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832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也要精耕细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的耕耘,于晨起,于夜归。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这是教师的耕耘。 农人一辈子守着自己的田地, 在田地里播种,收割。而一茬又一茬的学生, 正如一季又一季的庄稼, 教师在此耕耘,收获。人们习惯用“精耕细作”这个词来形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特点,在我看来,教育这另一种形式的“耕耘” ,也须“精耕细作”。一、培土有调查,有整治在种子还未洒入泥土时, 精耕细作就开始了。 在农业上有一个步骤叫:培土。所谓培土即:疏松表土,让土壤通气,去除杂草。在新接一个班的时候,班主任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培土”。将以前的那些坏习惯“松一

2、松”,暴露出来,最好能像杂草一样去除掉,为后续自己的教育过程打好一个基础。(一) “松土”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接班之初,一般不会急于“出手”,而会选择让学生以前的坏习惯都充分暴露出来;让皮大王们原形毕露上一阵,自己则隐藏在大后方,观察,多方了解。在这个阶段,班主任的隐藏,不是无原则的隐藏,也不是无目的的隐藏。原则是对严重的违纪行为,要坚决处理。但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阶段的隐藏是为了让后面“除草”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所以班主任要多做记录,多做调查,伺机而动。(二) “除草”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当各种不良习惯和“不良分子”充分暴露后,班主任的除草工作就开始了。除草要先从大处,最需要整

3、治的地方着手,并且一定要干净利落,斩草除根。就像农业用具必须锋利一样,班主任在除草过程中要怀着医生手术刀的情怀,坚决将坏习惯去除,毫不留情,绝不拖泥带水。二、播种有希望,有方向在松完土,锄完草之后,作为班主任,就要开始“播种”了。所谓播种,农业上的解释是:作物栽培措施之一,将播种材料按一定数量和方式,适时播入一定深度土层中的作业。播种适当与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教育中我认为播种就是向学生传递一些美好的精神,用自身行为或言语的方式去感染,并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正如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的: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4、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意义上的播种与农业上的播种有两个相同点:1.它们都讲究适当的播种方式和时机。2. 它们都对成长对象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播种的时机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说, 在已经基本将班级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苗头都解决之后, 播种的时机就到来了。 但是对于时机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很考验一个班主任的。 特别是碰到一些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学生,他们有时候脾气一上来,即使自己意识到错了,也会不管不顾的。这种时候教师的教育即使再正确,再苦口婆心,可能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什么样情况下, 才是较好的播种时机呢?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时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教育将事半

5、功倍。1. 学生有较大过失的时候2. 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3. 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4. 学生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时候5. 新时期开始的时候(二)播种的方式用怎样的方式去向学生传递和感染?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学生们接受信息, 接受感染的方式和渠道很多,可能老师的以前的一些方式已经不再被他们认可, 从而也不再有效。 举个例子,在十年前上课,如果哪个老师能用PPT配合音乐来上,学生们肯定觉得非常新鲜和有意思,那么教育的效果肯定比较好。而十年后的今天,学生已经习惯了 PPT和多媒体,这几乎是他们上课不能缺的东西。反过来说,多媒体对于教育的增幅效果已经不明显。那么在当今时代,如何选择“

6、播种”的方式方法呢?1. 回归简单言传身教遥远从孔子, 别说什么多媒体了, 当时的教学情况连基本的笔墨纸砚都没有。孔子只是和弟子们聊聊天,说说话,走走,唱唱歌,三千弟子中有达者七十二!邻近至民国,也没有什么多媒体,可是不缺大师,名家。不论是文学,绘画,音乐等等领域, 均有领袖人物, 百花齐放,往昔风采,如今很难重现。无论是古代还是民国近代教育中都讲求“言传身教”。很简单但很切中教育的真谛。所以,新时期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们,千万不能忘了这种教育播种方式。你要让学生成为“光盘族”,那么你自己要以身作则,餐餐光盘。你要让学生节约水电,那你自己首先看见水龙头漏水要主动关上。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们

7、,让他们很自然的学习你的行为,从而改变他们的习惯。2. 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教育是极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个按部就班, 没什么创新的班主任,他的学生可能也会比别的学生接受知识少一点,思维比别人慢一点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教学技术时刻都在推陈出新,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 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 善于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育。学生对 PPT产生了反感,那可以适时放一点视频,音频的教学。最近比较流行一种授课模式叫“微课”,就是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所谓微课,就是利用拍摄教育教学视频,集中一小段时间,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 全国甚至全球都在尝试和兴起这种新的授课学习的双向模式,这也是一个教师要跟紧时代发展的

8、例子。3.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是鲜活的人,有思想,有差异,有个性。就像农业播种,每一种种子,要采取的播种手段和方法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要广撒,有的要单棵的栽种。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情况比农业上的播种还要复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更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学生。所以说,因材施教永远是教育的一个原则。三、施肥有强化,有提高美国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 农业上就是在播种完成后, 紧接着就要给种子以充分的养料滋养。假如种子播下后,没有去施肥,那么很快会因为没有养料而死亡。在班主任的教育中也是一样, 一旦让学生接受了, 能有意识的去养成某种好习惯后, 作为班主任

9、一定要去进行适当的强化,没有强化就没有教育。这个教育的种子播到学生心里之后,要让它能尽快成活,发芽直到长成树苗,强化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种子只会存在一时,不可能长久的成为一个习惯,一种素质。当然,农民都知道,一开始只能施一点肥,不能太多,太重,不然反而会让种子死亡。那么我们在教育强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原则。(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习惯或意识培养的初期, 班主任应该放低自己的期望。 学生不可能因为你的一节晨会课, 班队课讲了环保意识, 就肯定每次都会关紧水龙头,这是不现实的。他们势必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种时候,班主任就应该反复强化, 不能放弃,让学生在很多次重复中去巩固这个习惯。有研究表明,

10、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 天的时间。在这 21天的时间内,必须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动作,从一开始的别扭不自然,到后来的不排斥,最后到比较自然,能自觉的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班主任不厌其烦的提醒学生, 重复这种行为,达到正强化的作用。(二)时时处处,从少到多我们常说, 一个人的素质是从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出来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应该注重细节,多从平时的小事情,小习惯着手,慢慢的,从少到多, 从只有一些好习惯到逐渐变成一个有素质的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要从细节出发, 小到课前准备的习惯,到整理书包的习惯等等,一点一滴地来。四、等待有爱,有收获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提出

11、:教育是慢的艺术。 就像农民耕种作物, 从春种,到秋收,几乎横跨了四季。 郑英老师在做教育的“农人”中写到:农人注重细节而又耐心等待,所以说他们内心平和;他们内心平和而又关注生命,所以说他们充满关切。在松土,施肥,播种之后,农民用平和的内心去照料着,等待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直至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内心平和但充满着爱。正是这种对于作物生长的爱,使得他们内心平和。班主任的工作繁杂, 细琐,我们很容易被这种繁琐打破内心为人师的平和,很容易陷入焦躁不安的情绪中,从而影响我们的教育素养和水平。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喧嚣的时代,我们更要向农人学习,谨守心中那方净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作为教育的农人, 班主任要有农人般对花的爱的等待,静待每一朵花的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