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05082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补益剂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方剂学补益剂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方剂学补益剂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方剂学补益剂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方剂学补益剂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补益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补益剂(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补益剂,第一节 补气,四 君 子 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益气健脾。 方解:,甘草 茯苓 白术 人参,君 臣 佐 使,本方与理中丸的比较。,运 用:,辨证要点: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随证加减: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心悸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干姜、附子。,附方:1.异功散,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2.香附六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生姜。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参苓白术

2、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证分析:脾虚湿盛证。 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湿盛:肠鸣注泻,胸脘痞闷,饮食不化。 佐证:舌苔白腻,脉虚缓。,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甘草 桔梗 陈皮 砂仁 苡仁 白扁豆 莲肉 山药 茯苓 白术 人参,君 臣 佐 佐使,参苓白术散中桔梗的配伍意义,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运用: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随证加减:久泻兼里虚腹痛,加干姜、肉桂。,参苓白术散,配伍特点:1、 药性平和,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2、肺脾同治,培土生金,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辩惑论,补中益气汤,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

3、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甘草 柴胡 升麻 陈皮 当归 白术 人参 黄芪,君 臣 佐 佐使,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配伍特点: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运用 证治要点: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随证加减:,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补中益气汤,使用注意:,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生脉散医学启源,生脉散,主证分析:气阴两伤证。 (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功用:益气生津

4、,敛阴止汗。,方解:,五味子 麦冬 人参,君 臣 佐,运用:,辨证要点: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 随证加减:阴虚有热,以西洋参代人参。病情急重者,宜加重全方用量。,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玉屏风散,气虚基础见症,表卫不固:自汗,易感外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表 虚 证,主证分析:,功用: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解:,君 黄芪 臣 白术 佐 防风,玉屏风散,配伍特点: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运用要点: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随证加减:,自汗重,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肝郁,木不疏土,不能升发,脾虚不运,湿盛,脾不升清,带下量多湿浊下注,完带汤,主证分析:肝郁脾虚,湿浊

5、下注证。,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方解:,甘草 黑芥穗 柴胡 陈皮 车前子 白芍 苍术 人参 山药 白术,君 臣 佐 使,配伍特点:,寓补于散,寄清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完带汤,运 用,辨证要点: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随证加减:兼寒湿,小腹疼痛,加炮姜、茴香;腰脊酸软,加杜仲、续断;带下日久,量多滑脱者,加龙骨、牡蛎。 使用注意:带下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第二节 补血剂,四 物 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四物汤,营 血 虚 滞,(全身)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 悸失眠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妇科,经少或闭经 胎动下血,漏下,月经不调,脐腹作痛,主证分析:,功用:补血

6、调血。 方解:,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君臣佐,四物汤,配伍特点: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运用 证治要点:面色无华,心悸头晕,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调经、补血的基础方。,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主证分析:,血虚 阴不维阳 阳无所附 浮越肌表,当归补血汤,功用:补气生血,黄芪补气,当归养血,和血,当归补血汤,用量特点: 血虚发热的基础方黄归 51,运用:,辨证要点:肌热,口渴喜温饮,面赤,脉大而虚,重按无力。,随证加减:,妇女经期、产后外感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又余毒未尽者,加银花、甘草。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

7、。,使用注意:,阴虚发热者忌用。,归 脾 汤 正体类要,归脾汤,主证分析:,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 出血症: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脾失健运 脾不统血,脾 胃 气 虚,心神失养 心体失养,心 血 不 足,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解:,甘草 大枣 生姜 木香 远志 酸枣仁 龙眼肉 当归 茯苓 白术 黄芪 人参,君 臣 佐 佐使,配伍特点:,1.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2.气血并补,补气为主。 3.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补而不滞。,运用:,辨证要点: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加减变化: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

8、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第三节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伤寒论,主治证候:,1.阳气、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证。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痨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唾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解:,清酒 生姜 桂枝 麦冬 阿胶 大枣 人参 炙甘草 生地黄,君 臣 佐 使,运用:,辨证要点: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附方: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辩),组成:炙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 生白芍六钱 麦冬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

9、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第四节 补阴,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肝 肾 阴 虚,精髓不足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足跟痛, 牙齿松动,小儿囟门迟闭 虚热内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滑精、牙痛、消渴 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地黄丸,治法:滋补肝肾。,君 熟地,山茱萸,泽泻,臣 山药,茯苓,三补,三泻,治本,治标,丹皮 佐,六味地黄丸,配伍特点:三阴并补,补肾为主;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运用 辨证要点:腰膝痠软,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补肾阴的基础方 。,随证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玄参。 脾虚气滞者,

10、加白术、砂仁、陈皮。,左 归 丸 景岳全书,左归丸,组成:熟地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枸杞四两、鹿胶四两、龟胶四两、川牛膝四两、菟丝子四两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配伍特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脾虚便溏者慎用。,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大补阴丸,主治病机分析: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 肝肾阴虚,虚热内生 盗汗遗精足膝疼痛灼肺:咳嗽咯血火旺 扰心: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功用:滋阴降火。 方解:,蜂蜜 猪脊髓 知母 黄柏 龟板 熟地,君 臣 佐 佐使,配伍特点:,滋阴药与清降虚火药相

11、配,标本兼顾,培本为主,清源为辅。,运用:,辨证要点: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随证加减:阴虚较重,加天冬、麦冬;骨蒸潮热,加地骨皮;咯血、吐血,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遗精,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使用注意:,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实热证,不宜使用。,一 贯 煎 续名医类案,一 贯 煎,肝肾阴虚,胸脘胁痛,疝气瘕聚 吞酸吐苦 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弱或虚弦,主证分析:,功用:滋阴疏肝。 方解:,川楝子 麦冬 沙参 枸杞 当归 生地,君 臣 佐,运用,辨证要点: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滋阴疏肝的代表方、常用方。,第五节 补阳,肾 气 丸 金匮要略,肾

12、气丸主证分析,肾气不足,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脚气,转胞,痰饮 小便反多 舌淡而胖,苔白,脉沉细弱,功用:补肾助阳。 方解:,丹皮 茯苓 泽泻 山药 山茱萸 地黄 桂枝 附子,君 臣 佐,配伍特点:,1.补阳药配补阴药,意在“阴中求阳”。 2.大量补阴药配少量补阳药,意在“少火生气”,鼓舞肾气。,运用,辩证要点:腰痛脚弱,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而胖,脉来尺脉沉弱。,使用注意:,1.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使用。 2.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属纯虚无邪,本方不宜使用,应用右归丸。,右归丸 景岳全书,右归丸,组成:肾气丸去三泻,加菟丝子、杜仲、鹿胶、当归、枸杞,桂枝该为肉桂。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脊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配伍特点:,1.阴中求阳。 2.纯补无泻。,第六节 阴阳双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