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1773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技能训练(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院系: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文)姓名:任慧白 学号:201301100321 教师姓名:蒋礼 上课时段:周二6.7节,第一章 课程标准解读,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目标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及其框架第三节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目标,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20世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各国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当前整个时代的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2.主要发达国家基

2、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理念,(1)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重要理念:a.课程改革有明显的学生取向,即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要求、评价体系。b.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放在重要位置。c.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与终身教育理念。,(2)、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a.在课程改革中各国政府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积极参与并领导课改。b.课程改革聚焦于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协调c.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具有整体性。,(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a.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国的发

3、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b.教育越来越成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手段c.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d.我国教育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a.在课程目标方面,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2).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关于注重书本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3)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太多,缺乏整合,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4)在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问题,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

4、普遍存在。(5)在课程评价方面,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过于强调结果的评价,而对过程评价则重视不够;(6)课程的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不强,也忽视了地方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培养目标 新课标的培养应体现时代的要求(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改革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参与和探究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及其框架,一、新课程标准的性质1.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2.位每个人终身发展大基础的课程。3.主要服务于评价

6、。4.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5.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二、新课程标准的意义1、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成为实现。2、它标志着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科学、具体的质量标准。3、它标志着真正走向教材的多元化有了可能。4、它标志着革新教学方式有了标准。 5、它标志着确立教师专业自主权有了保障。6、它标志着学生心理负担的减轻有了重大举措。,三、新课程标准的框架 课程基本概念:,1、注重学生发展。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7、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三节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1、要对旧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要致力于重建教学管理制度。,一、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二、教学观,(一)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二)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三) 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8、四)教学应该关注学科,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三、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题 (3)学生是权责主体,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2.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

9、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3.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五、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老师。,第三章 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训练,第二节 提问技能,第五节 结课技能,第三节 讲解技能,第四节 板书技能,第一节 导入技能,第六节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第一节 导入技能,导入,顾名思义是指“引导”和“进入”一、导入的作用,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2.引起

10、注意,迅速集中思维,3.揭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A,B,C,D,二、导入的方法,1.直接导入 5.释题导入 2.温故导入 6.实验导入 3.直观演示导入 7.音乐导入 4.事例导入 8.谜语导入,1.针对性强,2.富有启发性,3.新颖有趣,4.简介,三、导入的要求,第二节 提问技巧,一、提问的作用 1.调控注意,组织教学 2.检查效果,获得反馈 3.激励思考,训练表达二、提问的类型 1.知识水平的提问 2.理解水平的提问 3.运用水平的提问 4.分析水平的提问 5.综合水平的提问 6.评价水平的提问三、提问的要求 1.题意明确 2.面向全体 3.难以适度 4.及时反馈,第三节 讲解技能,1

11、.简捷高效传授新知识 2.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1.解释式讲解 2.描述式讲解 3.归纳式讲解 4.演绎式讲解,1.注重系统性、科学性 2.注重启发性、感染性 3.教学节奏适宜 4.与其他方法配合,一、作用,二、类型,三、要求,第四节 板书技能,一、板书的作用 1.突出教学重点,便于记忆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3.启发思维,揭示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板书的类型 1.提纲式板书 2.表解式板书 3.表格式板书 4.图示式板书 5.词语式板书三、板书的要求 1.板书的内容:调理清晰,精炼简约 2.板书的形式: 布局合理,美观规范,第五节 结课技能,一、结课的作

12、用 1、巩固强化知识 2、总结概括知识 3、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二、结课的方法 1、总结式结课 2、呼应式结课 3、悬念式结课 4、延伸式结课 5、比较式结课 6、发散式结课 7、激励式结课 8、游戏式结课三、结课的要求 1.板书的内容:调理清晰,精炼简约 2.板书的形式: 布局合理,美观规范,第六节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一、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课堂气氛的类型 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的对抗的。(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1.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运作能力2.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3.教师要具有移情能力4.教师要对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二、课堂纪律的管理,(一)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1.课堂规则应符

13、合剪短、明确、合理、可行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3.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二)区别对待课堂环境中的三种行为,1.积极行为 (1)社会强化 (2)活动强化 (3)行为协议,2.消极行为(1)合理运用表扬促使其改正(2)进行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3.中性行为,三、教师的教学应变技能 (一)教学应变技能的概念 教师应变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快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应变的方法,1.问题转移法.,2.幽默带过法,4.将错就错法,3.顺水推舟法,(三)提高应变技能的要求,Growth,Start,Jump,2008

14、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1.满腔热情地工作,2.提高知识素养、丰富经验积累,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训练,述概计设学教 节一第 定确的标目学教和析分期前的计设学教 节二第 略策计设学教 节三第,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概念: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面向教学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方案并试行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并修正方案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设计活动。二、教学设计的作用 1、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2、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3、教学设计使教学工作走向科

15、学化的道路。4、教学设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教学设计的特征,1、系统性 2、可操作性 3、针对性 4、灵活性四、教学设计的有关模式简介 (一)马杰模式美国著名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认为:在一个教学设计里,至少强调三个环节的进行:一是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过程,三是教学评价,(二)加涅和布里格斯的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 2.交代学习的目标 3.会议相关旧知识,刺激对必备学习的回忆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 7.给予正确与否的信息反馈表 8.对行为表现进行评估 9.强化保持与迁移,(三)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编

16、写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学调整,设计标准参照试题,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确定起点行为,(四)盛群力系统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备课 备学生 备任务 备目标 备检测 备过程,上课 启动:动机 导入:复习(检查、补缺) 调整:补救(补充) 结束:小姐(课后作业),评课 以达标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 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作为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准则,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操作流程 分为四个步骤: 1.教学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2.策略设计: 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分析设计学习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情境与活动设计、媒体与信息技术应用3.教学评价: 设计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反馈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