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338247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温毯使用国内外新进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低温治疗护理新进展,2016.,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概念: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 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低温160四种, 其中轻、中度又定义为亚低温。,二、亚低温治疗的历史,二十年代把低于37的体温 分为

2、四类:超深低温416,深低温1728,中低温2933,轻低温3436。 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低温可保护脑神经功能。 50-60年代国内外临床医生曾将冬眠疗法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把体温降至27-28 以下进行心血管手术,以保护脑和其它重要器官 。 80年代,大量实验研究发现2835低温能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保护血脑屏障,防止继发神经元损伤。 90年代初,江基尧把28-35 的低温称为“亚低温的概念”,率先在国内把亚低温用于临床,由于疗效显著,短短几年亚低温治疗就在我国部分大城市有条件的医院展开。,三、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 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3、 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 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等目的。,亚低温作用于脑保护的机理:,降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1,2,3,4,适应症:,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下丘脑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脑干损伤合并去脑强直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肺复苏后脑病,四、适应症及禁忌症:,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失血性休克患有严重心肺疾患70岁老年病人。,亚低温技术按其原理分: 药物降温:冬眠合剂 物理降温:根据其途径不同可分为:体表降温,体腔降温和血液降温三类。,五、亚低温技术分类:,冬

4、眠合剂 :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哌替啶(杜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高热、烦躁的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 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心动过速的病人。 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适应症同号方。 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适用于呼吸衰竭的病人。 号方:氯丙嗪(

5、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通用方:氯丙嗪(冬眠灵),体温每降低1,脑代谢率下降5%7%,颅内压下降5%6%,体温降至3236时颅内压平均降50%,因此,体温的控制和亚低温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降温过程中,机体各项指标相对不稳定,应通过测量直肠温度来监测患者目标体温是否达到。刚开始时每半小时测量肛温一次并记录,稳定后改为一小时一次,一旦低于32应立即停止降温,甚至采取复温措施。,六、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和时间,体温降低1,心输出量减少5%。维持平均动脉压大于80mmHg,心率60次

6、/分,呼吸1822次/分,以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一旦发现心率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低温使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素减少以及肾脏重吸收功能减弱而导致患者多尿,从而容易导致电解质丢失。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形状和量,定时监测生化参数,特别注意镁、钾、钙的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由于低温血小板可粘附聚集成团,且外周血小板进入脾脏,肝脏增多,使血小板减少,同时低温条件下凝血因子的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差,容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亚低温中必须定期监测凝血四项,同时注意观察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应定时吸痰 ,手法

7、要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前后均应充分给氧,雾化吸入每日24次,翻身拍背每次2h,促进排痰,同时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尿道口每日消毒2次,并记录24小时尿量及颜色,必要时记24小时尿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七、注意事项,1、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2、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3、亚低温应用的监护:,体温的监测 心血管系统监测 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呼吸系统监测 泌尿系统监测,八、并发症,1、循环系统改变:

8、冷却期全身体温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代谢率降低,氧离曲线左移,可诱发全身微循环障碍,成为复温期出现多脏器衰竭和DIC的诱因,2、电解质紊乱:冷却期时细胞内流,从消化道、尿液中丢失,导致低钾,诱发致死性心律不齐的危险增大,应定时监测血气及电解质,作相应处理。,并发症,3、凝血功能障碍:低温使血小板变形,储存入肝窦、脾脏等,使血小板减少,易发生凝血障碍。,4、呼吸系统并发症:冷却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由于使用肌松剂不能咳出痰液,分泌物储留产生肺不张,组织严重缺氧,复温期发生麻烦的肺部合并症,并发症,5、复温时的全身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储留诱发肺部感染,长期置尿管致泌尿系感染,肠内细菌活性增加,菌群紊乱致消化道感染。许多学者强调早期经胃肠营养,拟从复温开始时进行,可以提高免疫机能,改善神经学预后。,九、展望,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安全、.无无严重并发症.但应认识到它只是保护脑功能,防止神经元坏死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只有加强基础护理并和其它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等疾患的疗效。亚低温治疗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复温时心肺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随着亚低温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标准化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的亚低温疗效的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亚低温疗法将会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