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维演示文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428628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思维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比较思维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比较思维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比较思维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比较思维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思维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思维演示文稿(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比较思维训练,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训练目标:1、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2、克服片面性思维;3、论点提炼的全面性。,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训练实例陕西发现“两脚蛇”据报载,一九八八年七月十日下午,地处西岳华山脚下的陕西省华阴县岳庙乡郭家村小学的学生们,在其小学门前的地里发现两条蛇,蛇当即被学生们打死。蛇死后,小学生们惊奇地看到,两条蛇都长着脚。其中较大的一条蛇长一点三米,直径三点五厘米,青灰色,呈鱼甲斑纹状,尾部短粗。距蛇尾二十厘米肛门处长着一双对称的脚,脚上各长着十五个尖爪。小蛇长八十厘米,颜色、花纹均与大蛇相似。现在这两条蛇已被华阴县农科所收藏。报纸刊载时,附有照片两张,一是大蛇的全

2、貌,一是其尾部特写。要求:1.请以此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2.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左右。,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一、因果思维的通变与比较思维的提出二、比较思维泛说三、比较思维的内涵所谓比较思维,就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同类事物或同一级事物的相同、相似、相反或有差异的方面加以对照区别,从而得出某种认识的思维方式。,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四、比较思维在议论性文体写作中的地位1、宏观分析:材料的摄取、选择,论点的提炼,论证阐述的进行,论据的分析,结构的措置,语言的锤炼无不涉及比较思维。2、微观分析:(1)克服片面性思维;(2)论点提炼达到全面性;(3)比较思维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

3、,五、比较思维的分类1、从时间关系着眼: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2、从比较内容着眼求同比较、求异比较、正反比较、 差异比较3、从与因果思维的联系着眼:原因比较、结果比较、过程比较,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1、同异比较在比较思维中,首先涉及到一个同异比较的问题,这是比较思维中最基本的比较方式。我们这里所谓的同异比较,是指在比较思维中能够看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来。,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1、同异比较例如,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多数考生往往是根据文题简单地列举具有这一品质的历代英雄人物,即这些考生只是看到“同”的一面,没

4、有注意到“异”的一面,所以文章立意较为肤浅。(1)异中之同;(2)同中之异?,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2、正反比较正反比较,是指对性质相反或相对立的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比较,也可以是将互相对立的事物一正一反地放在一起比较,在尖锐的对立中,把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利害或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区别开来。正反比较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1)同一事物两方面的正反比较;(2)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事物之间的 正反比较。,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1)同一事物两方面的正反比较同一事物可以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作这种比较能使对立面的矛盾充分地暴露出来,有利于全面、清

5、晰地认识问题。例如:鲁迅的杂文“友邦惊诧论。( 2)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事物之间的正反较。 正反比较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从而形成比喻论证。如荀子在其劝学篇中例举过的:“螟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3)反驳式比较事物之间的正反比较,不仅可以用来证明,而且由于证明与反驳属于同一类型,自然也可以用来反驳。有一些谬说之所以能蛊惑人心,就在于坚持谬论者或以偏概全,或以反代正。如果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认识,这种谬论就会不攻自破。例如鲁迅先生 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6、吗?“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3、差异比较如果说正反比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比较突出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中的矛盾之点;或者两种(两种以上)不同事物、不同现象之间的对立之点,从而透过种种现象,认识其本质的话,那么差异比较的主要特征则是:或就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不同方面的差异之点的比较;或者是两种(两种以上)事物、现象之间差异之点的比较,从而确认客观事物各自的品质和特征。差异比较一般可分为二个类别: (1)同一事物(现象)不同方面的差异比较; (2)不同事物(现象)之间差异点的比较。 ,3、差异比较,(1)同一事物(现象)不同方

7、面的差异比较。 在差异比较中,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方面的差异比较是较为常见的,其特征是通过差异比较揭示某种原因。例如韩愈的师说(2)不同事物(现象)之间差异点的比较。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差异点的比较,往往用于从众多的因素比较中强调某些类型的优越性;反之也一样,差异比较也可以用来强调某种客观事物的非重要性或非优越性。例如晁错的论贵粟疏。,六、比较思维的常见运用方式,4、纵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就是指一种或两种(包括两种以上)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从古而今或从现在到未来),或不同发展阶段(萌芽、产生、发展、成熟、衰落、消亡等)作系统的序列性比较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或作用是:通过比较,发现事

8、物的某些矛盾点、相同点、差异点,进而揭示客观事物本质性变化或揭示某种规律和认识。 纵向比较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1)纵向正反比较; (2)纵向差异比较。,4、纵向比较,(1)纵向正反比较在比较思维中,纵向正反比较也是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如苏轼的教战守策一文中就是运用了纵向正反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的。(2)纵向差异比较纵向差异比较,也是常见的一种比较思维方法。纵向正反比较、纵向差异比较,实质上都是客观事物前后变化上的一种比较,它们同样可以是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只不过是对比点上略有不同。纵向正反比较中所比较的事物或结果是截然相反的;而纵向差异比较则是所比较的事物或结果并非是截然相反的,

9、而是有一定的差异。,4、纵向比较,如有这么二则材料: 一是牛顿小时候,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入方便些,他却在门上打了两个洞,闹出了笑话。一是牛顿成人以后,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把这两个故事简单进行一下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的道理:“勤能补拙”、“才能并非天生”等。,第三章 比较思维训练,七、比较思维的方法1、比较思维的分类( 1)从时间关系着眼: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2)从比较内容着眼求同比较、求异比较、正反比较、 差异比较( 3)从与因果思维的联系着眼:原因比较、结果比较、过程比较,七、比较思维的方法,2、比较思维的具体方法 (1)列出具有可比性的事物;

10、(2)多角度进行比较(因、果、过程、求同、求异、 正反、差异); (3)筛选比较点; (4)确定比较点(正确、深刻、新颖、独到); (5)分析比较向度(纵向、横向); (6)寻求支持点(理论论据、事实论据); (7)析出论点。,八、比较思维例(一),1、训练材料:蜜蜂,采花粉,酿蜜;春蚕,吃桑叶,吐丝。2、根据比较思维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1)列出具有可比性的事物;(2)多角度进行比较(因、果、过程、求同、求异、 正反、差异);(3)筛选比较点(过程比较);(4)确定比较点(正确、深刻、新颖、独到);(5)分析比较向度(纵向、横向);(6)寻求支持点;(7)析出论点。,八、比较思维例(二),1、

11、训练材料回放:陕西发现“两脚蛇”据报载,一九八八年七月十日下午,地处西岳华山脚下的陕西省华阴县岳庙乡郭家村小学的学生们,在其小学门前的地里发现两条蛇,蛇当即被学生们打死。蛇死后,小学生们惊奇地看到,两条蛇都长着脚。其中较大的一条蛇长一点三米,直径三点五厘米,青灰色,呈鱼甲斑纹状,尾部短粗。距蛇尾二十厘米肛门处长着一双对称的脚,脚上各长着十五个尖爪。小蛇长八十厘米,颜色、花纹均与大蛇相似。现在这两条蛇已被华阴县农科所收藏。报纸刊载时,附有照片两张,一是大蛇的全貌,一是其尾部特写。要求:1.请以此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2.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左右。,八、比较思维例析(二),2、比较思维是人类最基

12、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例如 “因果思维”训练中所用材料为“画蛇添足”这一成语,这样两个材料的有机联系,自然使我们运用比较思维成为可能。 3、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属于纵向比较思维:纵向差异比较。 4、哲理挖掘:普遍与特殊、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等问题。 5、 纵向思维的实质是一种前后变化的比较,而“画蛇添足”中的蛇无足,到自然界发现有足的蛇,这一特定结果表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以此为论据,阐述自然界是发展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发展变化的,那么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逐步深化,而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如此分析,那么论点自然也就有了: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八、比较思维例(二),6、

13、变换角度“蛇无足”,千百年来似乎已经形成“定论”,而陕西省华阴县出现长着两只足的蛇,无疑是有力地冲击着这一“定论”。从这一角度立意,我们就可以拟出文章的标题:定论未必一定正确; 从而以“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论述。 7、联系社会现实(蛇的异化人的异化)。如当前社会中较为热点的行贿受贿、贪污腐化问题即党风不正问题。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内因问题,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不过是变化的条件。即使退一万步讲,这种风气绝不仅仅是“个别”的问题,其中也包含了某种必然性,从党和国家的角度分析,应该“防微杜渐”,从个人的角度分析,更应该是“防微杜渐”。如此分析,论点自然也就有了:小议“防微杜渐”。,

14、哲理强化训练之二: 偶然必然,训练目的:1、掌握偶然必然的规律2、能够灵活运用偶然必然规律分析材料3、议论文写作中自觉挖掘哲理训练材料:1、成语、名言、警句分析 (不同角度)2、随机。,哲理强化训练之二: 偶然必然,一、偶然必然规律的内涵二、偶然必然规律的划分1、必然性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训练实施1、成语、名言、警句搜集、分析(不同角度,搜集、分析10条)2、运用偶然必然性规律,重新审视、分析你写过的一篇作文立意,并赋予新意3、查找资料,掌握“内因外因”、“普遍特殊”二种哲理

15、。(任选一题),比较思维强化训练设计一,训练目的:1、熟练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2、克服思维的片面性3、论点提炼的全面性训练实例:从前,有二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人要鱼,一人要了渔杆,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马上搭起篝火煮鱼,刚刚煮熟他就狼吞虎咽起来,还没有品出鱼肉的鲜美,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渔篓旁。,比较思维强化训练设一,训练实例另一个人则提着渔杆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一路上忍饥挨饿,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时,浑身的最后一点气力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二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长者恩赐的

16、一根渔杆和一篓鱼;但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不仅盖起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而且有了自己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比较思维强化训练设计一,一、思维定势消解:1、“不劳而获”要不得2、小议“量力而行”3、小议“合作”(因果思维运用、分解材料)二、比较思维运用1、比较第一组材料:理想 追求;2、联系第二组材料,进行整体比较:小议“团队精神”。,比较思维强化训练设计二,训练目的:1、熟练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2、克服思维的片面性;3、论点提炼的全面性。训练实例:一位老者坐在镇外,一个人走过来问他:“请问,镇里住的都是咋样的人?”老者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反问道:“你刚才住过的那个镇子上的人怎么样?”那人回答:“都很好,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老者回答说:“那,这个镇上的人也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