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371781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分法: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年)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概 论,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

2、产生、奠基阶段。,概 论,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炎黄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后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政治家武丁、伊尹、傅说、周文王昌、大思想家周公旦等。西周末期奴隶制开始动摇。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概 论,二、思想文化概况 1.原始宗教、原始艺术;氏族、部落;传说,氏族成员教育原始的歌谣、神话由此产生2.刻画符号文字(仰韶文化 )宗教迷信巫和史(殷商) 制礼作乐重视史(西周初年)易占卜文化士阶层 百家争鸣(春秋末期 ),概 论,三、文学概况 1. 原始歌

3、谣:二言四言、三言句。 2. 诗:诗经诗乐舞结合、诵诗 3. 神话:影响到叙事文学、诸子散文、诗歌创作。 4. 史书:尚书左氏春秋国语。 5.散文:语录体记言体专题论文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说辞、书信。吕氏春秋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第一章 上古文学,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第二节 古代神话,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一、文学的起源 1.神灵赐予说2. 巫术说3.游戏说4.模仿说5.心灵表现说6.劳动说(科学解释),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二、原始歌谣 1. 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动联系紧密。2. 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

4、四言,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节奏感。 3. 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产生。 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 4. 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5. 原始歌谣散见于后世典籍,如周易、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左传等。形式简单、内容古朴。是后世诗歌的源头,第二节 古代神话,一、神话的起源: 我国神话大约产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种口头文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第二节 古代神话,二、我国古代神

5、话的特色 1. 反映了上古之初人同自然斗争的业绩,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恢宏气魄和坚强意志。形式上幻想丰富,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2.其人物多充满了善良、纯洁、优美的感情,充满了伟大、高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希腊神话多表现个人享乐、嫉妒以及爱情纠葛的情况不同。,第二节 古代神话,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单地曲解为信史。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于淮南子中。 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

6、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多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也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文献资料。,第二节 古代神话,四、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关于诗经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第一节 关于诗经,一、诗经的编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第一节 关于诗经,二、诗经的内容、组成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按音

7、乐的不同分为三类内容:风、雅、颂风:是各地区的乐调、民歌。 雅:是朝廷正乐,即西周王畿内的诗歌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比、兴则是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第一节 关于诗经,三、诗经各部分的大体产生年代 诗经各部分产生的年代很难具体确定,大体上说,周颂全部和大雅大部分为西周初期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为西周后期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为春秋时期的作品。,第一节 关于诗经,四、诗经中民歌的收集 中国古代有王官采诗的制度 诗经中作品的地域范围,北至今河北,东至山东省东部,西至今甘肃,南至今湖北省北部。这样广大

8、地域上的诗歌,被收为一集,总有一个收集的机制和过程。天子的轩车使者或遒人(行人)不可能在各个诸侯国家都有,所以,这只能是诸侯国通过采诗之官收集上来,由诸侯国的乐师进行整理、挑选之后再献给天子。,第一节 关于诗经,五 、诗经的编定: 1 、诗经是两次编成的。国风中王风不在开头而在中间。国风中第一次所收集只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以下之十国风为第二次增编时所加入。 2 、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固然因其篇幅太大,但从内容方面看是两次集结而成。 3、从召南周南邶鄘卫和小雅中作品产生的时间可知,诗经第一次编集在东周初年。,第一节 关于诗经,六、诗经的编者 1、召穆公、周定公的子孙为了昭显

9、其祖上的功绩,而收集能反映那一段历史的作品为一集。 2、孔子删诗说不可信,第一节 关于诗经,七、诗经的传授与流传 东周时代,贵族重视学诗。 先秦时代,儒家很重视学习诗经。 汉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诗:鲁人申培所传齐诗:齐人辕固所传韩诗:燕人韩婴所传毛诗:鲁人毛亨所传,因汉代毛苌而显。前三家汉初为显学,先后立为学官。今三家诗亡,独存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反映社会的各种矛盾的作品。 1.反映了社会下层被压迫人民的呼声。如魏风伐檀、硕鼠;秦风黄鸟 2.讽刺统治阶级的贪婪、无耻与荒淫。如鄘风相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齐风南山、陈风株林 3.统治阶级中头脑比较清醒些的人以及在内部斗争中

10、受到倾轧的失意者的抒怀之作,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深刻矛盾。如小雅北山,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祭祖颂歌和周部族的史诗。 大雅中有五首较长的叙事诗,分别叙述周民族发展过程中几位伟大祖先的事迹。 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 公刘:叙述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徙到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 绵: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 亶父 为避敌人的侵害,带领本族人民迁居周原(陕西岐山南面)的史实。皇矣:从太王(古公 亶父 )、王季叙述到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经过。 大明:先叙王季娶大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二、反映劳动生产:如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大田

11、等。 三、燕飨诗歌:如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四、怨刺诗:如民劳、硕鼠伐檀等。 五、战争、徭役的诗歌:如小雅采薇、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何草不黄皆是。,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六、婚姻爱情的诗歌。 1. 反映男女恋爱生活:如:周南关雎

12、邶风 静女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2.反映了妇女的婚姻悲剧:卫风氓邶风谷风 七、反映社会习俗的作品。宴饮所用乐歌和一般嫁娶、生子、宫室落成所用贺诗、颂歌或各种祭祀和礼仪活动 周南桃夭、唐风椒聊小雅车舝、小雅斯干 八、奠定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一、 赋、比、兴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1 . 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

13、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感情,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有的诗整首都运用比的手法,如魏风.硕鼠;有的部分运用,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第二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二、诗经的句式和章法 1.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2.结构:皆重章叠句。 周南.芣苢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4、3.押韵:有句句押者,有偶句押者,有奇句押者,有隔两句押者、有以一种押韵方式到底者,有两种以上押韵方式结合运用者;有首句入韵者,有首句不入韵者。从韵部来说,有一韵到底者,有中途换韵者等等,极少无韵之作。,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三、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杂言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较少见。 原因: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多采自民间,比较接近口语。,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四、 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1.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15、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2.奠定了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3.为后代提供了许多的诗歌样式:如抒情诗、叙事诗、劳动诗、恋歌、祭歌、战歌、哀歌、悼亡诗、颂诗,讽刺诗等 4. 其比兴手法为近代诗人所继承、丰富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色。,第三章 屈原和楚辞,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汉间的民歌,且受到具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地巫歌的影响。 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隔一句,都有个“兮”缀于句末,篇幅较诗长,文辞繁丽,感情丰富,有不歌而诵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多种文化的交融,北方文化对楚辞的熏陶。 1、思想政治楚地与中原很大一致。 2、习俗和审美趣味与中原文化不同。 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楚辞”的含义 楚辞:产生于楚地的新诗体,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很大不同。 楚辞楚辞作品集,西汉时刘向编订。 二、楚辞的文体特征: 名楚物、纪楚地、作楚声 强烈的主观色彩、悲剧特征,三、屈原的生平 “任”-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疏”上官大夫进谗言,怀王免其左徒之职,转任三闾大夫 。“流”-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一带;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流放江南。“迁”-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