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35600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2017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 s 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 zhu 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 g o。 罗兰秋颂(七上教材)2.陈涉世家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法皆斩(按照法律) 刑其长吏(惩罚) 比至陈(等到) 苦秦久矣(苦于)B. 为坛而盟(筑) 为屯长 (担任) 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皆

2、次当行(编次)C功宜为王(论功劳) 骑千余(骑兵) 皆下之(攻下) 从民欲(愿望)D死国可乎(为而死) 忿恚尉(使恼怒) 陈胜王(称王) 指目陈胜(注视)3.桃花源记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便舍船(离开) 屋舍俨然(房屋)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B. 其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的人) 皆叹惋(惊) 咸来问讯(消息) 率妻子(妻子儿女) C不复出焉(从这里) 乃大惊(竟然) 悉如外人(全,都) 既出(已经)D才通人(使通过) 阡陌交通(相通) 得其船(找到) 便得一山(看到)4.与朱元思书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

3、面) 争高直指(笔直地) 直视无碍(一直)B.忘峰息心(停止,平息)窥谷忘反(归,还) 嘤嘤成韵(和谐之声) 百叫无绝(表示多)C.互相轩邈(比高远)猛浪若奔(奔马)鸢飞戾天者(像老鹰)有时见日(同“现” ,出现)D.风烟俱净(都) 从流飘荡(顺,沿) 好鸟相鸣(和鸣) 皆生寒树(耐寒)5 捕蛇者说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熙熙而乐(表修饰) 弛然而卧(表修饰) 恂恂而起(表修饰)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表修饰)B.苛政猛于虎(通“征” ,赋税) 谨食之(喂养) 时而献焉(到时候) 腊之以为饵(把晾干)C.可以已大风(用来)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视其缶(那个) 告于莅事者(

4、向)D.若毒之乎(怨恨) 余闻而愈悲(同情) 貌若甚戚者(忧伤) 以尽吾齿(年龄)6 岳阳楼记一文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越明年(及,到)薄暮冥冥(迫近) 春和景明(日光) 朝晖夕阴(日光)B.长烟一空(完全) 此乐何极(穷尽) 吾谁与归(归隐) 居庙堂之高(宗庙)2C.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多会于此(到) 微斯人(这种)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D.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 去国怀乡(国都)连月不开(放晴) 谪守巴陵郡(郡的长官)7 醉翁亭记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饮少辄醉(就) 临溪而渔(在旁) 颓然乎其间(在) 林壑尤美(特别)B.蔚然而深秀(秀丽

5、) 前陈(摆放,陈列) 非丝非竹(弦乐器) 觥筹交错(酒杯)C.名之者谁(命名) 故自号曰(取别号) 山行六七里(在山上) 弈者胜(下围棋)D.游人去(离开) 乐亦无穷也(乐趣) 太守谓谁(为,是) 苍颜白发(苍老)8. 下列对格列佛游记内容的理解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历史与诗歌,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他是英国 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就是江奈生斯威夫特。B.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格列佛经历的四次航海生活:乘“羚羊号”到了小人国, 乘“冒险号”到了大人国, 乘“好望号”到了飞岛国, 受聘为“冒险号”的船长去了慧骃国。C.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造

6、了一只小船,带了皇帝的许多赠品,赶上了一艘英国商船,由日本返航,回到家中团聚,结束了第一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D.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思想深邃,主张和平,但受环境限制,对外界所知不多。9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0分)(1)日星隐耀,_。 (2)去国怀乡,_。(3)_,并怡然自乐。 (4)_,云归而岩穴暝。(5)_,在乎山水之间也。(6)李煜相见欢中“_”一句是词人极其沉痛的伤心语;晏殊浣溪沙中“_”一句是词人孤寂、忧郁心情的写照。(7)李煜“_ ”的天上月亮象征人事缺憾;范仲淹 “_,_”的水中的月亮是神来之笔。二、阅读理解(共5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 10

7、题。(9 分)长相思 (南唐)李煜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0. (1) 李煜词点明主题的句子是“相思枫叶丹”, 纳兰词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 。 (2分)(2)“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相思”主题的?请简要作答。(4 分)3_(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李煜词对人物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人物的眼中

8、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B. 纳兰词上片“一程”的反复,写诗人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远行,表现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下片“一更”的反复,写塞外风狂雪暴,彻夜不停,表现了塞外环境的苦寒。C. 李煜词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悠闲赏玩的心境。D. 纳兰词“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二)阅读柳宗元治柳州,回答 11-14 题.(13 分)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

9、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有删改)注释 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即草奏章( ) 禹锡终易连州( )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10、 ( ) 宗元谓所亲曰( )12.用“”标出下面句子主谓之间的朗读停顿。(1 分)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_(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_14小石潭记中的柳宗元寄情山水,因自己被贬谪和景物过于凄清而心情孤寂伤感。捕蛇者4说柳宗元治柳州两文让我们读到了怎样的柳宗元?试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分)(1)捕蛇者说中的柳宗元_ (2)柳宗元治柳州中的柳宗元 _ (三)阅读三子能言,回答第 15-17 题。(13 分)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

11、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可还内省过,何以至此?”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出语客曰:“记小儿时,当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积日如此。试以指内巢中,燕雏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蔷茨,各与食之。既而皆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昔有此事,今实悔之。”客闻言,遂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言讫,便闻其子言语。周亦忽不见此道人。(选自搜神后记陶渊明著,有删改)【注释】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短。蔷茨:蔷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证。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7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

12、点的词(4 分)年且弱冠( ) 主人异其言( )出语客曰( ) 言讫(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因取三蔷茨,各与食之。A余因得遍观群书 B.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C问塔动之因 D.罔不因势象形。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_(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 17阅读了这个故事,有人说:“古人真是太迷信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你认为阅读古典名著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2 分)_ (四)阅读下边文章,完成 1822 题。(20 分)5追思

13、藤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3 年前,藤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 9 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藤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挪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藤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