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03398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2,3,“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柏拉图)“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 (马寅初),5,“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应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的校训),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主体,客体,真 理,谬 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一)真理的客观

2、性1、真理的含义,7,2、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二是指真理检验 标准的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内容;,地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9,有用就是真理,10,糟得很!,好得很!,11,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但多元真理论者却主张:,12,真理作为人们的正确认识,既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存在形式却是主观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在真理问题上的

3、贯彻。,3、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必然坚持真理的一元论 (1)反对多元真理论 (2)反对主观真理论 (3)反对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4、真理的一元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绝对性真理),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绝对性,a2+b2=c2,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毕达哥

4、拉斯,第二,从人类认识本性看,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相对性(相对性真理),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2+b2c2,第一,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有限的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相对性,第二,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何其多!,思考:,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怎样?,(二)真理的绝对性和

5、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无限性、 无条件性,绝对性,有限性、 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第一,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第二,辩证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28,(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2、真理的绝对

6、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3、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意义,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脱离具体实践,把普遍真理当成万能的公式,随意生搬硬套。经验主义把局部的经验绝对化,堵塞了真理发展的道路。,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有的理论看成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无限发展过程。,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则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随意地看待真理。 “此亦一是非, 彼亦一是非。” “你说你公道,我说我 公道,公道不公道, 只

7、有天知道。” “庄周梦蝶”,相对主义,34,35,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吕氏春秋,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7,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

8、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主体,客体,正确反映,歪曲反映,(三) 真理和谬误,1、谬误的含义,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谬误,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谬误?,认识,真理,谬误,相互转化,互相依赖,2、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是统一的。,43,认识,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44,牛津 大辩论,45,真

9、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转化为谬误: 1)、把真理的具体性抽象化 2)、把真理的过程性僵硬化 3)、把真理的全面性片面化 4)、把真理的普遍性教条化。,46,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 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47,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8,“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

10、生活,就应该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 列宁,49,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52,虚无主义,否认存在任何的真理标准,如“彼亦一是 非,此亦一是非。”,01,02,否认客观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标准,如主张以“圣人”的意见为标准,又如贝克莱的“集体知觉”。,03,旧唯物主义如费尔巴哈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但是由于不能对实践作出科学解释,因而未能科学的解决本问题。,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孔子,亚里斯多德,(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

11、准问题的争论,权威标准,54,“权威”标准,毛泽东,华国锋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55,把领袖的话作为衡量真理的客观依据,从根本上否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权威”标准,56,神学真理论,上帝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众人意见标准,58,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法西斯主义的真理观。这一观点是由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倍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来的,这是法西斯主义嘴脸的大暴露。,59,实用标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家詹姆士宣称:“有用即真理”,实用标准,胡适,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

12、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事实标准,颜师古,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主观认识本身能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客观事物能否分辨自身正确或错误?,思考:,64,(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不是贫油国,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以,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即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65,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13、实践的这种特点,是它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也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66,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主观认识,客观效果,真理的本性(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获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列宁),(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标准具有客观性、唯一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

14、有发言权。,一是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条件性、有限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一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深度和广度的限制;二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实践标准的确定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7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放 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73,3.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的必要补充,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其作用表现为:,第一,真理的科学抽象过程是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经过正确的、科学的逻辑思维过程,才能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但逻辑思维过程不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标准,任何科学抽象最后必须通过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来检验。,第二,逻辑范畴及其规律本身就是千百万次人类实践长期发展和检验的认识成果。,第三,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标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