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65857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方法、指标、特征)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由果追因)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应用)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讨论(专论),城市规模分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三大支柱理论之一,研究目的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各类城市的规模层次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组合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并通过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充分发挥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中心作用,为制订城市体系发展战略服务。 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及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为城镇体系规划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城市规模可以用若干指标来刻划,如人口规模、用地

2、规模、经济规模等。 但在研究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时世界各国都是从人口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的。 城市规模分布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等级)分布。,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思考: 在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最大的达上千万人口,小的只有百千人。我们不免要问,一国家或一地区城市规模的大小序列与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数量多少之间有没有规律性呢?有什么样的规律?我们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类型?这就是我们这节需要探讨的问题。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包括: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 1、 首位城市 2、 衡量

3、首位分布的指标(首位度 4城市指数 11城市指数) 3、首位分布 二、城市金字塔 1、 概念 2、 意义 3、 案例 三、位序规模法则 1、发现发展过程 2、现在广泛应用的公式即: 3、意义 4、案例 美国和日本 5、应用位序规模分布法则要注意的问题 截距、回归相关性。,一、城市首位律,1、 首位城市 2、 衡量首位分布的指标 首位度 S2P1P2 4城市指数 S4P1P2P3P4 11城市指数S112P1P2P11 3、首位分布,一、城市首位律 (Law of the Primate City),这是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 现象:

4、他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不仅如此,这个城市还体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影响。,杰斐逊分析了51个国家的情况,列出了每个国家前三位城市的规模和比例关系,发现其中有28个国家的最大城市是第二位城市人口的两倍以上。有18个国家大于第二位城市三倍以上。即其中46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是大的异乎寻常。 他认为:各国城市很少有相同之处,但在这方面却有这么多的共同点,这种现象已构成了一种规律性关系城市首位律。,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

5、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Primate City)。 首位度指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S2P1P2,思考: 首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体系中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这不免以偏概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原因:,因为S2P1P2毕竞只有2个城市,只能反映高层次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城市体系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首位度指数,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抓住第一大城市与其它城市的比例关系,因此有些作者把它们统称为首位度指数,首位度指数反映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首位度 S2P1P2 4城市指数S4P1

6、P2P3P4 11城市指数S112P1P2P11 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思考:,要全面反映城市体系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应用什么指标? 一个国家或区域当首位度指数达到何值时,才能认为是首位型分布呢?,首位比最大城市人口占区域内城市人口的比重。首位比 P1P 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是: S22 ,S4、S111 属于首位型分布 2S24 属于中度首位分布 S24 属于高度首位分布,思考:,按杰弗逊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区域的首位城市是1个、多个、可能没有? 我国,山西有没有首位城市?安徽省有没有首位城市? 2000年上海(1478万)北京(1072万)重庆(1023)天津(721)

7、1995年太原164、大同84、阳泉47、长治39,2003年安徽省各地级市非农人口数(万人),合肥市 153.5 淮北市 77.2 亳州市 60.4 宿州市 70.4 蚌埠市 83.6 阜阳市 98.8 淮南市 96.8 滁州市 97.8 六安市 98 马鞍山市 54.2 巢湖市 77.2 芜湖市 78 宣城市 58.8 铜陵市 37.2 池州市 24.2 安庆市 93.2 黄山市 30.1,在我国,一般将国家或区域规模最大的城市叫首位城市。因此在我国,上海、太原便成为全国、山西的首位城市。,一般认为首位度与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代表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由表

8、可见,我国省区首位度差异基本上符合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的解释。,原因:,因为欠发达地区太贫困,不足以支撑和需要较多数量的大城市,由于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因而大部分城镇规模小,但其中心城市往往达到较高等级,因为这一中心城市是该地区唯一与其它地区保持经济联系的节点,一些受条件限制的制造业只能布局于中心城市,同时它也是高等服务业的唯一提供地。而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大城市,因支撑着许多大城市而不是一个,所以首位度低。,二、城市金字塔,1、现象:把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 城市等级规模金

9、字塔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图,2、意义:城市金字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简便方法。对不同国家、不同省区或不同时段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 3、实证案例:P124图71,对照1980年和1990年我国10万人以上城市的城市金字塔可以发现:,80年代以来小城市数量增加非常快; 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晋级很明显; 50100万规模级的城市向特大城市的晋升也很明显,相对来说,2050万城市向50100万的递补较慢; 我国最大城市上海,非农业人口突破了700万大关。 需要强调的金字塔型结构,是专指城市数量随规模等级而变化的一般规律。不

10、同规模级的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并不存在随规模等级而呈“头轻脚重”的递变规律。,表1-8 山西省城市规模结构现状(非农业人口) 单位:万人、个、%,表1-9 山西省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现状(总人口) 单位:万人、个、%,特点与问题: 城市总体规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城市个体规模偏小。 (22个城市平均25.8万,15个小城市9.6万人) 城市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型,规模结构集中程度低,区域性中心不发育。低级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呈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10万以下城镇数量占全省总数的97%,22个城市中8个小于10万,建制镇中3万的占建制镇总数的90%以上。),表5-2 2010年山西省城镇驻地人口规模结

11、构规划 单位:万人、个、%,表5-3 2020年山西省城镇驻地人口规模结构规划 单位:万人、个、%,三、位序规模法则,1、发现发展过程: 2、现在广泛应用的公式: 3、意义:(6)和(7)式对概括国家和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特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实际研究中有广泛的用处。 4、案例: 美国、日本 5、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 两种截距、回归相关性。,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1、发现发展过程:1913年奥尔巴克发现五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料符合下式的关系: PiRi=K (1) (式中Pi是一国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

12、口数; Ri第i位城市的位序;K是常数。) 1925年罗特卡发现美国符合: PiRi 0.935000000(2) 罗特卡的贡献在于对位序变量允许有一个指数。 1936年在辛格的研究中才出现一般转换公式: (3),(3)式相当于 (4) 1949年捷夫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里,一体化的城市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可用简单的公式表达: (5) Pr式中是第R位城市的人口;P1 是最大城市的人口;R是城市的位序。,这样,一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是最大城市人口的一半,第三位城市是最大城市人口的1/3,依次类推。 这样的位序-规模分布的图解点,表示在双对数坐标图上时,就成为一条直线。假如一个国家有很强的首位度

13、,则城市规模分布曲线就明显偏离位序-规模法则,在强大的首位城市以下缺少中间等级的城市。,捷夫的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已被很多人接受。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公式实际上是罗特卡模式的一般化: (6) 捷夫模式是q=1时的特例。对(6)式作对数变换: (7),Ya+bX,(6)和(7)式对概括国家和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实际研究中有广泛的用处。 当把一个城市体系中的每个城市按位序和规模落到双对数坐标图上时,通过散点图可以对城市的规模等级作客观的划分。然后进行y=a+bx形式的回归分析。a值的大小在坐标图上是回归线的截距,b值是回归线的斜率。(相当于q),|b|值接近1

14、,说明规模分布接近捷夫的理想状态; |b|值大于1,说明体系中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大城市很突出,而中小城市不够发育,首位度较高; |b|值小于1,说明体系中城市人口比较分散,分布在各等级城市里,高位次城市规模不很突出,中小城市占优势。首位度较低。 |b|0,表示体系内各级城市的规模相等。 进行多年对比时,|b|变大,说明城市规模分布趋于集中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b|变小,则说明分散的力量大于集中的力量。,图72美国17901950年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演变:,在这160年的漫长时间里,美国的城市体系始终以位序-规模分布形式稳定地发展,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类型转换。但从四个典型城市的位序变化看,城市

15、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日本高阪宏行对新泻县城市位序-规模分析的实例。,他用实际资料得到1955、1965和1975年的回归方程。,由此得到结论: 各年回归的相关系数都很高,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类型; 高位序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最大城市在前20年中平均人口的增长绝对量在上升,但增长速度在下降,所以1975年后估计增长的绝对量呈下降趋势; 斜率q在不断增加,人口分布日益集中是总趋势,转折点在4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比这还小的城市人口有下降现象。前20年斜率增加的速度在加快,后20年在放慢,而且斜率越来越接近于1,说明集中的力量虽然一直在起主要作用,但力度趋于削弱,逐步达到集中与分散的力

16、量趋于平衡的状态。,应用位序规模分布法则要注意的问题 截距、回归相关性,必须注意可以有两种截距,一种是情况下,截距是最大城市的人口数的对数值,是已知的;另一种是情况下,a是待求的系数,代表的是最大城市的理论值。 这两种不同的截距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不同的。采用前者时,所得方程的相关系数会低于后者,采用后者时,第一大城市的理论值可能大大偏离实际值,究竟用哪一种,应根据不同目的慎重选择。,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1、首位分布 2、位序规模分布 3、过渡类型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1、最有影响的解释贝利和加里森系统论熵最大化原理的解释及实证分析 2、强调政治因素是主要力量的解释 3、强调经济因素的埃尔.莎科斯的解释 4、贝里1960年对38个国家的资料作过分析实证表明:首位分布与位序规模分布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没有规律性;与城市化水平之间也没有发现存在必然联系。 5、卡罗尔的总结评价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