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17546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消化与吸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学习要求: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2. 熟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3. 了解胃肠激素及其作用;4. 掌握唾液、胃液、胆汁、胰液的分泌及功能;5. 掌握胃和小肠的运动;6. 掌握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等。,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与消化方式 (一)概念1.消化:消化道内食物被分解成结构简单,能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生理过程。2.吸收: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二)消化方式1.机械性消化(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二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 自动节律性

2、3. 伸展性4. 紧张性 5.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的敏感性,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蠕动 分节运动,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分节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生理意义: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消化;增强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利于吸收; 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一)静息电位(-50 - -60mv)除钾外流外,还有少量的钠和氯外流。因此膜电位小于钾的平衡电位。(二) 慢波电位慢波电位:是在膜电位基础上产生缓慢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复极化电位变化,因频率低得名。 空腹、无刺激、不收缩时也存在,又称基本电节律。产生机理:肌源

3、性,由钠泵的节律性活动引起去极化。,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当慢波去极化达或超阈电位时,在其波幅上产生1数个动作电位。产生机理:钙内流是其去极化的主要离子基础。,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系统:也称肠神经系统,分布于胃肠壁内。内在神经系统构成一个自主神经系统,可独立整合信息实现局部反射。整体条件下受外来神经调控。,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1分类,2作用: 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1)粘膜下神经丛,2)肌间神经丛,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系统,(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N和副交感N的双重支配副交感N的作用主要,副交感N主要是迷走N,其节后纤维多数是胆碱能纤维,主

4、要是兴奋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交感N节后纤维属肾上腺素能纤维,主要是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肠壁的神经支配及其对内在神经丛活动的影响示意图,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支配肠道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五胃肠激素(一)胃肠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内分泌细胞:单个、不均匀分布在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胃肠激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激素的总称,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活动。 脑肠肽:由消化道和脑部肽能神经系统释放的肽类激素。,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抑胃肽 胰岛素+ 葡萄糖 糖原血糖浓度 3营养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二)胃肠道激素

5、及其作用,+,第二节 摄食,一. 摄食方式滤食(鲢),吸食(蚊子),采食和捕食(大多数草食,肉食和杂食性动物) 二. 动物采食的调控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饱中枢 下丘脑腹内侧区,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鱼类的口和咽没有明显界限,出现鳃的部位为咽,前方为口腔,一般合称为口咽腔。肉食性鱼类,如鲈鱼等口裂一般都很大,杂食性和植食性鱼类相对较小。凶猛肉食性鱼类牙齿尖利,以取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牙齿弱小,植食性的鱼牙齿多为咀嚼型。,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鱼类的舌一般不发达,但有味蕾,起味觉作用。鳃耙是滤食器官,以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类,鳃耙长而细密,数量多且结构复杂。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鳃耙短而稀疏,对获取食物作用不

6、大。,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一唾液的分泌 (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第三节 口腔消化,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主要功能:1. 湿润食物,便于咀嚼和吞咽。2. 溶解某些成分引起味觉。3. 有淀粉酶时,分解部分淀粉-鱼的口腔内没有 唾液腺,也无重要的消化酶。4. 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可杀菌。5. 反刍类唾液含大量缓冲物(碳酸氢盐)缓冲 瘤胃发酵所产有机酸,以维持适宜的pH。,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二)唾液分泌的调节1条件反射:食物入口前,以其色、香和形等形式刺激高级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非条件反射:食物入口后以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形式直接刺激口腔粘膜引起分泌。初级中枢:延髓;高级中枢:下丘脑及大脑皮层。传入N

7、:三叉N的舌咽N,面N,迷走N的咽支等。传出N:副交感N为主,兴奋时引起分泌量大,有机 物少(多而稀);交感N兴奋时分泌量少,有机物多(少而稠)。,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二咀嚼-鱼、禽不咀嚼作用:1.机械粉碎食物2.与唾液充分混合、湿润和润滑食物。3.反射性引起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运动。,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三吞咽 吞咽时,呼吸暂时停止,以防食物误入气管(吞咽中枢兴奋时抑制呼吸中枢)。鱼类舌缺乏肌肉,靠水流送食物到咽部。第一期:口腔期,由口到咽。第二期:咽期,由咽到食管上段。封闭鼻咽通路,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第三期:食管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四. 嗉囊内

8、消化是食管的膨大部,主要功能为储存食物。,第四节 胃内消化,胃是暂存食物、消化、吸收和内分泌器官。鱼胃的大小与食性有关,吃大型捕获物的鱼通常胃较大,而食物较小的鱼一般胃也较小,有的鱼甚至无胃。,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一胃液的分泌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散布于黏膜中。G细胞-胃泌素;D细胞-生长抑素; 外分泌腺:贲门腺:粘液腺,分泌粘液。幽门腺:分泌碱性粘液。泌酸腺:壁细胞-盐酸(胃酸)和内因子;粘液颈细胞-粘液;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一)胃液成份及生理功能 1盐酸(胃酸)(1)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2)使蛋白膨胀变性,便于接受胃蛋白酶消

9、化。(3)有一定抑菌、杀菌作用。(4)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5)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壁细胞分泌盐酸示意图,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入胃。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 )胃蛋白酶:为内切酶,最适pH为2,有凝乳作用。,2胃蛋白酶原,HCl,3粘液: 可溶性粘液,主要含可溶性粘蛋白;不溶性粘液,主要含糖蛋白,粘稠度大,呈凝胶状。粘液作用保护粘膜,润滑食物,使胃壁免受机械损伤。中和胃酸:防止胃壁自身被消化。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糖蛋白,与B12形成复合物,保护其在小肠不破坏,并促进其吸收。,胃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模式图,

10、(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1)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壁细胞M3受体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2)促胃液素G细胞分泌,作用于壁细胞促胃液素受体,使胃液分泌增加。,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3)组胺肠嗜铬样细胞(ECL)分泌。作用于壁细胞H2受体,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氢咪呱等可阻断。ECL细胞上存在有促胃液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故促胃液素和ACh可引起ECL细胞分泌组胺。,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4)生长抑素胃体和胃窦D细胞分泌。作用方式:旁分泌。对胃酸分泌有强抑制作用

11、:抑制胃窦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抑制ECL细胞分泌组胺; 直接抑制壁细胞功能。,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头期(30%)假饲:应用外科手术在动物胃部安装瘘管以收集胃液,再把食管切开,食管两个断端分别缝于皮肤创口上,这样,动物进度食时吞咽下的食物就由食管瘘管口漏出,并不进入胃内。,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比格犬,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头期胃液分泌是由动物进食或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的刺激作用于头部的感受器引起的。迷走神经是唯一能使胃液分泌的传出神经,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胃液不分泌。特点:分泌延续时间长,胃液的分泌量大,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力强。,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头期刺激胃液分泌的调节,( 2)

12、胃期(60%)食物直接刺激胃粘膜而引起的分泌。分泌特点:分泌量大,消化力弱。 (3) 肠期(10%)食糜刺激小肠,反射性引起的胃液分泌。分泌特点:数量少、时间长、作用弱。,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胃期、肠期胃酸分泌的调节,3.胃液分泌的抑制,胃酸的作用:在胃内pH1.21.5时,HCl可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也可以刺激生长抑素分泌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减少胃酸的分泌;在十二指肠内pH2.5时,HCl可直接刺激球抑胃素和促胰液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HCl在胃内和十二指肠内抑制胃酸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脂肪的作用:在脂肪的刺激下,小肠上部可释放多种激素抑制胃酸的分泌。 高张溶液的作用:高

13、渗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通过肠-胃反射及分泌肠抑胃素抑制胃酸的分泌。高张溶液和脂肪都只在小肠内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三.鱼类胃液的分泌,1鱼类胃液有些鱼:胃腺细胞既分泌盐酸,也分泌胃蛋白酶。有些鱼:胃腺细胞类似哺乳动物壁细胞,只分泌盐酸,蛋白酶另有分泌。鱼类胃液酸性随食物而定,大型食物需更多盐酸。,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海水鱼,吞海水会降低酸性,故往往采取以下措施:(1)消化食物时,不吞海水;(2)分泌过量酸中和碱性的海水;(3)食道与胃幽门靠近限制海水通过胃;(4)蛋白酶与盐酸直接分泌在食物表面消化。,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2.胃液分泌调节软骨鱼:空腹时持续少量的胃酸分泌,交感可抑制此分泌;乙

14、酰胆碱和组胺促进分泌。硬骨鱼:进食、消化时才有分泌,许多鱼有胃肠激素。,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鱼类胃内消化与哺乳类的比较 1. 鱼类胃腺结构简单,有的鱼类甚至没有胃的结构。 2. 鱼类胃中含游离酸的浓度较高,0.6-1.0HCl,哺乳类为0.4-0.5HCl。,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3. 鱼类胃蛋白酶适宜pH范围,一般在2-3,而哺乳类一般近乎2。 4. 鱼类胃蛋白酶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0-50。 5. 鱼类胃液分泌无明显的条件反射现象,胃液分泌主要是由食物直接刺激胃而引起的。,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6. 鱼类胃内消化较哺乳类慢,肉食性的鱼类胃的排空时间需2-5天,原因是鱼类胃的蠕动极弱,没有使食糜

15、充分搅和的能力,胃酸和消化酶仅能浸渗食物的表层进行消化,且环境未能达到消化酶的适宜温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7. 鱼类的消化酶种类与食性有关。肉食性鱼类的蛋白酶较多,非肉食性的鱼类蛋白酶较少,而糖酶如淀粉酶、糖元分解酶、麦芽糖酶等较多。,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二幽门垂(幽门盲囊)大多数硬骨鱼类在靠近胃幽门部附近的肠道处,有膨出的盲囊,开口于胰管和胆管的附近,称为幽门垂或幽门盲囊。它是鱼类特有的结构。幽门垂的数量随鱼的种类而异,少者只有一个,如玉筋鱼,多者可达数千个,如金枪鱼。幽门垂与肠道相通有两种形式,一是每一个幽门垂与肠道直接相通,一是多个幽门垂汇集一个共同的开口与肠道相通。幽门垂内含有多种酶类,如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等。,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机能(尚末完全弄清)辅助消化器官 1. 因含各种酶,认为它是增加肠消化能力的器官,以补充胰脏及其它消化腺的不足。消化力强、消化速度快和以大生物体为食物的鱼类,幽门垂的数目很多,可分泌较多的消化酶帮助消化。,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2. 有些鱼类幽门垂是脂肪吸收的主要中心。 3. 有些鱼类幽门垂具有高度褶皱和丰富血管的粘膜层,微细的纤毛,及在起点处有括约肌的痕迹,与吸收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