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4917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漢語重要知識點整理1、古書的註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汉代(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3)今天學習古註的目的:古人的註解一般比較簡略,註解的體例和術語比較生疏。(4)常見的古書註解大家:漢代的有:鄭玄、毛亨、孔安國、馬融、何休、趙岐。晉代的有:杜預、郭璞,范寧。魏代的有:王弼、韓康伯、何晏。唐代的有:陸德明、孔潁達、賈公彥、徐彥、楊士勛、唐玄宗。(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为傳注體、義疏體、集解體。傳注體: 以解釋文獻詞句意義為主的註釋體例。常見的名稱 (术语) 有“傳、註、箋” 。傳: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古代經文的文義。從傳述的內容來看,有的側重在敍述事件的原

2、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詩詁訓傳。注:取義貫注,文義艱澀,需要適當地加以解釋纔能通曉,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須貫注纔可通暢。所以“注”就是詮釋的意思。“注”,古書又寫作“註” ,二者音義同。箋:是表识的意思。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悟,便用筆標誌在原文的一側,所以註文比較短小、簡約。它不但註釋經書的原文,亦對原有的註解予以補充和修訂。疏:亦叫“正義” 。唐代以後出現的一種注釋術語。不僅解釋原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釋作注。*注疏体例一. 字形上所显示的内容: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的是注疏。二各家注疏内容排列顺序: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亨的传,如“贯事也”; “笺云”之后的注是鄭玄的笺; 疏

3、字以下的内容才是孔潁達的疏。宋代以前, 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行的;宋代以后,为了阅读的方便,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如果一段之中有幾個注,疏就放在幾個註后, 如果只有一個, 疏就放在一個之后,上面的例子就是把疏放在幾個註之后。三. 疏的內容排列順序: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註文。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迄各引兩三個字(如“ 碩鼠至得我所 ” , “傳貫事 ” , “箋碩大至是徙” ) ,然后再疏,中間用圓圈隔開。*十三经注疏的基本体例(以孔潁達的毛诗正义为例)1. 書中有正文和註文,註文包括毛傳、鄭箋、陸德明音義(又叫“釋文”) 、孔疏。2. 原書直排,其中單行大字是詩經正文,正文雙行小字是註文

4、。3. 註文先列毛傳,但沒有“傳”來標記,只是對正文作註,毛傳之后有“箋云”作標記的,其后是鄭箋的文字。4. 鄭箋之后的大圓圈是一種起區別作用的間隔號,其作用: A.區分傳、鄭和音義的界限,即圓圈之后是陸德明的釋文。B.圓圈用在“疏”文置中,標明疏文的段落。5. 註文中用方括號括起來的“疏”,錶明其后的文字是孔潁達的“疏(正義)” 。它的體列先列詩的正文或毛傳、鄭玄的起迄之處,用圓圈隔開,此后有“正義曰”三字,以下纔是“疏”的正是說解。一般先疏正文,再疏註文。我們以上是以今通行的十三經中的詩經為例,其中作註的人是毛亨、作箋的是鄭玄,作疏的是孔潁達。義疏體:是一種經、註兼釋的體例。經指古籍原文;

5、註一般指漢代后的註釋。集解體:滙集諸傢註釋的一種體例。*古書註解的內容1). 釋詞:解釋字詞是註釋的重要內容,漢代經師的傳註都是把釋詞放在註釋的首位。釋詞的方法有三種。第一,形訓,依據字形來解釋詞義的方法。第二,聲訓,通過聲音的關繫來解釋詞義的方法。用同音或音近詞來解釋詞義是“聲訓”的特點。第三,義訓,直陳詞義的訓釋方法。一般用同義詞或近義詞去解釋。如:“增,益也。”20. 通句:通釋全句。在釋句的基礎上,有時還需串通全句。這種方法又分兩種方式:(1)串講,即在釋詞以后,再綜閤起來,貫通全句,通釋句義。(2)釋句:是就深入理解全句的有关问题加以解释或说明,它不是对全句进行串讲。(3)解事:详细

6、补充事实或解说典故的出处。*古書註解的術語1. 釋義術語:(1)曰,為、謂之(之謂):可譯為“叫、叫做” 。解釋詞義之用,主要以之區別同義詞、近義詞的差別。在釋詞方式上是所釋意義在前,被釋詞放在“曰,為、謂之”之后。(2)謂:主要是用于以狹義釋廣義,以具體釋抽象,以分體名釋總名。被釋詞放在“謂”的前邊,釋詞放在“謂”之后。(3)貌,之貌 : “貌”本指事物外表的形象,用作註疏的術語,則表示某種情貌。它一般用作動詞或形容詞之后,表示事物、行為的性質或狀態。相當于“, 的樣子”(4)猶,猶言:往往是用近義詞訓釋,或者是用引伸義解釋本義,註釋詞和被釋詞的意義相近。“猶”一般是用來解釋單音詞的;“猶言

7、”多是用來解釋詞組或串講語句的。2. 聲訓術語:“聲訓”是用詞的音、義關繫進行釋義的方法,由于詞的音、義關繫可以反映詞與詞的親緣關繫,所以“聲訓”註釋的方法,也是通過詞與詞的親緣關繫揭示詞義的方法。(1)之言,之為言:註釋詞與被釋詞聲音同或近,意義相通。(2)之猶言:“之猶言、之言、之為言”都是通過聲音的關繫解釋詞義的。3.註音術語:(1)讀為、讀曰:這兩個術語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的。其實也是屬于聲訓類術語。(2)讀若,讀如:這兩個術語主要是用同音字來標明讀音。“讀如、讀如”一般是用來註音,沒有意義關繫。但有時也用本字來註假借字。另外註釋字與被釋字的讀音不盡相同,有的隻是音近。(3)如字:指明

8、一詞多音的術語。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讀音,其中表示本義的讀音叫本音,其餘的讀音是變讀。 “如字”告訴讀者,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這個字(詞)要讀本音。*古書校勘術語古人註書時常常先行校勘,因為古書版本輾轉流傳复杂,因此文字錯訛較多。不先行校勘,既会誤導讀者,也誤誣古人(古書的作者)。校勘的術語常見的有:1. 衍文:簡稱“衍”,也叫“衍字” 。這個術語用來指明古籍中多出的文字。2. 脱文:又简称“脱” (有时作“夺” ) ,也叫脱字。3. 訛:也稱“訛文” 、 “誤文”、 “誤字”*校勘的方法:1)對校 2)本校 3)他校 4)理校2、駢體文的語言有三方面的特点:骈偶和四六平仄相对用典和藻

9、饰*詩律:是格律詩(又稱近體詩、今體詩)格律的簡稱,肇自漢朝,粗具于齊粱時代,成熟于唐代。它包含五個方面內容:一.句數二 . 字數三 . 押韻四 . 平庂五 . 對仗一. 句數:古體詩(産生漢魏六朝,又稱古風,唐代以后按古體詩的風格寫的詩依然為古風)句數不固定,可長可短。近體詩的句數是固定的:一般的律詩都是八句,律絕是四句,超過八句(一般為偶數)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是五言的。二. 字數:五律每句五個字,共40 字,七律每句七個字,共56 個字。五絕共20 字,七絕共 28 字。五言詩和七言詩都是漢朝産生的詩體,但與唐代時期産生的近體詩還是有別,盡管字數相同、要求押韻。因此近體詩最本質的

10、特點是講究平庂。(一)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1. 古體詩:詩無定句,句無定字,押韻不嚴格(有出韻及換韻現象)不講究格律(字的平仄規律)。2. 近體詩:詩有定句(五言詩、七言近體詩每首八句,五言、七言絕句每首四句),句有定字(五言律詩、絕句五字,七言律詩、絕句每句七字),押韻嚴格(中間不出韻,不換韻,而且一般只押平聲韻),講究格律。三. 押韻: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是句句押韻,有的是隔句押韻。近體詩除了有的首句入韻外,都是隔句押韻。(一)押韻的語音標準:通常押平水韻中的平聲韻。具體情況如下: 106 韻就是近體詩押韻的語音標準,一直沿用到近代四. 平仄:平仄是對中古聲調平、上、去、入四聲的再分類。

11、平即中古的平声调;中古的上、去、入三聲統稱為仄,因為其不平,故名仄。注意: 我們今天以普通話的聲調去衡量中古聲調(或者說衡量中古的平庂)有不盡相同的地方。因為今天普通话平声(阴平、阳平)字有的是中古入声字。如果記住下面的字是古入声字转为普通話的平声字就容易分辨近體詩的平庂了。(一)混入普通话平声中的中古入声字表:八捌,拔跋魃,白,薄雹,逼,瘪鳖憋蹩,别,亳孛荸勃渤脖钹舶伯铂魄(落魄)柏(柏林)泊箔博搏踣拨剥:擦,插锸,察,拆,吃,出,戳,撮:答搭,达鞑耷褡妲怛靼,纛,得德,滴,迪的籴镝嫡狄逖荻涤敌笛,跌,谍蝶牒喋蹀碟迭叠垤,督,毒笃独髑读犊黩渎椟,咄掇,度(揣度)铎夺:额:发,罚乏伐筏阀,佛,

12、缚(缚药),服伏袱弗拂福幅蝠:割胳格咯骼阁搁疙鸽革鬲隔槅膈嗝,刮聒,郭,国蝈虢:哈,蛤(蛤蟆) ,喝,合盒盍曷涸翮核劾鹘纥,黑嘿,忽惚,滑猾,豁,活;:疾迹积激击唧缉绩,及汲极级圾急蒺嫉辑集给藉籍脊鲫棘即姞殛亟戢,夹浃,铗颊,截桀杰竭碣揭捷睫婕洁颉结拮鲒接节疖劫孑,掬鞠, 菊桔局跼, 绝掘崛倔撅厥橛镢蹶蕨獗决诀抉角(角色)桷觉谲爵噱攫;:嗑瞌颏壳咳,哭窟:拉邋:拍,劈,撇,泼,扑,仆璞瀑:七染漆戚,掐,曲,缺阙:塞,杀刹铩煞,勺芍杓,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秫,刷,说,俗,缩: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挖,屋: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隰檄,侠狭

13、峡匣狎辖瞎黠,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鸭押,一壹揖,约曰:杂匝鉔,凿,则责帻箦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斫濯3、近體詩之格律:(二)基本句式:格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首句第一句)。以五言為例。(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句式:在五言的句式前面各加上相反的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仄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三)格式:四種基本句式,都可作為首句。由于首句不同所用基本句式不同,就構

14、成四種基本不同的格式。1. (甲)種句式開頭的格式(仄起庂收)(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2. (乙)種句式開頭的格式(平起平收)(乙)平平仄仄平(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3. (丙)種句式開頭的格式(平起仄收)(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4. (丁)種句式開頭的格式(仄起平收)(丁)仄仄仄平平(乙)平平仄仄平(

15、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四)粘對:律詩分為四聯:首聯、頷聯、勁聯、尾聯。每聯中的第一句為出句,第二句為對句。1. 粘:就是相鄰兩聯中下聯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和上聯對句的第二字的平庂一致。2. 對:就是每聯的出句和對句的第二字的平庂相反。3. 失粘、失對:不符閤粘對,就是失粘、失對。(五)拗救:違反了平庂格律(該為平而為庂,或該為庂而平),叫做拗。一個句子拗了,詩人在本句或者對句的適當位置上加以補救,叫做救。註意:格律詩的平庂也不是完全固定的, 即“一、三、五”的平庂可以任意的,但“二、四、六”不能任意,必分明。例如:本以高難

16、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籪,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 | , | |。 | | , | | | - -。| | | , | 。 | ,| | |。頸聯中,出句第三字“梗”拗,對句第一字“故”拗,對句第三字“蕪”救。尾聯出句中,第三字“最”拗,第四字“相”救。(六)拗救的方法:律詩拗,必救,否則不合格。有兩種救的方法: 1. 本句自救, 2.對句相救。1. 本句自救(1)在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一个字拗了,那么必须用第三个字去救。如果不去救,除了韵脚外只有剩下一個平聲字,叫作犯孤平。“孤平”是律詩的大忌。如李白的夜宿山寺中的“恐驚天上人”。口訣:一拗三救救孤平。(2)在平起庂收式(平平平庂庂)中,第三個字必平,否則會是三個庂收尾,這是古風的形式,也必須救。那么第四字個改為平聲。如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 ”口訣:三拗四救一必平。也可不救,因為 “一三五” 不論,是半拗。 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