸和轻微心跳,不用做人工呼吸,观察其病变,可用油擦身体,轻轻按摩。 2、有心跳,无呼吸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3、有呼吸,无心跳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4、呼吸,心跳全无用胸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配合抢救,这是目前国内推广的最佳方法。 5、触电后溺水,肚内有水用俯卧压背式。,注 意 事 项,1、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包括假牙),为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打下基础。 2、准确、

12、及时判断心跳停止,果断有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保障复苏药物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3、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要到位。对于抢救床过高者将患者放低,抢救床过软可在患者背部垫硬木板。如在现场则可在地上抢救。 4、按压的正确部位应是胸骨下13处,或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操作者将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而不是整个手掌,手掌要与病人胸骨长轴方向平行,另一手掌重叠放在前一手背上,并保持平行,手指应上翘,速率约80100次分。 5、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时手掌不得离开胸壁,并配合人工呼吸,以30:2的比例进行,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人工胸外心脏按摩的有效指征,(1)昏迷变浅,出现各 种反射,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3)口唇发绀逐渐转为红润。 (4)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5)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