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397809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doc.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 告告一篇 我市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而农村没有了天蓝、水清、树绿,再富裕也谈不到新农村建设。为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避免走工业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近期,就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做了专题调研。现汇总如下: 一、 我市当前突出的三类农业环境问题 1、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各类污染 我市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据 XX 年统计,全市化肥施用量为 519946 吨,农药有效含量使用量吨,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为万亩次,远远超过安全上限。此外,化肥、农药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

2、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由于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推进村种植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此类污染十分严重。 设施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 20 年来,农膜年使用量 4733 吨,其中地膜 3096 吨,使用面积 47329公顷。农膜回收率仅为 35%。此类污染在发达地区尤其严重。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人居环境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

3、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3、乡镇企业和集约化养殖场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工业污染 农村工业化

4、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直接污染的危害。目前,乡镇企业废水 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与乡镇企业存在类似污染问题的是,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

5、威胁。 另外,农村由于污水灌溉和堆置固体废弃物,大量承载了工业污染的转移,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延伸的食品污染。我市污灌面积已达 20 余万亩,约占总灌溉面积的 10%。 二、我市农业环境污染的本质和成因 1、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村现代化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导致目前的我市环境管理体系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4、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农业环保政策、机构、人员以及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 三、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6、 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应从环境立法的角度入手,制订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方面的环境标准,规定各级政府和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环境法律责任;其次,要对农村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提供政策扶持,在征地、用地、税收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投入与收费机制;第三,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环境法律制度应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以加强预防性环境管理,强化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2、突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先导作用 将农村环境保护体现在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中。在地方规划中应坚持经济

7、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县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应是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控制性规划,有条件的应编制县域环境容量规划。通过编制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和畜牧园区规划,逐步实现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分离。按照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注重区域环境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 3、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首先,要大力倡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各种合理、高效、协同、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优化农业

8、增长方式,避免农药、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次,要加强绿色农业栽培等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农村推广体系的重建,在农药、化肥禁止使用方面加强国家的强制性。 4、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的集中化和市场化导向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条件,一般聚居点的人数要达到 500 人以上,因此,一方面要在规划引导人口适当集中的基础上,相应引导乡镇工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园区集中,使人居生活环境污染和工业、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集中治理变为可行。 5、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实行政策倾斜 首先,要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机构和能力建设,县一级环保工作重点应

9、实施面向农村的战略转移,增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乡一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应强化环保内容;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政策,推行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使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聚居点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同时,应加大排污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比例,以体现对受害者的补偿。 临汾市农业局环保站 二 00 八年十二月一日 二篇 一、营寨村简述 新厂镇营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地处靖州县边陲,与通道县县溪镇接壤。全村共六个自然团,XX 名多村民。营

10、寨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极为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都是经过泥泞的盘山公路去往通道县县溪镇,而很少再到新厂镇赶集。 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坐山吃山也是温饱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香菌种植产业。该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香菌种植,尤其是上营寨和下营寨更胜一筹。香菌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香菌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香菌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

11、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营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营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营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营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营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

12、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营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菌包。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

13、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 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

14、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

15、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

16、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营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