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3418612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服装,食品,家用 电器,交通 工具,住房,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交换,交换,交换,劳动,劳动,劳动,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一、商 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含义:,超市里待售的饮料,自然界存在的空气,母亲为你织的毛衣,你在使用的笔,农民种的自己吃的粮食,回收的啤酒瓶,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1、使用价值 (1)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二)基本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否就是商品?,空气等,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讨论:牛奶、盐、咖啡、红珍珠、书籍作为商品它们有

2、何共性?,都是劳动产品、都要消耗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价值,任何商品都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否有价值?为什么?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所特有的。,商品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从概念上判断: 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从商品的两个属性上判断: 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从所在的领域判断: 必须处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中。,如何判定物品是否是商品?,?,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它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如果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

3、后?,人类最初的交换情景: 清晨路边蹲着一个人,面前有羊等待和有斧头的人进行交换,一直到黄昏才交换成功。,等 价 物,能够表现其他商品价值大小并能和它相交换的商品,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商品 商品,在荷马史诗里有这样的描述:长发的希腊人在卖羊,有的人用斧头去换,有的人用布去换,有盐去换,有的人用金银去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商品 商品,第三阶段: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二、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特点,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有很多,如牲畜、布匹、贝壳等。,太平洋的一个群岛以狗牙来交换商品。居民普遍养狗,一颗狗牙能

4、买100个椰子。娶一位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作礼金。,夏威夷的一个群岛上,居民至今仍在使用一种石币。这种石币大小不一,价值也不等,小的直径几十厘米,最大的直径达3.5米。许多石币太大,室内放不下就置于露天。人们交易时,通常不搬运石币,只是更换石币的主人。,牲畜,布帛,贝壳,总会老,终会死,不易分割,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便,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便,牲畜、布匹、贝壳等作为一般等价物,有何缺陷?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最好具有哪些优点?什么物品最适合?,价值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利于携带等,第四阶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偶然的物

5、物交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三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第四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货币商品,商品交换的阶段,商品商品,商品商品,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三、货币,(一)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使用价值? 价值?,(二)本质,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三)与商品的关系:,一般等价物,卖炭翁在卖炭,不断有人来问价,有人问,木炭多少钱?另一个人问:竹炭多少钱?于是他不停地回答:木炭一钱白银,竹炭二钱白银。一会儿,他就口干舌燥了,旁边一个人给他出主意,

6、拿张纸分别写上木炭和竹炭的价格放在炭车上,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就明白价格了。,卖炭翁卖炭,标价牌上标明的是什么?哪种炭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木炭: 1钱白银/斤,竹炭: 2钱白银/斤,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3)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之一),(1)含义:,(2)货币具有这一职能的原因:,(4)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商品价值的大小表现为货

7、币的多少。,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货币的计量单位: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四)货币的职能,卖炭翁刚挂出标价牌,就迎来一批顾客,顾客们看了看标价牌,又仔细打量了竹炭和木炭,最终,顾客们分别将木炭和竹炭买走了,卖炭翁赚到了很多钱,高高兴兴地买了足够的粮食、衣物回家了。,卖炭翁用木炭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 卖炭翁卖炭得到货币,用货币买粮食的过程与以前物物交换有何不同?,此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如果卖炭翁卖不掉炭,对他会有什么影响?,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8、(1)含义:,(3)商品流通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之二),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一般职能,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一般是金银。部分纸币也可以,如美元等。,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

9、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思考: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给生产者的启示?,答: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最终目的是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就是卖出自己的商品换得货币。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就不能换得货币,就难以实现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能顺利实现,“货币商品”的跳跃就不能顺利完成,商品生产者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着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者(所有者)。,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练习:,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A.一件

10、衣服标价100元 B.小王用5元钱买一支钢笔 C.老李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 D.世界银行用美元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F.企业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G.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纸币,金银条块(足值),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纸币,国家制造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形态大致经历了几次变化?,10世纪末,中国在北宋年间出现纸币“交子”,(五)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1)纸币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如果不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就

11、不是纸币,是假币,不能流通。,(2)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以前使用但现在不再使用的,就不能再流通。,印刷成本低 易于保管、携带、运输 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损失 可避免不法之徒切削和熔解金属货币带来的流通不畅现象,2、优点,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我国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纸币。 我国发行的纸币是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筋币”(珍贵币)有三种,即黑色元券、紫黄色元券和深绿色的元券,如今元券的市场价格已经近万元,元、元券的市场价格也超过了万元。,第三套人民币,第四 套人 民币,第五套人民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2、北宋“四川交子”,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有同学说,为了使人们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行吗?,议一议,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已达100500%,抱着现金出门采购日用品,只看照片,你会以为他刚刚中了彩票或是一名亿万富豪,但不幸的是,他手里的货币价值都不及制造这些货币的纸。2500万津巴布韦元只相当于1美元。,这一堆现金只相当于100美元,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已达100500%,商家不得不用称来称这些钱,为应对恶劣通胀 津巴布韦发行一千亿元面额钞票,一千亿津元仍买不了一个面包或支付一天的公交车费,津巴布韦

13、通货膨胀率已达100500%,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种物资。,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 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由市场决定.,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

14、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客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原指金属货币,纸币产生后就是纸币,货币买卖转手的次数,3、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应该发行:8000亿元,实际发行:16000亿元,1元0.5元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降低,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实际发行:4000亿元,36000亿元的商品卖不出去 产品积压 流通不畅,4、通货膨胀(经

15、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1)表现:,纸币贬值、物价持续性、全面的上涨。,(2)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过多。,(3)危害:,人民群众:,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意味实际收入减少,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如果收入没有增加,则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生产者(企业):,物价上涨,原料价格上扬,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社会:,在通胀初期,人们会去抢购商品,影响金融秩序,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春节临近,集贸市场上的蔬果及商店里的各种年货纷纷涨价,这是不是通货膨胀现象?为什么?,5、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表现、原因、危害,危

16、害:,人民群众:,一定程度上,物价下降,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者:,物价持续下降,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的长远发展。,国家社会:,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这样市场不景气,经济低迷,大量资金闲置。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两个印假钞的小伙子,印出一张面值为15元的钞票。他们打算拿到偏远山区花掉。他们来到山区,买了个1元的东西,当农民找完钱后,他们大哭了起来,因为农民们找了他们两张7块的钞票。,假如你遇到假币该怎么办?,1.拒收 2.送银行鉴定 3.如果知道有人伪造人民币,则应该向公安机关举报,不制售、使用假币,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