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7023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令以什么方式存储在内存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贮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 1

2、945 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和硬件系统 冯诺依曼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结构(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彩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

3、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道德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指令 计算机根据人们预定的安排,自动地进行数据的快速计算和加工处理。人们预定的安排是通过一连串指令(操作者的命令)来表达的,这个指令序列就称为程序。一个指令规定计算机执行一个基本操作。一个程序规定计算机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一种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一组不同指令的集合,管为该种计算机的指令集合或指令系统。在微机的指令系统中,主要使用了单地址和二地址指令。其中,第 1 个字节是操作码,规定计算机要执行的基本操作,第 2 个字节是操作数。计

4、算机指令包括以下类型:数据处理指令(加、减、乘、除等)、数据传送指令、程序控制指令、状态管理指令。整个内存被分成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可存放 8 位二进制数(字节编址)。每个在位单元可以存放数据或程序代码。为了能有效地存取该单元内存储的内容,每个单元都给出了一个唯一的编号来标识,即地址。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按照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须先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放入内存储器中,在执行程序时 CPU 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然后再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结束指令时才停止执行。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最后将计

5、算的结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所要涉及的计算机硬件部件有内存储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计算器、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在以后的内容中将会着重介绍。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通常是指构成计算机的设备实体。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这五大部分通过系统总线完成指令所传达的操作,当计算机在接受指令后,由控制器指挥,将数据众输入设备传送到存储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将需要参加运算的数据传送到运算器,由运算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 中央处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为

6、中央处理单元,又称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通常集中在一块芯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计算机以 CPU 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 CPU 来控制执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 控制器 控制器是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任务的部件。它一般由指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执行程序,程序就是为完成某一任务所编制的特定指令序列,各种指令操作按一定的时间关系有序安排,控制器产生各种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操作的命令信号,即微命令,以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

7、。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控制器首先从指令指针寄存器中取得指令的地址,并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存入指令寄存器中,然后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由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后产生控制信号,用以驱动相应的硬件完成指纹操作。简言之,控制器就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元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种类指纹的需要综合有关的逻辑条件与时间条件产生相应的微命令。 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积极态度逻辑单元 ALU(Arithmetic Logic Unit)。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是进行逻辑判断的非数值运算,比如:与、或、非、比较、移位等。计算机所完成

8、的全部运算都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根据指令规定的寻址方式,运算器从存储或寄存器中取得操作数,进行计算后,送回到指令所指定的寄存器中。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和若干个寄存器,加法器用于运算,寄存器用于存储参加运算的各种数据以及运算后的结果。 (二)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储器一般也可作为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把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入内存中,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三大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特殊存储器。 RAM RAM 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特点是可以读写,存取任一单元所需的时间相

9、同,通电是存储器内的内容可以保持,断电后,存储的内容立即消失。RAM 可分为动态(Dynamic RAM )和静态(Static RAM)两大类。所谓动态随机存储器 DRAM 是用 MOS 电路和电容来作存储元件的。由于电容会放电,所以需要定时充电以维持存储内容的正确,例如互隔2ms 刷新一次,因此称这为动态存储器。所谓静态随机存储器 SRAM 是用双极型电路或 MOS 电路的触发器来作存储元件的,它没有电容放电造成的刷新问题。只要有电源正常供电,触发器就能稳定地存储数据。DRAM 的特点是集成密度高,主要用于大容量存储器。SRAM 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调整缓冲存储器。 ROM ROM

10、 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它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厂家一次性写放的,并永久保存下来。ROM 可分为可编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电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 存储的内容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擦除,这使它的内可以反复更改。 特殊固态存储器 包括电荷耦合存储器、磁泡存储器、电子束存储器等,它们多用于特殊领域内的信息存储。 此外,描述内、外存储容量的常用单位有: 位/比特(bit )

11、:这是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 0 或一个1 就是一比比特,在电脑中,一个比特对应着一个晶体管。 字节(B、Byte):是计算机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存在单位。一个字节等于 8 个比特,即 1 Byte8bit 。 千字节(KB 、Kilo Byte):电脑的内存容量都很大,一般都是以千字节作单位来表示。1KB1024Byte。 兆字节(MB Mega Byte):90 年代流行微机的硬盘和内存等一般都是以兆字节(MB)为单位。1 MB1024KB。 吉字节(GB、Giga Byte):目前市场流行的微机的硬盘已经达到4.3GB、6.4GB、8.1GB、12G、13GB 等规格。1G

12、B1024MB。 太字节(TB、Tera byte):1TB1024GB。 (三)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存入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入在内存中的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能接受的形式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四)总线 总线是一组为系统部件之间数据传送的公用信号线。具有汇集与分配数据信号、选择发送信号的部件与接收信号的部件、总线控制权的建立与转移等功能。典型的微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如图 2-3 所示,通常多采用单总线结构,一般按信号类型将总线分为三组,其

13、中 AB(Address Bus)为地址总线;DB(Data Bus)为数据总线; CB(Control Bus)控制总线。 (五)微型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 CPU 类型:是指微机系统所采用的 CPU 芯片型号,它决定了微机系统的档次。 字长:是指 CPU 一次最多可同时传送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安长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功能、用途和应用范围。如 Pentium 是 64 位字长的微处理器,即数据位数是 64 位,而它的寻址位数是 32 位。 时钟频率和机器周期:时钟频率又称主频,它是指 CPU 内部晶振的频率,常用单位为兆(MHz),它反映了 CPU 的基本工作节拍。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

14、,在机器语言中,使用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来说明指令执行的速度。一般使用 CPU 类型和时钟频率来说明计算机的档次。如 Pentium III 500 等。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单位有 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MFLOPS (秒百万条浮点指令) 存取速度:是指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或写存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访问时间。而边连续两次或写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储周期。对于半导体存储器来说,存取周期大约为几十到几百毫秒之间。它的快慢会影响到计算机的速度。 内、外存储器容量:是指内存存储容量,即内容储存器能够存储信息的字节数。外储器是可将程序和数据永久保存

15、的存储介质,可以说其容量是无限的。如硬盘、软盘已是微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外部设备。迄今为止,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基于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内、外存容量越大,所能运行的软件功能就越丰富。CPU 的高速度和外存储器的低速度是微机系统工作过程中的主要瓶颈现象,不过由于硬盘的存取速度不断提高,目前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我们先从最早的计算机讲起,人们在最初设计计算机时采用这样一个模型:人们通过输入设备把需要处理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通过中央处理器把信息加工后,再通过输出设备把处理后的结果告诉人们。其实这个模型很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处理的信息是 1+1,你把这个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后,计算机的内部进行

16、处理,再把处理后的结果告诉你。早期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十分落后,根本没有现在的键盘和鼠标,那时候计算机还是一个大家伙,最早的计算机有两层楼那么高。人们只能通过扳动计算机庞大的面板上无数的开头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把这些信息处理之后,输出设备也相当简陋,就是计算机面板上无数的信号灯。所以那时的计算机根本无法处理像现在这样各种各样的信息,它实际上只能进行数字运算。当时人们使用计算机也真是够累的。但在当时,就算是这种计算机也是极为先进的了,因为它把人们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人们发现上述模型的计算机能力有限,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就越发显得力不从心。为些人们对计算机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这种模型:就是在中央处理器旁边加了一个内部存储器。这个模型的好处在于。先打个比方说,如果老师让你心算一道简单题,你肯定毫不费劲就算出来了,可是如果老师让你算 20 个三位数相乘,你心算起来肯定很费力,但如果给你一张草稿纸的话,你也能很快算出来。可能你会问这和计算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