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25332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赵伟,特点,直径小于等于3mm的动脉瘤为微小动脉瘤。 多为宽颈动脉瘤,多数呈扁平或椭圆,瘤壁薄。 文献报道破裂的颅内微小动脉瘤占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约6.2%-16.5%。,病例一,患者薛xx,男性,53岁,主因突发头疼伴恶心、呕吐三小时于2014-11-11急诊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级1-2级。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14-11-13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于2014-11-1

2、4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病例一,2014-11-13 3DDSA,病例一,2014-11-13 2DDSA,病例一,用一枚1.5mm*2cm弹簧圈填塞,病例一,胆识+技术+运气,病例一,病例二,患者张xx,女性,57岁, 主因突发头疼伴恶心、呕吐六小时于2014-11-06急诊入住洪洞焦化厂医院,入院后急诊行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又分别于2014-11-07和2014-11-09两次复查CT,蛛网膜下腔出血已明显减少。为进一步诊治,于2014-11-10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略抗,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腹壁反

3、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级1级。 2014-11-11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可疑,于2014-11-14行64排CTA示未见异常。,病例二,2014-11-20患者突发意识不清伴呕吐,再次送入洪洞焦化厂医院急诊行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再次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意识介于朦胧到浅昏迷之间,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有躁动,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级3级。于2014-11-21再次行3D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动脉瘤,遂给予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病例二:,

4、2014-11-06 头颅CT,2014-11-07 头颅CT,病例二:,2014-11-09头颅CT,病例二:,2014-11-11 DSA,病例二:,2014-11-11 DSA,病例二:,2014-11-11 DSA,病例二:,2014-11-14 CTA,病例二:,2014-11-14 CTA,病例二:,2014-11-20 头颅CT,病例二:,2014-11-21 3DDSA,病例二:,病例二:,用1.5mm*2cm两枚弹簧圈填塞,病例二:,病例二:,病例二:,病例二:,病例二:,2014-11-22 头颅CT,病例二:,2014-11-25 头颅CT,病例二:,病例三,病例三,患者

5、许xx,男性,48岁。 主因突发头疼伴恶心、呕吐九小时于2014-11-28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嗜睡,对答尚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级1-2级。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于2014-11-28急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及左侧床突段动脉瘤,于2014-12-01行支架辅助动脉瘤介入栓塞术。,2014-11-28 3DDSA,病例三,2014-11-28 3DDSA,病例三,2014-11-28 2DDSA,病例三,病例三,用4.5mm*22mm支架辅助,分别用2mm*

6、2cm、1.5mm*2cm、 1.5mm*2cm三枚弹簧圈填塞,病例三,用4.5mm*22mm支架辅助,分别用2mm*2cm、1.5mm*2cm、 1.5mm*2cm三枚弹簧圈填塞,病例三,病例三,治疗体会,将导引导管尽可能置于较高位置,提高微导管及微导丝的稳定性。 通过3D成像选择最佳工作角度。 微导管头端塑形是微导管成功到位的关键,根据3D血管重建尽可能使微导管形状与动脉瘤载瘤动脉一致,从而提高稳定性,减少头端移动。 微导管到位过程中应随时对其卸力,尽量降低微导管张力,尤其在回撤导丝前,以免微导管突然前跳刺破动脉瘤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首个弹簧圈选择直径稍小于动脉瘤的弹簧圈。,切忌不要追求影像学的 完美。 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 微导管到位后,首先将弹簧圈推出一部分,然后再释放支架,可以有效的防止微导管刺破动脉瘤。 对于瘤体直径小于1.5mm的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单纯覆盖瘤颈的方法。 栓塞结束回撤微导管时应插入微导丝,以免将弹簧圈带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