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曹老师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0620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曹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艾灸曹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艾灸曹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艾灸曹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艾灸曹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曹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曹老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灸法与拔罐,曹建萍,灸法,1. 灸法起源,2. 灸法的作用 3灸法的种类 4施灸的注意事项,什么是灸法?,灸,灼烧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起源,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火的烤灼,而感觉舒适或因此减轻了病痛。通过反复实践,终于选择了易于点燃,火力温和并且具有温通血脉作用的艾,作为施灸的原料,从而形成灸术。,灸法起源,黄帝内经记载:华夏大地东、南、西、北、中央不同的地域因素,形成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差异,并导致人群体质、疾病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方法。

2、如砭石、九针、药物、艾灸、导引按蹻。 砭石起源于东方东方滨海傍水,其 民多食鱼盐,所生之病多痈疡,其治疗方法宜采用砭石。因此砭 石来自东方。,山东省泗滨浮石,九针起源于南方,药物起源于西方,九针起源于南方南方之地阳气较甚,地势偏低,水土较弱,多生雾露,其民喜食酸腐之味,易生拘挛痹证,其治疗方法宜采用针刺,所以九针从南方而来。 中药起源于西方西方金玉之域多沙石,水土刚强,其民多依山而居,多受其风,喜鲜美之食,形体脂肥,所以外邪一般不能伤其形体,所生之病多在于内,其治疗方法宜服用药物,所以药物从西方而来。,火针、长针、毫针、圆利针、锋针,仿古九针,新九针,艾灸起源于北方,导引按蹻起源于中央,艾灸起

3、源于北方北方多高山,多风寒冰冽,气候寒冷,其民多在野外生存,以牛羊、乳汁为食,内脏受寒而产生胀满之病,其治疗方法宜采用艾灸,因此艾灸从北方而来。 导引按蹻起源于中央中央之地平坦而多湿,其民所食较杂,且少劳作,易生痿厥寒热之病,其治疗方法宜采用导引按蹻,因此导引按蹻来自中央。,马王堆出土的古代导引图,灸火,淮南子.天文:“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是一种青铜的凹面镜,可利用其聚焦太阳光而引火。 汉代古书黄帝虾蟆经中提到了灸法用火的原则,“太上阳燧之火以为灸;上次以磁石之火常用;又槐木之火灸,为疮宜差;无者,膏油之火亦佳。”火源的优劣与疗效密切相关,其中以阳燧之火为最佳,其余次之。阳燧之火即为天

4、火,而阳燧取火的主要引火媒介即是艾草。,汉代阳燧,08年希腊奥运圣火采集,当天中午12时左右,太阳光直射到火种采集的仪器上,这是一个半圆形凹面镜,女祭司祈求太阳和光明之神阿波罗赐予阳光,点燃火种,几分钟后火苗就会燃起来。再由女演员扮演的女祭司点燃火种罐和火炬,把火炬传递给运动员,把火种罐赠送给主办城市,以保留火种。,艾叶的产地,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 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的故里。 本草纲目:“艾能灸百病,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以蕲州产者为胜“。 现代研究也表明,蕲州产的艾叶,艾叶油含量较高。,本草纲目中的艾草图,田间地头艾叶,艾叶,味辛、苦,性温; 归脾、肝、肾经; 具有温经止

5、血,散寒止痛,平喘,止咳,化痰。 用于虚寒性的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等证。 用于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少腹冷痛、痛经等证。,艾叶的应用,内服宜用新艾如金贵要略胶艾汤。用于温经止血,多炒炭用。用于 凉血止血,艾叶多生用,例如四生丸(生艾叶、生地黄、生侧柏叶、生荷叶)。 生用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癣瘙痒,多与苍术、白鲜皮、地肤子等合用。 避秽驱蚊宜用鲜艾艾叶挂上门,百病不进门!自古民间有端午节时在门上挂新鲜艾叶、菖蒲草,喝雄黄酒以避邪的习俗。,艾绒的制法,艾灸宜用陈艾孟子离娄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

6、伤人肌脉”。因此,必须用陈久的艾叶,而且越陈越好,因新艾含挥发油多,燃之不易熄灭,令人灼痛;陈艾则易燃易灭,可以减少灼痛之苦。 春夏间(每年六月)未开花时采摘,可连枝割下,晒干捣绒,名艾绒,供做艾条。,灸法的作用,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 临床上可以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灸法的作用,二、扶阳固脱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说明阳气之重要性 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就可用艾条来温补,扶

7、助虚脱之阳气,故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 临床上多用于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灸法的作用,三、消瘀散结 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 临床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疠、瘿瘤等。,灸法的作用,四.防病保健 庄子、盗跖:“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所谓”一词表明,“无病而自灸”在当时应已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

8、,且这种活动在后世医学书籍经常提及,被认为有预防保健的作用,今之 “ 保健灸”就源于此。 千金要方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灸法的作用,张臬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扁鹊心书还提到保健灸的某些操作之法,如“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由此说明灸法可起防病保健作用,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日本国民三里灸运动,日本国民三里灸运动

9、,灸法种类,(一) 艾炷灸 1.直接灸 (1)无瘢痕灸 (2)瘢痕灸 2.间接灸 (1)隔姜灸 (2)隔蒜灸 (3)隔盐灸 (4)隔附子饼灸,灸法种类,(二)艾卷灸 1.悬灸 (1)温和灸 (2)雀啄灸 (3)回旋灸 2.实按灸 (1)太乙神针 (2)雷火神针,灸法种类,(三)温针灸 (四)温灸器灸 1温灸合 2温灸筒 3苇管灸 (五)其他灸法 天灸冬病夏治三伏贴,(一)艾炷灸,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1、直接灸,直接

10、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1)无瘢痕灸,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即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2)瘢痕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

11、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一炷,即涂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1周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45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在灸疮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2)瘢痕灸,针灸资生堂说:“凡是艾得疮,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可见灸疮的发和不发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灸疮而言,是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的化脓现象,有治病保健的作用。 对身体过度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法。 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等。 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

12、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2、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隔物灸法种类很多,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病症。所隔的物品有动物、植物和矿物,多数属于中药。药物又因病、因证而不同,既有单方,又有复方。故治疗时,既发挥了艾灸的作用,又有药物的功能,而有特殊的效果。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1)隔姜灸,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后,可易柱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

13、或缓慢移动姜片,隔姜灸,此法应用很广,适用一切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麻痹等疗效较好。,(2)隔蒜灸,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不使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 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胃溃疮疡等,(3)隔盐灸,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一般灸59壮。 些方有回

14、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救,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症、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痿、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二)艾卷灸,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 有关艾卷灸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朱权的寿域神

15、方一书,其中有“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瘥”的记载。 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在此基础上又演变为现代的单纯艾卷灸和药物艾卷灸,按操作方法,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两种,现介绍如下。 1.悬灸: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1)温和灸,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肢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或小儿等,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来测知

16、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2)雀啄灸,雀啄灸:施灸时,将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3)回旋灸,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2、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灭,再点再熨。 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太乙神针,太乙神针的通用方:艾绒100g,硫磺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穹、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1g。 上药研成细末,和均。以桑皮纸1张,约30cm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g,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g,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湖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3cm,捻紧即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