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371874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普外科 赵乐平2015年11月,指南要点: 接轨国际,提出新分级系统及影像学术语 病因调查更重视高脂血症 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 重视脏器功能维护 细化抗生素使用原则 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接轨国际,提出新分级系统及影像学术语,分级系统根据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局部/全身并发症以及病程持续时间划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影像学术语传统以病理诊断分类AP的临床实用性不强,指南新增加了间质性水肿性胰腺炎和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术语,区分二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较间质水肿性胰腺炎更高,更需干

2、预治疗,而多数AP患者为间质水肿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可在一周内恢复 对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强调1周后再行增强CT更有价值,早期增强CT可能低估胰腺炎及胰周坏死程度,接轨国际,提出新分级系统及影像学术语,新指南对局部并发症描述更清晰,单独列出5个术语: 急性胰周液体积聚 急性坏死物积聚 胰腺假性囊肿 包裹性坏死 胰腺脓肿或感染 其中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是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的晚期阶段,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常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升高相关,需抗生素治疗 继发感染在最初1周较少见,增强CT出现气泡征提示感染可能,接轨国际,提出新分级系统及影像学术语,AP的病因,病因调查更重视高脂血症,较

3、2003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新版指南更强调高脂血症在病因中的地位 近来研究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高三酰甘油11.3 mmol/L时,临床极易发生AP,而高三酰甘油降至5.65 mmol/L以下时,发生AP的危险性降低 强调增强C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必须要性,病因调查更重视高脂血症,新版指南了规范了诊断流程,包括: AP的初步诊断 病因诊断 分级诊断 并发症诊断 强调疾病的动态监测 通过评估全身状况做出完整诊断,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新版指南细化了各种器官衰竭的表现,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及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脑病的诊断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 心率90次/分 体温36或38 WBC计数4109/L或 12109/L 呼吸频率 20次/分或P20mmHg 符合两项及以上即可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持续存在将会增加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断 膀胱压20mmHg,伴有少尿、无尿、呼吸困难、吸气压增高、血压降低时应考虑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胰腺脑病 是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耳鸣、复视、谵妄、语言障碍及肢体僵硬、昏迷等,多发于AP早期,具体机制不清,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增强CT诊断 辅助检查强调了增强CT检查在AP诊断分级、随

5、访中的重要性,推荐CT扫描作为诊断AP的标准影像学方法,且发病1周左右的增强CT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区分液体积聚和坏死范围 以改良的CT严重指数(CTSI)评分作为分级诊断标准,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改良CTSI评分标准,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评分4分可诊断为中度AP或重度AP,分级诊断 新指南明确了AP诊断标准,细化AP分级诊断,按照改良的Marshall评分系统对器官功能衰竭进行评分 重度AP为符合AP的诊断标准,伴有持续性(48h) 器官功能障碍(单器官或多器官),改良Marshall评分2分,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改良Mars

6、hall评分系统,规范诊断流程,强调准确分级诊断和完整诊断,PO2为动脉血氧分压,FiO2为吸入氧浓度,空气(21%),纯氧2 L/min(25%),纯氧4 L/min(30%),纯氧 68 L/min(40%),纯氧910 L/min (50%),重视脏器功能维护,维护脏器功能 器官功能衰竭的出现和持续时间是影响AP预后的主要因素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在AP发病的早期,局部主要表现为急性液体积聚、胰外侵犯及胰腺内外的坏死,全身主要表现为过度炎症反应及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治疗强调治疗早期给予控制液体复苏,重视脏器功能维护,控制性液体复苏分快速扩容和调控体内液体分布两个阶段,细节上注意

7、输液的量和质: 快速扩容晶胶比为2:1,6h内完成 调控体内液体分布晶胶比为3:1,小剂量速尿,重视脏器功能维护,近年来各项技术药物的发展和应用对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以ARDS为例,临床研究提示: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早期、大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南对肾脏替代治疗提出了明确指征,重视脏器功能维护,肾脏替代治疗指征: 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尿量0.5ml/Kg/h早期伴2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SIRS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经一般处理效果不明显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伴胰腺脑病 且推荐采用连续静脉-静脉滤过和持续血浆滤过吸附2种联合模式,重视脏器功能维护,指

8、南强调SAP的肠道功能维护: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及早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强调肠内营养对肠道功能维持的促进作用在营养支持方面目前大多数国内外比较支持的观点:MAP无需营养支持SAP需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肠外在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有禁忌时使用SAP及MSAP新指南早期给予肠内营养(48h内),可先予短肽制剂,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制剂,细化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在救治SAP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以往的治疗观念存在许多误区,最常见的问题:滥用抗生素过多的进行“预防性治疗”坏死和感染是AP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MAP是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有害无益,细化抗生素使

9、用原则,对可预测的SAP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减少感染相关并发症,亦不能降低死亡率,反而可能增加肠道缺血发生 新指南对于非胆源性AP(包括各种分级程度)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只对胆源性MAP或伴有感染的MSAP/SAP常规使用抗生素,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AP早期阶段如无感染性坏死,无需感染性治疗,伴有胰周坏死者仍需积极早期干预 早期开放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新指南推荐,除非伴有严重腹腔间室综合征,不建议AP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在晚期阶段,合并胰腺脓肿/感染时考虑手术治疗 新指南主张先行微创引流治疗,失败后考虑考虑开放手术治疗,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关于胆源性AP,内镜治疗在严重患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指南强调: 胆源性SAP发病的4872h是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最佳时机 胆源性MAP于住院期间均可行经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同时新指南提出,在胆源性AP恢复后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以防止AP复发,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