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文学思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408280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愈的文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韩愈的文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韩愈的文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韩愈的文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韩愈的文学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愈的文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的文学思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愈的文学思想,文学院2010级3班,杨金梅 1001020318,肖倩倩 1001020316,韩愈简介:,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把大家”。,韩愈的文学作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 ,师说,崔山君传,原道, 原性 论佛骨表,进学解,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 ,送穷文张

2、中丞传后叙, 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传奇小说毛颖传,、答李翊书、师说、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张中丞传后叙、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韩愈的文学思想,文以明道,气盛宜言,不平则鸣,师其意,不师其辞,务去陈言,文以明道,1、答陈生书“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送陈秀才彤书“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2、原道:“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矣。”韩愈把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古主义思潮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是继刘勰

3、之后,大力提倡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理论主张。他在答李翊书中说”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刘熙载艺概文概多次提到韩愈”约六经之旨而成文”的思想,返回,气盛言宜,1、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也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这是孔子“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孟子“知言养气”说的继承和发展。王充也曾说:“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论衡书解) 2、气盛言宜,还涉

4、及文章的气势问题,与曹丕所说的“气”不同。他所说的“气”,是气势的“气”。主要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在文章中的表现,含有“理势” “气势”的意思,理势,主要指一种逻辑力量;气势,主要指一种生命力量。,返回,历来对“不平则鸣”的阐释,多围绕“不平”来做文章,把它解释成韩愈的文学创作观,即文学作品是由于作者心中有“不平”而寻求文学的表达,来达到发泄忧郁、平衡心态。对“不平”又有“激荡而不平静”和“愤怒不平”等说法。 广义的不平则鸣它是宇宙自然中的普遍规律 。 狭义的不平则鸣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欧阳修的“穷而后工”共同构成一组文论范畴,即文学作品是由于作者心中有“不平”而寻求文学的表达,来达到发泄

5、忧郁、平衡心态。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孔子的“诗可以怨”,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展。深刻揭示了文学发生的动因问题,是继先秦两汉的“感物”说之后,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重要命题。和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某种相通之处。“穷苦之音易好”对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产生了直接影响。,不平则鸣,返回,“务去陈言”强烈信念使他形成“为文尚异”的审美观 ,由此出发,追求散文方面的气势充沛、平易畅达、千变万化来与骈文的雕饰呆板、陈腐庸俗相对抗;在诗歌方面“镌鐃造化”,刻意求奇求险,力避俗套软懦,并且大胆地“以文为戏”,在戏谑中明道(如调张籍)等在常人眼中值得指责的东西,全部都可以得到解释,他是要追求诗、

6、文的强烈主观化的个性色彩,务欲独立白树于中唐,并传之久远。,务去陈言,返回,师其意,不师其辞,唐 韩愈答刘正夫书。师:模仿,效法。这两句大意是:效法前人的文意,不模仿他的文辞文学创作历来讲究创新。由于人们的认识或感情有很多共通或类似的地方,因此表达方式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虽然论述的遭道理、抒发的感情与前人相同或相近,但由于运用了崭新的语言,就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见是个很重要的创作原则,尤其对于初学写作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本名句可供引用论述文学创作中语言风格创新的重要性。,返回,韩愈文章学理论的意义, 古文理论中强调的文以明道思想,对克服某些文学创作中内容贫乏、片面追求形式美的错误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古文家注重人品与文品一致,要求作家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作为创作前提,进一步发展了道德文章并重的传统。 古文运动的成功为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形式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充分说明了用单行散体的语体形式和对偶骈俪的四六骈文一样,都可以创造出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