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0511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张德(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 与心理特征,主要学习内容: 1.社会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2.归因及代表理论; 3.能力与人格; 4.态度; 5.价值观; 6.学习,一、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 1.知觉: (1)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和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从感觉开始!) (2)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和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狗和猫的故事狗举起它的前爪,想和猫一起玩耍。但是,在猫的眼里,举起前爪表示敌意。猫很生气,就把耳朵贴在脑袋后面。然而,在狗看来,耳朵贴在脑袋

2、上就表示顺从。猫对狗已经有了很大的第一和愤怒,但是狗对此一无所知,反倒认为猫对自己是顺从的。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2.社会知觉:(1)社会知觉概念: 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P29 (2)社会知觉特征: 理解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选择性: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篮球-猩猩视频) 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

3、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相对不变。 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许多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选择性(一),知觉选择性(二),知觉选择性(三),整体性-闭合律,(3)社会知觉偏差 第一印象的作用 晕轮效应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定型效应,二、归因 (一)归因概念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二)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形成 (1)提出:海德 美国心理学家 1958年;20世纪60年代流行。 (2)主要理论: 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1967,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2.

4、三维归因理论 认为: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把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基本上,对行为的判断是从内部原因(行动者)或外部原因(客观刺激物、情景)解释。而这种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内因导致的行为指那些个体认为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行为。 外因导致的行为则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即个体因为情境因素而被迫行动。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是否因人或因事而异) 一贯性:无论时间如何变化,此人是否表现出相同的行为。 一致性:行为主体行为与他人比较,是否与众不同。,例1: 某人是生产部经理,他批评了操作工人甲,他几乎批评过所有的操作工人,其他人没有批评过

5、甲,他经常批评甲。 一致性低,一贯性高,区别性低。行为原因在于行为者自身。,例2: 甲上班迟到,他经常迟到,别的员工多数迟到,他做其他事情很少迟到。 一贯性高,一致性高,区别性高。可能工作枯燥、人际关系不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上班成为让人讨厌的事情。,例3: 甲是生产部经理,他批评了操作工人乙,他很少批评其他操作工人,其他人没有批评过乙,甲几乎没有批评过乙。 区别性高,一致性低,一贯性低特殊的客观原因。,个体行为,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外因,外因,内因,内因,外因,内因,高,低,高,低,高,低,观察 解释 归因,3.成败归因理论 (1)成败归因总是将六种因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因别,能力

6、努力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别人反应,归因事项特征,稳定性,因素来源,能控性,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性 不可控性,(2)对成功和失败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人的不同体验,并影响未来的行为。 如:把成功归结为内在原因,即能力强又努力,感觉满意与自豪;反之,使人惊喜和感激。 如:把失败归结为内在因素,即努力不够,能力也差,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反之,产生气恼。 如:把成功归结为稳定因素,即任务容易,能力强,提高人的积极性;反之,积极性有可能提高,也有可能降低。 如:失败原因归结为稳定因素,即任务难,能力若,会降低积极性;反之,可能提高工作积极性。 注意: 其中人的期望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

7、有一定的影响。,4.归因研究发现 1)基本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的影响。 2)自我服务偏见 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为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为外部因素。 3)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 行为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和观察者对行为者行为的归因往往是不同的。行为者倾向于强调外部环境等不可控因素,观察者倾向于强调行为者本身的特质因素。,5.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概念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或者对自己的归因过程。 (2)策略 1.自我提升:讨好、自我太高、自我设障 2.防御式:辩解、道歉、划清界限,三、能力与人格 (一)个体

8、的心理特征概念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等。,(二)能力 1.能力的概念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总是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之中;(2)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3)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往往需要几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4)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2.工作中的能力因素 (1)职业能力倾向与个体成功从事某种工作有关的能力因素。 言语理解 ; 数量关系; 逻辑推理; 知觉速度 ; 空间知觉 ; 综合分析 ; 动

9、作协调; 手指灵巧性。,(2)实践智力 20世纪90年代 美 耶鲁大学 斯滕伯格 a.实践智力概念:指有效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的适应性能力。 b.实践智力与学业智力区别 学业智力任务是清晰明确的,已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一种解决方法或一个正确答案。 实践智力问题未界定,信息不完整,有多种解决方法和正确答案。,(3)情绪智力 一种识别、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发、理解别人的情绪、人际关系协调。 (4)管理能力卡茨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5)创造力 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或能力倾向。,(三)人格 1.人格概念(personalit

10、y)斯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唐.赫尔雷格尔的观点:“个体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人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本书P37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2.工作相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 (1)“大五”人格模型20世纪80-90年代 the Big Five 认为存在五项基础人格纬度 外向性(extraversion):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agreeableness):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11、责任心(conscientiouness): 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性等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开放性(openness):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以上人格纬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如: 责任感可以预测工作绩效; 责任意识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有着较强的稳定关系; 随和性高的人做群体合作性工作绩效高。,(2)心理类型测量指标迈尔斯-布瑞格斯 用以测量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倾向,形成16种人格类型,与不同的工作要求相匹配. 主要测量纬度有: 外向-内向(extraversion-intra

12、version):注意力集中的方向 感觉-直觉(sensing-intuitive):接受信息的方式 思维-情感(thinking-feeling):处理信息做出决策的方式 直觉-判断(perceiving-judging):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据称:研究的13位当代企业家,均是著名公司的创始人,包括苹果电脑公司、本田公司、微软公司、索尼公司、联邦快递等,均为直觉思维型(NT)。而直觉思维型的人仅占总人数的30%.以上测量指标被广泛运用,虽然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显示其合理性。,(3)自我效能感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关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即自信心,包括: 水平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在什么

13、样的水平上完成任务; 强度个体对自己在该水平上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 概化程度自我效能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一种情境扩展到另一种情境。,(4)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心理学家 罗特 个体所认为的直接影响自己行为的原因。 外控者(externals)认为自己受命运的操纵,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认为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运气和机遇的作用。 内控者(internal)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是命运的主人。,研究表明:外控得分高的个体对工作更不满意,缺勤率更高,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低。内控者在复杂的、需要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工作中做的较好。外控者对于结构分明和条例清楚且只有严格

14、遵循指示才会成功的工作,会做的更好。,(5)自我监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或者说是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而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能力。高自我监控者,对环境敏感,适应能力强,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并能够使公开的角色与私人的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他们在管理岗位上更容易成功。 (内在自我与公众自我视频) (自我监控水平测试P99李版),(6)成就动机麦克利兰 美 哈佛大学 成就需要:真去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7)人格-工作匹配理论(personality-job fir the

15、ory)20世纪50年代 霍兰德,四、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和构成 1.态度定义: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2.态度成分: 1)认知成分:个人对对象的评价特征,包括对对象的看法、理解、赞成或反对。“歧视是错误的” 2)情感成分:个人对对象所持的感觉、情绪、心境和感情,如尊重、轻视、同情、喜欢、厌恶等。(核心)“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歧视少数民族” 3)意向成分:个人行为意愿或倾向。“由于我对他的感受,我可能会选择避免和他往来”,态度构成成分举例分析,在管理中,主管认为某青年员工进取心强、踏实、肯钻研业务,但胆量不够大。 -何成分?主管愿意

16、与某青年员工多沟通,听取他的意见或想法。 -何成分?主管对某青年员工有好感,赞赏他的好学上进的优点。 -何成分?,(二)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1.三阶段理论凯尔曼,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外力影响下,表现出态度外显行为。,自愿接受和认同, 有一定的情感成分。,内心认同,内化为 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2.认知失调理论列昂费斯延(L.Festinger) 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中的每一种具体的知识、观念、观点、信念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认知元素。所有认知元素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即协调、不协调和不相关。,例如:认知元素A抽烟可能致癌;认知元素B我不喜欢抽烟;认知元素C我喜欢抽烟;认知元素D我喜欢运动。 A、B、C、D四个认知元素中, A与B是协调关系; A与C则是不协调关系; A与D不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