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430043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备课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备课教案小学数学备课教案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 P109 例 2,练习二十四第 3、4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卡片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高兴)(播放课件,板书课题)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

2、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 1 千克,你们觉得呢?(比 1 千克重)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 1 千克重。)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师:对了,1 个西瓜大约重 4 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师: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播放课件展示)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摆出了 1 个西瓜重 4 千克,又知道 4 个苹果重 1 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

3、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师:服务员告诉我们:1 个汉堡可以换 2 个鸡翅,1 个鸡翅可以换 3 个冰淇凌,那么 1 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淇凌?(让学生直接抢答)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你能数学语言来表述吗?

4、让学生重点说说列式的意义,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2、这时,服务员又送来了可乐。你们看,服务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他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尽量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问题。)学生发言、汇报。师:1 瓶大可乐可以倒满几杯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说:我们知道了 1 瓶大可乐可以倒满 12 杯,那么 2 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呢?师:要求 2 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我们可以先求什么?这道题该怎么思考呢?(我们知道了 1 瓶大可乐可以倒满 12 杯,所以求 2 个大瓶就是 122=24 杯)3、吃饱了,喝足了,我们继续出发吧,下一站我们到动物园。(播放课件)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

5、正在玩跷跷板呢,你们看?(播放 P109 做一做)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老师适当板书,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师:2 头牛等于几只羊?我们该怎么思考,请小朋友先独立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看!小鸡、小鸭、小鹅也在玩跷跷板,你们知道谁重一些吗?(练习二十四第 4 题)学生讨论,说明原因。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离开了动物园,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小精灵,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题目)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练习: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1) +=240 (2) +=91=+ +=63=? +=46=?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整十

6、数的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火车口算:20+50= 3+2+4=10+80= 8-5-2=70-30= 4+1+3=90-30= 10-3-6=30+70= 8-6-2=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二、

7、探究新知1、教学例 2 的连加.板书:30+20+40=(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 30、20 和 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问:你会算吗?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先算 30 加 20 等于 50,再算 50 加 40 等于 90.)(想:3 加 2 加 4 等于几,就是几十.)2、教学例 2 的连减.板书:80-50-20=(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 80 里面去掉 50 这部分,再去掉 20 那部分或从 80 里面去掉 50和 20 这两部分)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2)问:谁来汇报

8、一下,你是怎么算的?(先算 80 减 50 等于 30,再算 30 减 20 等于 10.)(想:8 减 5 再减 2 等于几,就是几十)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2)各组进行汇报.(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 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口算:2+5+1= 9-4-3= 1+3+4= 8-2-6=20+50+10= 90-40-30= 10+30+40

9、= 80-20-60=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 1 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 2 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 2 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49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和第 50 页的第 4 题.3、应用问题(1)有 50 个花生,大猴吃掉 30 个,小猴吃掉 10,还剩多少个?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订正:你是怎样算的?(2)同学们前年栽了 30 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 50 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10、.订正:你是怎样想的?4、出示图片“填一填”把 10、20、30、40、50 填在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 2-3 页,主题图以及例 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3、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

11、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教学方法:探究法、发现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有关轴对称的图形的图片。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让学生独立画出例 1 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 1。二、自学尝试(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然后同桌交流。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学生进一步还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2)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

12、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 a、b 与 b、c与 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三、点拨探索(一)复习图形的轴对称。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了轴对称图形 ,那谁先来展示自己画的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问:1、什么轴对称图形?(共同特点)2、对称轴指什么?3、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学生讨论交流。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师:下面请你们拿出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对照着跟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师巡视)(1)把图形对折,两侧图形完全重合,中间的就是对称轴。(2)把

13、图形对折,使两侧图形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提问:轴对称图形是不是只指一个图形?它的特征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三)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 a、b 与 b、c与 c)到对称轴的距离,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对应点与对称轴的关系是怎样的?讨论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四、演练拓展课本第二页上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试试看。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