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37147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中有害因子的迁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时间:2014.11.28,食品包装材料中 有害因子,pvc聚氯乙烯,内容概括,食品安全不仅指预包装食品自身的安全,还应包括食品在包装后的安全性,比如食品与包装材料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包装材料有没有有害成分会迁移到食品中去等问题。,意义,塑料包装材料中有各种功能型助剂(包括抗氧剂、增塑剂、增粘剂、稳定剂等)、单体和低聚体; 纸包装材料中有消泡剂、脱墨剂、表面施胶剂、荧光增白剂等功能型助剂以及油墨成分; 金属罐装材料自身金属组分和内表面涂层材料; 陶瓷和玻璃容器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的溶出;,包装材料 中有害因子,加工或者食用过程中会有如蒸煮、微波处理或其他烹调方式,也会使得这些包装材料中的某

2、些化学物成分迁移进所包装食品中。,迁移指包装材料中的残留物或用以改善包装材料加工性能的添加剂以及包装材料组分本身,从包装材料内向与之接触的食品表面扩散,从而被溶剂化或溶解的现象。 还要考虑包装材料与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包装材料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给迁移带来的影响。,迁移 ?,迁移和检测,食品接触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塑料是最通用、最受欢迎的食品接触包装材料,也是最早作为食品接触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迁移研究的对象。 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迁移物,主要有添加剂(如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单体和低聚体(如苯乙烯、氯乙烯等)以及污染物(如降解物质、环境污染物等)这三类物质。

3、,塑 料 包 装 材 料,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比例高达 80% , 是用量最大的一个增塑剂种类。 研究表明,0.9%NaCl和5%葡萄糖液作为食品模拟物,研究了PVC材料中增塑剂DEHP的迁移,研究发现DEHP短间内没有迁移,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会发生迁移。,邻苯二甲酸酯 类增塑剂,对 DEHP的毒理性进行研究,发现其可对机体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生殖和发育毒性、 诱变性和致癌性、 一般毒性、 内分泌干扰作用以及诱导肿瘤发生等。,化学分析测定方法主要有: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和薄层色谱法 。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带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和质谱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 国

4、际上大多采用模拟溶媒溶出实验来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量。,邻苯二甲酸酯 类增塑剂,抗氧 化剂,塑料中加入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包装材料的氧化和降解。 主要包括取代酚类芳香族胺类、亚磷酸酯类、含硫酯类等几种。 大多数抗氧化剂是人工合成的,包装材料中残留的抗氧化剂反应产生的裂解物质以及抗氧化剂分子单体,特别对油脂类食品,通过吸收溶解渗透扩散等过程迁移到食品中,污染食品,并在人体内蓄积过多。,由于苯基的存在一些苯基取代的亚磷酸酯类被认为具有一定毒性,此外一些抗氧化剂的分解产物如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主要氧化裂解产物邻苯二甲酸丁二酯毒理学试验,证明其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对于聚乙烯聚丙

5、烯等包装材料而言抗氧化剂及其裂解物是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进入食品的主要物质。,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酚类抗氧剂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类,具有弱 雌激素样效应,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体 内长期蓄积,超标或滥用对人体危害很大。 有研究表明,以正己烷为溶剂,超声萃取食品包装中的抗氧剂,通过色谱和质谱条件优化,实现了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三种酚类抗氧剂丁基羟基茴香醚、叔二丁基羟基甲苯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同时检测。,酚类抗氧剂有抗氧效果与相容性好、热稳定性高等特点,广泛用于聚乙烯、聚丙烯和各种橡胶制品。,目前对于抗氧化剂最常用的的是高效反相色谱,也有研究表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更准确。,残留单体,如氯乙烯,氯

6、乙烯在常温时为气体。单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人体四肢血管收缩而产生疼痛感,同时具致癌和致畸作用。,鉴别小常识 聚乙烯薄膜(无毒性):薄膜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几层叠起来观察尤其明显),摸起来较润滑,好像表面上涂有蜡层,用力抖动,声音发脆,遇火易燃,火焰黄色,燃烧时有粘液滴落,并有蜡烛燃烧时的气味。 聚氯乙烯薄膜(聚氯乙烯本身也无毒性但添加剂等一般有毒性):如不加色素,为透明状,摸起来其表面有些发粘,用力抖动,声音低沉,遇火不易燃烧,离火焰即熄,火焰呈绿色。,此外,各种关于塑料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的法令法规都已经制定。 确立了很多具体的化学物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对迁移试验的进行也做了相应规

7、定:比如试验单元的选用、食品(模拟物)的选用、试验条件的确立及试样与食品(模拟物)的接触方式、迁移预测模型的建立等。,纸质包装材料主要用于快餐、外卖食品、一次性水杯、纸碗、纸碟、纸盒和二级包装等。,纸 质 包 装 材 料,纸质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各种功能型助剂:防油剂、荧光增白剂、湿强剂、消泡剂等,甚至造纸原料中的杀虫剂等也有可能会出现在纸品中,某些纸质包装材料中还含有油墨中的各种助剂等,这都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威胁。,二恶英即 1,4-二氧杂环己二烯,二恶英与脂肪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进入动物体后一般在肝脏、脂肪、皮肤或肌肉中蓄积,或是进入富含脂肪的禽畜产品中,如牛奶和蛋黄。当人食用了

8、被二恶英污染的禽畜肉、蛋、奶及其制成品,如黄油、奶酪、香肠、火腿等,二恶英也就进入了人体,并几乎不可能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因二恶英有强烈的致癌作用,紊乱人体内分泌系统,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荧光增白剂是能够增加纸张白度的一种特殊染料。 最常用的荧光增白剂是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基磺酸(盐)及其衍生物,它们与纸张的纤维有很好的结合,其结合力的稳固性也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在水中的溶度越高,意味着荧光增白剂越容易发生迁移。 医学临床实验证明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积累在肝脏或其它主要器宫;如果有伤口,荧光增白剂和伤口处的蛋白质结合,会阻碍伤日的愈合。因此,

9、我国规定,食品包装用原纸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毒有害金属液会透过包装向食品发生迁移而污染食品,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纸质包装材料在使用时与食品具有较高的接触面积,表面脂肪的存在,在一种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接触,这些因素会增加和加速纸质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向食品的迁移。,研究发现污染物的化学性质、食品的性质不同如食物本身脂肪的含量和组分、纸质本身性质、接触时间和温度,对污染物向食品中的迁移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金属包装材料有高阻隔、耐高低温、易回收等优点,但是,金属包装材料稳定性差,易被酸碱腐蚀,造成金属离子的迁移,不仅会影

10、响食品风味,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铁制容器镀层锌的迁移会引起食物中毒;铝制材料含有铅、锌等元素,具有蓄积毒性,抗腐蚀性差等特点,易发生化学反应析出或生成有害物质;不锈钢制品中加入了大量镍元素,受高温作用时,食物中不稳定物质易发化、变性等,还可能产生致癌物,且乙醇可使镍溶解析出,导致人体慢性中毒。,金 属 包 装 材 料,在陶瓷和玻璃材料包装的制作过程中,会一些化学物质如金属氧化物,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迁移到被包装食品中,从而间接的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陶瓷制品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其含有的重金属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向与其接触的食品发生迁移, 也就是重金属的溶出现象。,陶 瓷 和 玻 璃,严格监控原材

11、料对于所用的添加剂要按照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这样才能够从源头控制原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加强产品的卫生性能指标检测对于新开发的产品一定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检测,对于检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检测的产品要定期进行检测。,控 制 措 施,科学掌握加工工艺条件,选择优良加工设备例如: 聚乙烯薄膜,如果加工温度过高或螺杆剪切力过大,会出现分子断链情况,薄膜中就会有大量的低分子物质,这些低分子的物质易迁移到薄膜表面,如果与食品接触,很容易进入人体内部.,控 制 措 施,注重生产车间的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应注重生产车间的环境,注重操人员的身体健康,应符合良好操作规范( GMP) 的要求,操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健康状况。 明确产品使用条件例如,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 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普通塑料塑料饭盒不可以放进微波炉和烤箱,因为高温下塑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经常使用微波炉烹饪,最好选用聚碳酸酯(PC)材料的塑料饭盒。,控 制 措 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