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19691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203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知识与能力(2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申请),2013国家教师资格证培训,心理知识与能力部分,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模块七:中学生德育1.品德结构、中学生品德发展2.道德发展,中学生道德发展的促进方法 模块八: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7.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8.教师成长心理,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2,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考试目标,(一)了解 感觉的特性 注意的分类 记忆的分类 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学习动机的功能 学习迁移的分类 学习策略的分类,2018/8/31,4,(二)理解与掌握,理解知觉的特性 理解动机理

2、论 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理解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 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5,(三)运用 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6,第一章 学习的认知基础,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人体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9,(二)感受性,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 绝对感受阈限:感官所能觉察的最小、最弱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个体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2018/8/31,1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

4、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个体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11,(三)感觉的作用,感觉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各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感觉剥夺” 环境中刺激的数量能促进大脑皮层系统的发育。,2018/8/31,12,2018/8/31,13,(四)感觉的规律,1.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明适应(感受性降低)和暗适应(感受性提高) 嗅觉适应 痛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14,3. 感觉后效 刺激停止作

5、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称为感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正后像和负后像。 4.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常见的有色温联觉、色听联觉和视听联觉。在颜色感觉中比较容易产生联觉。,15,5.感觉补偿作用 感觉补偿作用是指个体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 1.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指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的过程。,17,2.知觉的类型 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征: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 2) 根据所认识的事物特性:

6、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018/8/31,18,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2)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2018/8/31,19,(二)知觉的组织,1.图形和背景区分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舍弃其余对象,被舍弃的事物就成为衬托对象的背景。,2018/8/31,20,2.封闭与主观轮廓 通过主观补充、简约、

7、替代、改组,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2018/8/31,21,(三)知觉的特点(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 个体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其他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觉的整体性 个体在受知觉刺激时,并不是把知觉对象作为许多个别的独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个体就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22,3.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知觉对象的意义。知觉有差异。 4.知觉的恒常性 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如颜色、亮度、大小、形状颜

8、恒常性。,23,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一、注意,(一)注意及其分类 1. 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心理活动的功能。 2.注意的类型(目的+意志努力) 无意/不随意注意:没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随意注意基础,有随意、不随意特征,25,(二)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 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广度大,信息多,效率高)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对象和

9、行动本身可变化,但活动的总方向不变),26,3.注意的分配 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熟练程度,活动性质) 4.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原注意紧张度和新活动的性质),27,(三)注意的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 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等 2.个体因素 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 3.活动目的与组织 目的明确、价值大,活动本身的组织,28,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环节: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29

10、,(二)记忆的分类,1.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 感觉记忆(0.252秒,最长不超过4秒) 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 长时记忆(长时间甚至终身),2018/8/31,30,2018/8/31,31,链接:记忆系统的特点,2.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方式的不同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件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涉及“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的知识。 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等操作过程的信息。涉及“如何做”(how to do)的知识,,2018/8/31,32,3.根据记忆是否有意识参与 内隐记忆: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能自动

11、产生影响的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并不在于记忆信息的过程是否有意识的。 外显记忆: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的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2018/8/31,33,4.按照记忆的内容 形象记忆: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并以亲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形式的记忆。 逻辑记忆:语词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运动记忆,以过去从事和做过的身体运动、动作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2018/8/31,34,(三)遗忘,1.遗忘 遗忘:已经记住的

12、信息不能再认或再现。,2018/8/31,35,2.遗忘的规律 遗忘在质上的表现:选择性,重构性 遗忘在量上的表现: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曲线),36,3.遗忘的原因(理论解释) (1)衰退说(记忆痕迹,减弱、消退) (2)干扰说(其他刺激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压抑说(情绪、动机) (4)提取失败(没有适当的提取线索),2018/8/31,37,4.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视觉材料、熟练动作容易记住 (2)学习材料的数量: 材料越多,遗忘得越快 (3)学习材料的意义:有意义材料容易记住 (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首尾部分容易保持,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5)学习程度:学习

13、程度越高,保持越牢固。150,保持最好。思考题: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2018/8/31,38,2018/8/31,39,(四)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记忆策略 及时复习与及时反馈 尝试背诵与重复 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 注意系列效应的影响 间隔学习 多种记忆线索提取 精致性加工(将记忆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联想(接近、类似、对比) 思考题: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40,2.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 1)信息的编码阶段 记忆材料的特点(性质、数量) 记忆材料的位置(前:首因效应,中:易忘,后:近因效应) 记忆材料的组织加工与学习程度(意义,理解,多重编码

14、多感官) 个体状态(时段,生物节律,认识),2018/8/31,41,2)信息的储存阶段 采用有效的记忆术:关键词法,韵律法,地点法 复习:系统复习、分散复习,整体复习、部分复习 3)信息的提取阶段 提取时的线索(情景)与编码时的线索越相似,提取效果越好,42,第三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44,(二)思维的种类,思维借助的载体: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思维成果的形式: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思维运行的方向:发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 思维的新颖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2018/8/31,45,

15、(三)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特点 新颖性(独创性) 流畅性(多个答案或解决方案) 变通性(灵活性),2018/8/31,46,链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 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陶冶创造型的人格,2018/8/31,47,二、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需要利用或发展新方法的问题解决被称之为创造性问题解决。 利用或运用现成方法的问题解决被称之为常规性问题解决。,2018/8/31,48,(二)问

16、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2018/8/31,49,(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尝试错误 顿悟 类比 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反推法,2018/8/31,50,(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专家和新手在知识及认知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问题呈现的方式 多余刺激的干扰 原型启发:受到某种客观事物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定势的影响: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功能固着: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其一般常用功能上认识它 动机/情绪的作用,2018/8/31,51,2018/8/31,52,2018/8/31,53,2018/8/31,54,2018/8/31,55,2018/8/31,56,思考题: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018/8/31,57,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 首先,儿童认识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起源于连接主、客体的动作(活动)。认识只取决于联系具有某种先天素质的主体和客体经验的动作。人的动作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作用于客体的个别动作,另一类是由个别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或认知格式。 前者产生关于客体的知识;后者产生逻辑-数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