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371577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为生命获得时间 创造条件,体系建设的思维模型,点 资源( 技术 人力 设备 )面 场地 制度(法律 规章 ) 体 流程 约定时 目的 功能,法律 政府对急诊急救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川急诊急救工作的通知 川卫办发(2012)813号 四川省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即将颁布),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制定本地区急诊急救系统的发展规划并实施行业监督管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逐级响应”的原则,加强辖区内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急救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坚持基本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急诊急救队伍建设,规范、高效地开展院前医疗

2、急救服务。,政府对急诊急救的要求,建立健全从接警、调度、出诊、现场救治、转运到入院的急诊急救运行机制和制度要建立并完善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和急诊急救信息化体系急诊急救工作应当根据伤病员情况,实行“就近、就急、就地”救护,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及时。急诊急救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各级各类参与急诊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和急救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承担社会急救任务,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1受理与调度各级120指挥调度中心和承担急诊急救职能的医疗机构保证24小时在岗 铃响三声 立即接警 获取信息:现场地点及状况、伤员数量及情况、周边交通状况 指导工作:指导报警(目击)人注意保持通讯畅通和现

3、场保护,指导报警(目击) 人开展初步现场处置。 调度工作:立即受理,按照区域划分原则,实施“就近、就急、就能力”调 度,及时向分中心或 网络医院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应当按照相应应急预案要求,实施调 度和后备调度,同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请求协调增 援。 接警记录:包括接警时间(精确至分)、呼叫来源、出诊地点、事件类别、伤病员人数、联系电话、调度时间及情况等。,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2出诊 出诊前的准备:救护车、车载设备、 物资配置齐备并处于完好状态。急救医护人员各1名、担架员1名、驾驶员1名处于待命状态出诊反应时间:3分钟内急救服务半径:城市中心城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3-5公

4、里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接听呼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10-15分钟内;城市郊区、农村等地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8-10公里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边远、欠发达地区可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急救服务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出诊信息记录:接令时间、出车时间、出诊地点、出诊人员、到达和离开现场时间等。有条件的地区可 启用GPS实时定位系统进行记载。,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3现场处置严格按照急救医疗操作规程实施现场救治工作,边判断边施救。当遇重大、突发事件时,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按照现场指挥人员或指挥调度部门要求开展工作,确保现场施救安全有效。同时要将处理情

5、况和相关信息及时向指挥调度部门进行反馈,以便及时增派救护人员、车辆。当遇伤病员为故意伤害受害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及时报“110”与民警取得联系,不要随意搬动死者,破坏现场。 当自身安全无保障时,应与公安机关或其它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确认安全后再处理病人。,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4转送和途中监护现场处置需转送的伤病员原则上接回出诊医院治疗,应向病员或家属进行告知初步病情和去向,并在告知记录上签字。如病人或家属因各种原因拒绝到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医生应细心解释病情,如仍不到医院诊治的,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录音、录影)。重大、突发事件伤病员,应按照指挥调度部门统一安排转送至指定医院救治。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应

6、当认真观察病员生命体征,如实进行记载,并根据伤病员实际情况,通知院内做好相应急救准备。,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5返回伤病员送达医院后应当按照病情,立即启动相应院内救治预案出诊医师应当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院前急救病历书写,详细如实记载伤病员病情及院前急救处置情况,抢救病员还应书写院前抢救记录做好病员交接工作,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6院前急救质控指标(1)途中死亡率低于5;(2)救治显效或有效率高于95;(3)救治无效或恶化率低于5;(4)完成指令任务100;(5)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6)病历合格率95;(7)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95;(8)急救车辆完好率80;(9)三

7、年内无重大责任交通事故。,目 录,1、 院前急救的责任,2、 院前急救的目标,3、院前急救质量的评判,4、质量控制因素,目 录,5、急救质量的实现,6、常见院前急救医疗风险,7、解决方案,8、临床需要的信息系统,1、 院前急救的责任,为生命风险获得救治时间,白金20分 黄金60分,致命、致伤因素,生命风险的发展与转归,院前急救的责任,控制生命风险的方法与技术,技术 设备 环境 人力,时间 为生命风险获得救治时间:白金20分黄金60分 最快的行动认知 致命、致伤因素 准确判断判断 生命风险的发展与转归 评估手段 控制生命风险的方法与技术 实施生命支持、维护资源 技术、设备、环境、人力等资源 呼叫

8、支援我们的流程和时间 脑疝 心梗,腹部刀伤案例 心脏创伤案例,1、 院前急救的责任,胸部刀伤 腹部刀伤 心脏刀伤 脑梗塞 心梗 重症哮喘,现有体系我们做什么 怎么做,途中时间,(1)反应时间 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讯、救护车性能、交通状况、急救半径以及调度员和随车人员组合和管理。 量化指标为: 调度员接受呼救信息至急救车出车时间在3分钟之内。 急救半径市区为35公里,急救车出车至现场平均时间为10-15分钟;近郊区为810公里,平均时间为1520分钟。,途中时间,(2)现场时间:视急救能力和伤病者实际需要确定。(3)途中时间:影响途中时间的主要因素:医院的数量、是否有EMSS接收医院、道路

9、交通状况和现场的平均距离。从系统角度看,有否接收医院和能否按就近(就急、专科)送医院的原则送院,是效能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情况下,途中平均时间应大致与反应时间一致,即市区在10分钟之内;近郊在20分钟之内。,院内准备的技术和条件,临时起搏、 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含除颤)休克复苏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困难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清创缝合、清创止血、胸腔闭式引流、腹腔穿刺引流 建立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洗胃 三腔管压迫止血 灌肠、物理降温、导尿 静脉溶栓 合血准备、开胸手术准备、开腹手术准备 重症监护室准备,院内准备的技术和条件,X线 CT MRI B超 POCT

10、(point of care testing)血气:血糖:心型利钠肽:心脂肪酸结合蛋白:CK-MB:肌钙蛋白I、T: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床旁快速凝血酶原时间,人 流程 物资,2、 院前急救的原则,总则 生命健康权优先 就近救急抢救生命 为后续救治创造时间和条件 黄金60分内 处置原则 生命支持 对症处理 评估伤情 控制伤因 防止风险 获取支援,3、院前急救质量的评判,院前急救服务系统效能评价院前急救服务医疗能力效果评价,院前急救服务系统效能评价,1、急救资源覆盖率 2、反应时间 3、调度控制 以患者生命风险保障为第一原则,满足患者及监护人需求为第二原则,考核呼叫原因、初步判断、平均

11、到达现场时间、医院处置转归,和患者二次转院数例,。 4、急救医疗效果(1)途中死亡率低于 5;(2)救治显效或有效率高于 95%;(3)救治无效或恶化率低于 5%;(4)救治无等级医疗事故。 5、急救需求(1)回车率: (2)急救出车率:,院前急救服务系统效能评价,6、灾害应急能力 第一辆赴现场的急救车在分钟之内赶赴现场,第二批次能出动的急救车不低于总急救车拥有量的30%,在20分钟之内赶赴现场。急救指挥车应在15分钟内出发,并担负起指挥、协调职能。2分钟之内将信息传输给卫生行政部门,5分钟之内将信息传输给就近医院或有关医疗单位。有应急急救资源数据(人力、物资、车辆、床位、设备、医疗专科容纳数

12、量)的动态信息控制系统。7、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均急救病人数:车均急救病人数: 急救车运输成本:,检伤分类准确率,生命风险控制技术实施率,生命支持技术实施时效,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有效控制和去除致命致伤因素时间,病员投诉率、病员满意度,院前急救医疗能力效果的评判-行为,支持资源到达时效,急救技术熟练度、标准性,工作任务,呼吸循环支持、维护,致病因素控制时效线,20分钟,60分钟,5分钟,呼叫,救援技术,物质支援,4、质量控制因素,质量控制因素,1.院前急救流程因素:呼叫信息(时间、地点、事件);出诊资源准备;出诊时间;到达时间;病员生命信息;图像信息;检伤分类;伤情评估;院前急救病历信息;处置;

13、药品使用;搬运;转运监护;支援呼叫;支援准备;接收医院;到达时间;交接信息。2.院前急救设备因素:车辆状况;通讯设备;急救器材;药品储备;特殊疾病所需物质和装备;防护器材;消耗性材料。,质量控制因素,3.院前急救人员因素:病员的生命风险认知能力;急救技术;沟通能力; 压力情绪控制;团队协作意识;现场自我保护能力。4.疾病处置流程因素: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急救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因素,5.院前急救运行因素:以生命救治时间、病人安全为核心的流程再造机制;急救技能培训机制;团队协作文化;全员风险管理机制。6.院前急救医事法律因素:标准化医疗法律文书;以呼叫事件分类的沟通、取证流程;医事法律支持。,

14、质量控制因素,海量的信息 怎样解决?突破点在那里?标准,四川省(院前)急诊急救质量控制标准,区域120指挥中心职责: (1)常态职责:受理呼救、调度资源、灾害应急、汇集信息、管理预案、规划网络、保障通信、组织培训、回访用户。 (2)应急状态职责: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时,上级地方政府或区域地方政府赋予120指挥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调度权限,履行非常态职责:受理呼救、调度资源、评估事件、监测事态、预警报告、提供决策、协助实施、汇集信息、监控救援、应急通信、社会联动、沟通协调、动员医院、组织救治、总结经验、修订预案,四川省(院前)急诊急救质量控制标准,区域120指挥中心应该具有6个应用平台功能:呼救受理、 指挥调度、 信息处理、 质量管理、 预警报告 基础保障,四川省(院前)急诊急救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建设。院前急救服务系统效能评价院前急救服务医疗能力效果评价院前急救体系能力建设标准(达标考核)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标准(达标考核),能力标准,1、急救资源覆盖率急救服务半径 城市中心城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3-5公里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接听呼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10-15分钟内;城市郊区、农村等地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8-10公里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