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88377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 单元综合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共 60 分)1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 B 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使用青铜器松土 D 用铁犁翻耕土地2.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3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4唐代诗

2、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中国古代贾思勰所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说明贾思勰编著本农书的目的是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B总结当时农业生产经验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发展农业以保障生活需求6. “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小农经济 B庄园经济 C套种复种 D水旱轮作7公元1 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名著

3、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相比美。 ”中国的炼钢业最早可以追溯到A 夏朝 B春秋 C. 战国 D西汉8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 A白瓷系列 B 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9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专卖制度被废除 A B C. D 10.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

4、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1. 茅盾的小说 春蚕 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12. 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所包含的信息有()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 B C D13. 春秋后期,鲁国某贵

5、族拥有封地400 亩,另辟300 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A400 亩 B300 亩 C700 亩 D 100 亩14. 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年) , 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外航海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15.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专业市镇的发展区域分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16.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 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17.

6、汉书记载: “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 革新了耕作工具18.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9. 从 15

7、 世纪中期到18 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2 AB C D20. 电影泰坦尼克号 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A它是 18 世纪以前的轮船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1. 从 19 世纪末开始,如果你在英国居住或者到英国去,那么你可以开着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逗风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8、看到电灯照亮千家成户打电话聊天AB C D 22. 史学界认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23.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24.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认为

9、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 B C D25. 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A一心“曲全邻好” ,不敢轻言战事 B “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D热衷于“以夷制夷” ,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26.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27.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 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

10、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 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28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B农耕文化的发达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29.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

11、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0.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皆莫如被服”B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 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

12、、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邓拓“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 年 10 期 材料二: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材料三: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 西台漫记材料四: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13、。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五: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六: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 海防纂要卷请回答:(1) 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2) 材料四、五、六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 分) (3) 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对

14、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2 分) 3 32. 阅读下列材料(9 分)材料一: 1814 1835 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 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 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是的,在很大程度。 ”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 年起。 ”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 , 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材料二: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 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 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 年度分别为23.3%、54% ,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材料三: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 世纪最初10 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