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获奖捷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6763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竞赛获奖捷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学科竞赛获奖捷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学科竞赛获奖捷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学科竞赛获奖捷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学科竞赛获奖捷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竞赛获奖捷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竞赛获奖捷报(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6-2007 学年厦门一中学科竞赛获奖捷报一、数学科(2007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福建省赛区)省一等奖:吴 骥 董思炎 谭晓伟省二等奖:范 恺 许 颖 蔡奇晟 宋 鹏省三等奖:林嘉琪 董泽甬二、物理科(第十七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省一等奖:苏 辛(第一名)省二等奖:安延鑫 省三等奖:董思炎 郭浩东三、化学课(2007 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全国一等 奖: 嘉 贇 林嘉琪 谭晓伟全国二等 奖: 许 颖 徐雯婧 安延鑫 田 原 饶欢欢 宋 鹏省 一 等 奖: 陈婧璇 熊立凡 蔡奇晟 吴 珏 吴若凡 朱晓旻省 二 等 奖: 陈晓欣 陈凯斌 董思炎 陈力琪 戴逸菲 范 恺省

2、三 等 奖: 郭浩东 吴馨馨 黄 娇 刘 琤 温 泉 陈比聃刘轶凡四、信息技术省一等奖:庄嘉贇 田 原 戴逸菲 安延鑫 肖 扬 贾俊连 省二等奖:朱嘉琪 蔡奇晟 欧阳德 陈彧哲 郑 译 翁孝元 叶 韬 张 博 范 恺 洪珏晶省三等奖:林欣实 朱晓旻 傅智炜 五、电脑机器人省二等奖:宋 鹏、郑 译(初中组大场地足球) 省三等奖:陈凯斌、庄嘉赟(初中组小场地足球)2教育实践与创新2008 年第 1 期(总第 7 期)20081主 编周君力陈 珍副主编林伟庆张南峰欧阳玲责任编辑陈泽龙封面设计陈国火封面摄影陈国火主 办 福建省厦门一中地 址 福建省厦门市文园路 75 号邮 编 361003电 话 (0

3、592)2666098准印证号:批准单位:印刷:(内部资料,免费交流)目 录学校管理依法治校 人本立校 和谐发展周君力校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与思考徐建兵国旗下讲话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陈 珍教育理论以问题为纽带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苏卫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探究活动效率张 琦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原因分析与教育对策傅方圆教学研究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教学观察与光学跟踪仪设计林宗进漫谈英语高考复习方法余宪林高三总复习复习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黄文忠巧用课程资源 活化课堂教学 陈 蓉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课的教学设计杨学切灯下漫笔一课的教学设计钟 斌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的

4、教学设计陈惠卿3目 录教学反思名著教学之思考刘远军 塑造学生的心灵 细物润无声 黄世森充沛的文化底气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文继炬读书心得新课程呼唤智慧型教师杨永强布斯小说修辞学探析李 慧班主任工作利用有利教育时机,进行有效德育实践汪劲松备课心得集体备课获益多郑 榕20081教育实践与创新4依法治校、人本立校,和谐发展周君力 编者按:本文为周君力校长在第十届第一次教代会 上的学校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受本届教代会主席团的委托,我在这里向大会作 2007 年学校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一年来学校不断规范制度、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不断探索,追求卓越;以德育为首,保持德育

5、传统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重视建设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一中特色项目;完善硬件设施,美化教育教学环境,取得辉煌成果。一、学校管理1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以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办学理念在此起到了纲领性作用。学校遵照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谨记“勤、毅、诚、敏”的校训,坚持“创新、务实、团结、奋进”的校风,传承“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以“为发展而教育”及“人文创新”为办学思想,把“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全部成才”作为办学目标。针对每学年学校工作的不同重点,制定工作指导思想。2006-2007 学年制

6、定以 “继承、巩固、发展、提高”为工作指导思想,2007-2008 学年制定以“强素质、求质量、树形象”为新学期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指导学校工作。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新班子自成立以来,立即着手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工作。学校行政会经过多次讨论,共完善、修订了厦门一中关于加班补贴的若干补充规定 、 厦门一中公用财产管理暂行规定等 17 项规章制度。3重视人文关怀高度重视教职工福利工作。在工资包干,行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为教职工的福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全校老师提供了便利的免费早餐;积极与第一幼儿园、实验小学、外国语附小联系,切实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设立临时救助基金,提供教师突

7、发疾病等困难补助;及时开展政府租赁房申报工作,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组织春节联欢晚会;组织我校文艺骨干参加市教育工会举办的庆“五一”文艺汇演,参赛节目荣获一等奖;制定体育场馆开放条例,安排活动时间;组织了我校首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及羽毛球、乒乓球等系列运动会,为教职工购买运动服装;组织教职工参加游泳、椅子健身操培训班。实施送温暖工程,为教职工办实事。节假日主动为引进和招聘的外地老师,联系航空公司和火车站,做好购票工作;做好教职工的慰问和贺喜,及去世退休教师殡葬工作,为教职工送去人文关怀;组织我校青年教职工与外单位联谊活动;在各节日到来之时,通过春节前分发大米、端午节分发

8、粽子,元旦给每位教职工家属寄感谢信,发放慰问金,“三八”节,组织全校女教工半日游,由工会组织部分女教工参加市妇联组织的“万名妇女健步行”活动,并举办关于妇女仪容形体美的讲座, “五一”节安排教职工外出旅游等形式给教职工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关怀;教师节做好教职工体检工作,增加女教工的妇检;举办闽南语培训班,让老师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二、德育工作51.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我校的德育工作是全方位的。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注重“传、帮、带”及老师们之间的交流。组织开展两次班主任工作培训并分高初中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以促进班主任成长,增进班主任间交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支持和促进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开

9、设家长讲坛,及时在新年段组建家委会,在校园网上开辟年段管理平台,逐步推进年段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交流;根据教育局师德活动年的总体要求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的活动要求,把该活动和“绿洲工程” 、 “为学生送温暖工程”结合起来,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家访工作,及时记录家访情况,及时总结上报各阶段家访工作情况。2.突出主题鲜明的活动,丰富德育形式开办校园网吧,进行网络文明教育;高水平开展团队活动;精心组织开展每周一次的“课间音乐广场”活动,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亮点。通过这项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才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充分表现自我,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

10、”活动的精神,制定了厦门一中阳光体育运动计划 ,着手开展学生体育健身活动,重视“课间操、眼保健操”两操的组织管理,促进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举办感恩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专题片,写观后感,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举办教育讲座。 “五一”节为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利用周会请学生代表做主题演讲。组织开展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工作1抓好教学常规,加强有效教学,推动课改,以赛促教组织教学班子成员、学科指导组成员集中到年段听课,课后与年段老师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在各年段

11、开展“研讨课”形式的校本教研:由备课组安排落实,向教务处申报,在校园网公布,教务处及其他领导随机检查。深入开展以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课改研讨和备课研究。以制度规定的形式要求各学科组的活动必须坚持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两个小时;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周不少于二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开展课程研讨活动。针对课改要求,从课程设置、选课指导、评价改革、保障措施、示范辐射等方面入手,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实验接受过省、市调研组的检查及十多个兄弟学校的参观交流,受到省、市课改调研组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学校以高分通过“普通高中新课

12、程实验省级样本校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 。开展教学竞赛和评比活动。评选产生了厦门一中首届“十佳教学能手” 。组织全校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校第三届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获奖教师 15 人推荐参加市级竞赛。市级竞赛中,通过层层选拔,我校老师脱颖而出,12 人次获奖,我校荣获 “创新大赛组织奖” 。2高考竞赛成绩突出2007 年高考,创造了十五项全市“第一”,十六人录取清华北大。应涵同学以投档分715 分荣获高考全省理科状元;文理科数学双双以满分荣获全省单科状元;文理科各有一篇满分作文,这样我校创下我省高考连续三年四篇满分作文的纪录! 2007 中考成绩突出,语、数、英三科平均分数位列全市第三,被授

13、予“厦门市 2007 年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 。本学年奥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中学科竞赛参加教育部指定的高中各学科奥赛获省一等以上奖项共达 24 人次,获奖人次可能再一次获全省第一。创新大赛获市一等奖项目及送省参赛项目居厦门市第一3.积极面对招生工作吸取和总结往年中招的经验教训,四月份发动全校老师做好四地市招生工作,开设了中招热线,解答了考生和家长的疑虑,并动员其报考我校,为他们办理报名手续和带领准考6证等,为今年的中招赢得了一些好的生员,在录取分数上缩小了与兄弟学校的差距。在市内中招开始前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给高一、高二优秀生的原学校老师分发贺卡、贺信;编写中招宣传材料,分别拟写给各中学

14、优秀生、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信,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的宣传和动员,鼓励他们报考我校。主动邀请本市初中毕业班学生来校参观交流,向他们展示我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硬件和软件,本学期来接待了 6 所初中校三千多学生的参观,收到很好的效果。四、教研工作1. 组织各种学术会议,营造教研气氛今年 4 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福建省“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教学研讨会,为推动福建省的语文教学研究作了一定贡献。10 月份,我校又承办了“华东地区教研室主任会议” 。华东六省一市的教研室主任听取了我校有关课改工作的汇报,参观了我校的三个发明创造基地。本次会议,我校为华东地区的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此外,

15、为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总结我校教师的工作经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校还组织了各种研讨会。一年来,我校召开了初三教学研讨会、高三教学研讨会、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主题的初中教学研讨会和高中教学研讨会、初高中起始年段教学研讨会、学校尖子生培养工作研讨会,等等。2.校本培训扎实、有效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我校对新调入和分配的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使新到我校工作的老师体会我们的校园文化,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我校工作。同时,我们对初一、高一、初三、高三等四个年段的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以提高各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一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应邀到我校讲学。重庆教科院龚春燕教授、家庭教育专家陈忠联、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