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363661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推断法及18虚词用法(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说明,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文言翻译。,考查形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

2、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 ,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A,走进高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遂家焉 乃实告焉B、将何作 何复尔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 欲割颈以塞责耶,走进高考,【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师”。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怎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

3、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是表示目的连词。,C,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学法指导,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2.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

4、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1) 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诸渤海之北,(2) 虚

5、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而已矣,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使用频率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语法功能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发展变化大。,虚词词性,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代词,例如: 必以长安君为

6、质,兵乃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 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例如: 公【为我】献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请【以剑】舞。 【以资政殿学士】行 故燕王欲结【于君】。,介 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例如: “而” 河水清且涟漪。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连 词,连

7、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助 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8、”)、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叹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一、位置推断法,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定)主 + 状 + 谓 +(定)宾,名、代,动、形,名、代,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4.送孟浩然之广陵 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顷之,烟炎张天,在时间副词后

9、,音节助词,举些例子,在动词后,作代词;,在“所”后,组成“所字结构”, 作动词;,在地点前,作动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二、删除观察法,对于虚词来说在句子中经常不用翻译,所以我们可以用删除观察法,根据删除该虚词后句子是否通顺或是否改变原意来确定虚词意义。,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字: 1.余嘉其能行古道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在动词后,应为代词,不能删去。,删去则改变原意,代词。,例子:,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例如:,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因利乘便,

10、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噫吁嘻,危乎高哉,三、结构分析法,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四、对照比较法,蚓无爪牙之利 石之铿然有声者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侵之愈急 何以战,代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以”即“以何”,“以”即“凭借”,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五、词性记忆法,第一人称代词:其、吾、余、相、见、我、予、朕、孤、“愚”、“臣”、“仆”、”、“鄙人”、“

11、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 第二人称代词:相、而、若、尔、汝、女、乃 、“公”、“卿”、“君”、“子”、“足下”。 ; 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 指示代词:是、斯、此、然、兹; 疑问代词:何、曷、胡、奚、安、焉、孰; 副词表否定:不、未、莫、无、勿、毋、弗、 非、微、靡; 副词表时间:将、行将、且; 副词表范围全部的:皆、咸、悉、尽、毕、具; 副词表范围部分的:但、徒、特、独、唯(惟)、止、直、第。,例子:,18文言常用虚词,一、而 1、代词,通“尔”、“你”。 2、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12、”。(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2) 敏而好学 (3)面山而居 (4)温故而知新(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

13、而各慑恐(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表因果,“因而”。,第二人称代词,“罢了”。,二、乎 1语气助词(在句末):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表感叹 ,可译为“啊”、“呀”等。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

14、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介词(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例: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例:吾尝疑乎(于)是。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作词尾。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8个虚词常见用法:,三、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2)表反问语气:难道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18个虚词

15、常见用法:,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其皆出于此乎?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则或咎其欲出者。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其孰能讥之乎?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吾其还也!,他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期望,一定。,表祈使,还是。,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 其中的,四、且 1、连词,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 2、副词(+谓),可译“将要”、“姑且”、“将近”等,18个虚词常见用法:,1、河水清且涟漪。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不出,火且尽。,试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