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927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沙洋文化旅游大发展中 共 沙 洋 县 委沙洋县人民政府(2011 年 9 月 7 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坚持将文化和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旅游发展, “以文促旅,以旅促文 ”,积极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县战 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沙洋精神区位优势,较好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沙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文化民生的基础工程。

2、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是投资 300 万元维修改造了沙洋文化中心,投资 240 万元建成了县图书馆;二是投资 200 多万元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沙洋支中心,建成了 200 多个基层服务点;三是“ 十一五 ”期间投资 280 万元,对 13 个镇综 合文化站进行了改2造;四是争取市、县和社会援建资金 500 多万元,建设了 106 个村级文化中心;五是投资 620 万元建成 209 个“农家书屋” ,剩余41 个将在年内完成建设验收;六是大力推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全县公益电影放映 3000 场;七

3、是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发展电视用户 5.2 万户,电视入户率达到 43%,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98%;八是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以节庆文化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100 余场(次),全县共组建腰鼓队 120 支。(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大力发展书刊发行、音像制品经营产业。我县现有书报刊经营户 13 家,音像制品经营户 14 家,其中图书发行销售营业额每年达到 900 万元。二是重点扶持广告、印刷复制企业 9 家。2010 年,实现产值 300 万元。三是视讯传媒业长足发展。年收入达到 1300 万元。四是网吧经营业规范有序。全县共有网吧 75

4、 家,2010 年总收入达到 1500 万元。五是 演艺娱乐业发展迅猛。支持开办一批新型歌舞娱乐场所,全县发展不同规模文化娱乐经营企业(户)45 家,产值达到 4500万元。发展民营剧团(演艺队)65 家,2010 年演出 6000 余场,收入 3000 余万元。(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近几年来,我县文化宣传部门组织、引 导全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成立了 8 个文艺家协会(学会),发展会员 600 余人,坚持“三贴近 ”原则,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3作品。其中音乐作品方面,我县创作了歌曲喊沙洋、 爱在纪山、油菜花开迎宾来、 金色沙洋;文学作品方面

5、,推出了中篇小说集名份、散文集七月从远方归来和土地的摩挲、配乐朗诵诗我爱你沙洋等,一批文学创作者入选为省作家协会会员;舞蹈戏曲方面,我县创作的天天向上、 春晓作品在省级赛事中分别获一等奖;书法作品创作方面,我县张方柏、宋述猛、李克龙等人的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省级书画展,我县拥有省级书画家协会会员 20 多人;二胡学会、摄影家学会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并获大奖。(四)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纪山楚墓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8 年纳入全国 100 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去年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大遗址保

6、护协议,纪山楚墓群被划入荆州片区。该墓群地处“ 鄂西圈” 荆州、荆门、宜昌黄金旅游线路节点,发展前景巨大。由此,我们以纪山楚墓群为抓手,以纪山庙会为依托,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景区,投资2000 余万元建成文化旅游项目 4 个,目前已完成纪山楚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楚王陵遗址公园、郭店楚简出土地、郭家岗战国女尸现场陈列室等项目,并申报国家文物局纳入“十二五” 保护 和展示工程 项目,楚文化景区的各 项工作逐步启动。纪山庙会是我县传统节会,我们加强管理、引导,使其成为纪山旅游发展的引擎。仅在今年 3 月庙会期间,纪山共接待游客 154万人次。二是做大做强油菜花旅游节。2008 年以来,我县

7、已连续四届成功举(承)办“中国 荆门(沙洋)油菜花旅游节”,沙洋油菜花旅游节已成为我县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今年第四届油菜花旅游节期间,我们增加了抬花轿、写对联、民歌对唱、农民健身舞等文化项目,扩展了农事体验区等多个景点,设置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等乡村游项目,吸引了荆门、荆州、宜昌、武汉、上海等地的大批旅游团队。三是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针对我县油菜花旅游节花期较短,且缺乏相应的旅游配套景点和设施,其特色得不到充分展现,品牌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现状,我县从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着力打造 4A 级中国 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该园位于我县五洋公路沿线,规划范围西起襄荆高速公路

8、五里收费站路口赵集村,东至沙洋经济开发区,沿五洋公路总长约 32 公里,规划总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今年六月启动该工程以来,我们已经完成该园的总体规划,并投资 7500 万元启动了五洋旅游公路改建工程,预计今年 11 底完工,同时高标准抓好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安洼水库水上娱乐区、潘集水库湿地养生区、五洋公路绿化带等景点建设及沿线农户房屋立面改造。四是编制引江济汉沿线旅游景点规划。引江济汉中线工程东起我县李市镇蔡咀村,西至后港梅林村,在我县的建设堤段达 52 公里,是全国第二大人工运河。我们抓住建设机遇,及早规划旅游项目,编制旅游规划,引江济汉沿线有 12 处景点,将在该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期间

9、分步实施。同时,长湖湿地保护区建设、5西荆河整治改造工程等同步启动。二、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下步打算我们将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 发展、大推 进” 的发展理念,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沙洋文化旅游竞争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一)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 馆一场” ,即县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游泳馆、博物馆和体育健身广场。年底启动新文化馆的建设,明年启动游泳馆和健身广场项目,启动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做好地方资金配套,对 13 个镇的影剧院、体育建设场地等文化体育设施进

10、行全面的改造升级。三是完善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采取国家扶持、财政奖励、单位援建、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完善村和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做到已挂牌的村、社区文化中心有阵地、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有经费。四是加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巩固现有的村级调频广播设施,进一步发展村级调频广播。新增一批有线电视用户,扩大无线电视的覆盖率。(二)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沙洋县文化产业项目,在土地征用、城市配套规费、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营 造良好的文化经济环境,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娱6乐业、广告印刷业、音像制品业、婚庆演艺业等,

11、不断壮大我县文化产业。(三)以节会文化为平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四届油菜花旅游节的办节经验,将进一步挖掘沙洋丰富的文化底蕴,融入地域文化符号,拓展油菜花节内涵,丰富节会活动内容,将油菜花旅游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四)进一步加快纪山大遗址公园建设进程。按照大遗址保护规划,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 强管理、合理利用 ”的工作方针,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分期建设文保设施和文物景区,尽快建成大遗址公园,将其打造成为鄂西圈荆州、荆门、宜昌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五)着力推进沙洋“五七干校”和监狱文化特色景区建设。 “五七干校 ”人文资 源独特。沙洋

12、“五七干校”是全国各地“ 五七干校” 中级别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地区。文化大革命期 间,全国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 40 多家中央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在沙洋创办“五七干校” , 共下放干部及家属 2 万余人。 “五七干校” 作为历 史阶段特殊的社会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开发“五七干校” 人文 资源,对于宣传沙洋、推介沙洋,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我们已经建成了五七干校旧址陈列馆,年底完成景点规划编制,拟建成全国最大的干校博物馆。7沙洋监狱是全国最大的监狱群之一,从解放初期建设沙洋农场,收押、改造战争罪犯开始,历经了 60 多年的历程,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曾

13、收押过右派、反革命分子、走资派等各种成分的“罪犯” 。因此监狱历史文化十分深厚。今年,我 县拟定与沙洋监狱局合作建设警示教育基地,修建警示体验区,增强沙洋文化旅游特色,注入发展后劲,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六)以引江济汉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百里长湖生态景观带。打造沿线 26 座景观桥梁。做好百里长湖生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和建设,计划投资 21 亿元,将其打造成集水上休闲娱乐、工程建筑、田园赏景,览胜猎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一是突出楚风楚韵建筑风格,规划建设沿江新农村,大力发展沿线特色农家乐饭店。二是恢复湖汊野生莲藕、菱角养殖,同时将黄歇冢、铁鞭祠进行开发,整体打造长湖湿地生态休闲

14、度假区。(七)精心打造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一是做好目标定位。按照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提出的风情园建设要“争第一、做第一” 及市委书记王玲同志提出的把五洋公路打造成沙洋“ 清明上河 图” 的要求,以五洋公路 为基 轴,以油菜花旅游为切入点,以现代生态农业观光为依托,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历史人文和乡土风情的潜力,着力构建六大旅游区块,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都市旅游圈,积极链接“鄂东南生态人文之旅” 、“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 ”和“大武汉城市旅游之旅 ”等知名旅游线路,努力建设“ 省域核心旅游景区” 和 “两圈节点景区”,通过85 至 10 年的努力,使之成为“国家级生态农业 示范区”

15、 、“国家 4A级休闲农业旅游区”和 “中国十大最美油菜花旅游 胜地之一”。二是做好品牌策划。坚持“金色沙洋、多彩乡 村” 的形象定位和“春游、夏荷、秋紫、冬梅” 的景观设计思路,以深邃厚重的楚文化和古朴浓郁的乡村文化为主线,依托五洋公路沿线良好的油菜花、湖泊水系等自然生态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景点和旅游景观高地,形成四季景观鲜明、民俗文化多彩的乡村旅游风格,打响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品牌。三是做好空间布局。按照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自然条件等,利用通达的交通条件作为景观廊道,把景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油菜花资源以及各相关景点进行整合,努力形成“一带、六区、十 节点” 的分布格局。四是逐步推进。严格遵循“整体把握、分步实施、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 点、线、片”、 “房、路、景 ”和“四季花”的建设思路,分期建设,统筹推进。该项目总投资 10 亿元,共分近期建设目标(2011-2015 年)、中期建设目标(2015-2020 年)和远期建设目标(2020-2025 年)三个阶段。将着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完成沿线集镇和乡村民居整体改造工程,开发以油菜花观光为主的乡村体验和滨湖休闲旅游,满足近程游客的需求,实现区域内旅游业跨越式、突破性“起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