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43046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 1987 年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下面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说课稿,请参考!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

2、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二、教学方法的设计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 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

4、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比的意义“教学。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第三步,出示表格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

5、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通过

6、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 4/8 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

7、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1.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2.想-1/2、2/4、3/6 、4/8 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3.问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4.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

8、习新知识作了准备。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9、,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三、说教法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再把第三张 3 次对折。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

10、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1/2、2/4、3/6、 4/8 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3/4=6/8 3/8=12/2 3/10=1/5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36=8/12=2/=/243.把 2/3 和 10/24 化成分线是 12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4/5 1/6 4/9 4/6 12/163/4 2/3 20/25 6/36 8/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