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27888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培训(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1,徐州市云龙区疾控中心 2015-03-10,一、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 二、因病缺课登记 三、常见病防制-窝沟封闭,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的特点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疫情处置及防控措施,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版 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2005-8号)教育部、卫生部,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学校/托幼机构 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学校/托幼机构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 水痘 手足口病(幼托机构常见) 流行性腮腺炎

2、 麻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风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学校/托幼机构 传染病暴发的特点 常见于小学、幼儿园 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多数是免疫接种可预防的疾病 以呼吸道传播或接触传播为主,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学校容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的原因群体的特殊性 一是儿童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易感性高,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二是学校人群集中,接触密切,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可能把传染源带入学校。 管理方面的缺失 如入学入托验证工作不落实;没有按要求开展晨检;发现疫情没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造成疫情扩散;免疫预防工作存在缺陷;一些学校没有配备校医,学校不能开展预防保

3、健工作;学校环境、食品、饮用水卫生等不落实;一些学生生病或在隔离期中上学等等。,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医疗机构通过诊疗活动,发现传染病患者,进行网络直报如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及时向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 学校晨检学校、托幼机构保健人员通过晨检、缺勤查因,发现学生常见的传染病早期症状,进行网络直报。校医(卫生保健老师)若发现学校内缺勤人数或同一症状病例突然增多,应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或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疾控机构通过疾病监测系统,搜索重点传染病和聚集性疫情每日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通过发病日期、工作单位、现住地址等条件对辖区内病例进行筛

4、选,以及登录“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查询预警信息,发现学校传染病聚集分布或异常增多,应及时介入调查。,学校常见传染病防制,传染病相关知识,1、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人传人或动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按传播方式分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动物源性传染病及其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39种,分为 甲(2)、乙(26)、丙(11)三类,39种法定传染病,甲类(2):鼠疫、霍乱 乙类(26) :传染性非典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脑 、登革热、

5、炭 疽、 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病、 淋病 、梅毒 、钩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1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在群体中发生和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防治原则1、管理传染源 2

6、、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暴发流行,具有下列条件之一项或多项时,暴发发或流行通常终止。 (1)污染源或致病源消除或改变。 (2)传递环节中断或消除。 (3)暴露者或易感者明显减少或已没有。这种情况可通过离开传染源、发生该疾病、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用药等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散发:指在一定地区内某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和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暴发:指在1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1种传染病病人。 流行:指1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 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聚集或暴发疫情定义,疫情处置及防控措施,病例管理 及早隔离治疗,不鼓励带病上课

7、轻症患者 -居家隔离 重症患者 -住院治疗 隔离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前往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应戴上口罩 隔离期满,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返校证明方可复课(个医无效),疫情的控制,协助开展疫情调查(24小时内开展) 1、提供学校基本信息 学校简介、平面图、人员构成、医务室运行情况;传染病防控制度;供水、食宿情况及环境卫生;日常清洁、消毒情况等。 2、提供病例信息查阅因病缺课记录,了解近期缺勤人员情况;提供病例一览表,了解病例时间分布、年龄分布、班级、宿舍分布。,卫生老师要怎么去做,3、协助开展流行因素调查如近期开展集会性活动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活动场所通风情况 、日常消毒制度

8、制定和实施情况、缺勤登记落实情况、病例发现、隔离措施4、协助采样咽拭子、肛拭子、呕吐物、血清、粪便等,疫情控制措施,1、病例隔离 患病学生和教职工应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或安排在单独宿舍区居住,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 隔离期满后,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证明方可正常上课或上班。,常见传染病隔离期,2、加强晨检 保健老师或班主任每天早上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身体不适学生,及时排查,确定有相关症状后立即送至隔离室隔离,并通知家长接回就诊、居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每日追踪学生缺勤原因、发热病例的健康状况,记录症状消失时间。,隔离和晨检至关重要!,3

9、、建立疫情日报制度 学校指定校医或保健老师负责疫情信息核实和上报工作,每日汇总、统计晨检、缺勤学生情况及新增病例数,于每日上报学生因病缺课系统。 QQ群:云龙学校卫生 56875951 云龙区疾控中心:0516-83726573 15366792066,4、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教室、宿舍、食堂、寝室等场所的空气流通,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自然通风不良的,应采取机械条件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应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后再使用。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应定时多次开启门窗,或启动换气风扇换气。,5、暂停集体聚

10、集性活动 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学生的接触,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必要时可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如公开课 、早操 、会议 、运动会、文艺汇演 、郊游,6、消毒处理 患者用过的餐具、衣物、毛巾等应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阳光曝晒2小时。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对部分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处理,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相结合。 空气消毒:以过氧乙酸0.75gm3熏蒸消毒或紫外线消毒。 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min,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要注意消毒液的配置浓度、停留时间!,7、加强宣传教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良好的饮

11、食习惯 .规则的体育锻炼 .充足的休息提高机体防病能力 .鼓励有病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 .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8、疫苗应急接种 达到突发事件标准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范围开展相关疫苗应急接种。,9、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随访 密切接触者:指同班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或其它传染源的可能感染者,应接受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为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医学观察随访时间流感:7天 手足口病:14天水痘:24天 流腮:25天 风疹:21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7天,疫情的终止 最后一例病例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仍无新发病人,本次疫情宣布结束。,常

12、用的消毒方法,定义: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杀灭和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预防性消毒:针对可能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消毒,如饮水消毒、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等。 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微生物。 疫源地消毒又分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消毒,空 气 消 毒,自然通风 食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或电磁炉加热蒸发,薰蒸1 小时,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紫外线灯安装位置 挂式灯管,离地2米-2.5米,尽量悬挂,10m2一支;要求“石英紫外线灯”,新管辐

13、照强度90W/cm2开关放在室外,小孩够不到的地方。,物体表面、玩具清洁消毒 平时用自来水清洗擦拭。 消毒时,课桌椅等物体表面,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毛巾、被褥、拖把可放置太阳下晒。,手的清洗消毒,平时用肥皂、洗手液自来水洗手,但肥皂要保持干燥,洗手液更换时瓶要清洗、晾干。可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棉球、纱布块擦拭,作用1 分钟3 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食饮具的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煮沸消毒15-30分钟; 使用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 分,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

14、用。 不具备物理消毒的单位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风干保存备用。,让我们做好每一天、每一件预防传染病的平凡小事,防患于未然!,常见传染病知识,(一)流行性感冒,潜伏期 17天,多数24天 临床表现 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容易并发肺炎等疾病。,流行病学 普遍易感,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 5岁的儿童,65岁的老年人是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季节性升高,春夏季 型或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新亚型易引发暴发或大流行,诊

15、断 临床诊断病例: 流感流行时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 任何时期,出现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有与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确诊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以下任一项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病毒阳性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二)手足口病,潜伏期 210天,平均35天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

16、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期,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即有传染力,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 传播途径 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以及疱疹液中都有病毒排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传播本病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手足口病易在托幼机构、家庭甚至医院内造成暴发。,手足口病的皮疹特点,(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潜伏期 2-48小时 临床表现 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后即开始眼红,并很快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加、畏光、流泪。本病常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出现斑片状结膜下出血。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