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88391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40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山县锦屏中学教案七年级历史学科20112012 学年上学期课题第六课春秋争霸课 时1 课时主备 (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 目标1、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的名称。理解齐桓公 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霸, 理解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从失败 到称雄天下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管仲改革的学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学习城濮之战,让学 生初步掌握分析评价古代战争的方法。 3、通过学习齐越等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于推 动这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当今的改革开 放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国 力的进步,更进一步认识

2、到我们要学好知识,投身改革,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 故事,让学生接受又一次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的思想教 育。 教学重 点齐桓公称霸教学难点周王权衰落的表现;诸侯称霸的实质。如何正确看待春秋时 期的争霸战争教学方 法讲述法 、活动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等教 学 过 程 与 学 生 活 动一、导入新课:师:从公元前21 世纪到公元前770 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他们的灭亡有什么共性?“烽火戏诸侯”是讲关于谁的历史教训?学生答,教师归纳并指出:从我国第一个朝代夏起,历经商代、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但最后都主要因为国君的残暴荒淫而亡国。“烽火戏诸侯”

3、就讲的是西周最后一个国君周幽王的事:戏弄诸侯,自食恶果,西周灭亡。二、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第六课春秋争霸)师: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春秋部分的历史。一、春秋五霸(看图)师:同学们有知道春秋战国的时间是怎么划分的吗?又怎么叫 春秋的呢?生答(老师归纳)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 年至公元前476 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战火纷飞,各国的外交、军事和军事较量、社会改革等,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很多成语故事的来源。

4、有同学能说出一些成语来吗?生答:略师: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周王室衰微师:我们前面学习过“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而春秋时则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有同学能理解作比较吗?生答(老师综合) :西周强盛时,大封诸侯,周天子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控制全国。呈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平王东迁以后,王室直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为减少。各诸侯国渐渐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由于周天子失去其“ 天下共主 ” 的地位, 天下呈群龙无首之势,一些随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争作天下霸主,出现了

5、大国争霸的斗争。呈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2春秋五霸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有哪些呢?又主要有哪五霸呢?生: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历史上称为 “ 春秋五霸 ” 。 (请同学看脚注“ 春秋五霸 ” 另一种说法)二、齐桓公首霸(指春秋列国形势图讲述)1齐国优越的地理环境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负山面海,有丰富的鱼盐资源和矿藏,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这为齐桓公称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任用管仲实行改革师:我们刚才罗列了几条关于管仲的成语故事,比如(学生接答)。管仲受命为相后,又是怎么进行

6、改革的呢?生答(师生共同归纳):首先是是 发展生产 ,利用齐国地利,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实行鱼盐出口免征关税的政策,发展农、渔、盐、铁生产和贸易。同时顺应时势,按土地肥瘠定税赋,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其次改革内政 。再就是 整顿军队 ,组成了万人的常备军, 加强训练, 增强战斗力。 通过改革, 几年之间齐国便国富兵强。师:当时周天子已名存实亡,只是形式上的“ 共主 ” 。中原混乱,周边少数民族蛮、夷、戎、狄趁机向中原各诸侯国进攻。谁能应付这种局面, 就会赢得各诸侯国的拥戴。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谋略,打出 “ 尊王攘夷 ” 的旗号。 “ 尊王 ” 的姿态和 “ 攘夷 ” 的实效使齐桓公威名大震

7、3“ 尊王攘夷 ” 听用 管仲的计谋,公元前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这是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周天子也派人参加。4.葵丘会盟(前651 年)这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师:同学们能从齐桓公、管仲等人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吗?生答(师引导) :如不计前嫌,知人善任,重视人才,不计名利,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师:继齐桓公之后称霸的又是谁呢?与他有关的故事是什么?生:晋文公,退避三舍三、晋楚争霸1城濮之战那时候,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2 年,晋楚双方城濮大战(指图上地名“ 城濮 ” , 教师描述战争经过,引出“ 退避三舍 ”成语)

8、。晋胜楚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师:我们如何评价晋文公及 “ 退避三舍”生(师引导) :兑现诺言,报答恩情;避敌锋芒,诱敌深入2楚庄王称霸师:城濮之战35 年后,晋楚再战,晋败楚胜,楚庄王“问鼎中原”成了中原盟主。晋楚争霸使中原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指春秋列国形势图讲述)也加入争霸战争。四、吴越争霸1吴王破楚败越师: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杰出军事家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吴国欲称霸。正当吴军耀武扬威于楚国时,越国乘机攻陷了吴的都城,吴王阖闾也在同越军作战中受伤而死。三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2勾践灭吴师:请同学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所知道的

9、有关“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生讲:略师:越王勾践表面称臣纳贡,暗中立志复国雪耻。在吴国忍受屈辱三年后,被遣送回国。勾践发愤图强,“卧薪尝胆”,以亡国之耻激励自己。 他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与百姓同甘共苦, 争取人心。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北上与晋争做霸主。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国内空虚之机,出兵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春秋时代已近尾声师:从吴越争霸的历史过程,你可得到怎样的启示?生(师引导):从勾践身上可以学习到为实现理想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课堂 练习完成创新学习 14 页教材知识点拨的所有练习题课 堂小结1、思考并讨论:各用一个词(含成语)或一句话概括 春秋五霸的自有特点

10、。 齐桓公 重视人才,敢于革新,任用管仲,尊王攘 夷 晋文公退避三舍,讲诚信,懂报恩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有抱负 吴王阖闾重视军队,有好军事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勿忘国耻,坚忍不拔,课外作业读熟或背诵板书和创新学习15至 16页选择题板书设计东周时间: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春秋时期(前770 年前 476 年)战国时期:(前 475 年前 221 年)齐桓公:地理优势,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春秋五霸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楚庄王:泌之战打败晋军后称霸中原吴王阖闾: 用孙武为将, 打败越军后称霸中原越王勾践:春

11、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教 学反思峨山县锦屏中学教案七年级历史学科20112012 学年上学期课题第七课战国争雄课 时1 课时主备 (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 标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 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 重要表现。 2、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 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3、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 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 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的教育。教 学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 名军事家。教学难点“合纵

12、”和“连横”的含义教学方 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 学 过 程 与 学 生 活 动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 “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 、 “纸上谈兵” 、 “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二、学习新课“战国七雄” (板书标题)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

13、、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看“战国形势图” )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历史上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

14、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3.学生认真地图,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 教师引导过渡) 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二、战国时期的战争请大家阅读教材40 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a. 兵器

15、(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b. 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c. 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d. 著名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e. 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f. 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三、合纵与连横1. 正当各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国却逐渐占据了主动,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出了个张仪(看张仪图片)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六国的联盟,使得六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

16、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2. 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什么叫“合纵”,什么叫“连横”看图讲解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 “事一强以攻众弱” ) 。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3. 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 (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