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333818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放射科 李俊,概述,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种类繁多,主要起源于腹膜后脏器,只有0.2%是原发的。 也可来源于间叶组织、骨骼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及淋巴系统等,以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多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以腹痛,腹部包块,体重减轻等症状就诊。,腹膜后含脂肪病变(Fat-containing Lesions of the Retroperitoneum),包括:脂肪瘤、脂肪堆积、脂肪母细胞瘤、脂肪肉瘤、冬眠瘤、髓样脂肪瘤、肾上腺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膜后畸胎瘤,脂肪瘤(Lipoma),脂肪瘤(lipoma)是起源于脂肪组织

2、的一种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主要是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 腹膜后脂肪瘤极少见。 临床上主要以腹部包块或周围脏器受压而出现相应症状而就诊。,女 51岁 因腰痛就诊,CT:边界清楚,具有包膜,CT值低于-100HU,增强扫描无强化。 MRI:T1/2WI显示高信号,边缘清楚,脂肪信号抑制序列呈低信号,鉴别诊断,脂肪肉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多不清楚,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其CT值常高于良性脂肪瘤,增强后可有不同程度强化。 畸胎瘤:可包含原始三个胚层组织(骨,软组织,液体,脂肪,毛发),鉴别不难。 髓样脂肪瘤:体积较小,常含有骨髓

3、和脂肪成分,边界清楚,可有多少不等的软组织成分,部分可见钙化灶,增强有轻/中度强化。,脂肪堆积(Lipomatosis ),脂肪过多症,与脂肪瘤差别在于无包膜存在,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来源于胎儿脂肪组织和发生在婴幼儿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两种肿瘤最常见于3岁以前(80%以上)。偶尔发生于刚出生或较大儿童,男女比例为2:1 好发于体表浅部,以四肢多见,其次为颈,面,躯干部,也可累及腹膜后及纵膈处 病理上,肿瘤为凝胶状,一般呈浅灰色,白色,棕黄色,而不是成熟的脂肪瘤的黄色,临床病理类型 局限型:肿块多位于浅表部位,边界清楚,临床似脂肪瘤,此型占大多数,呈缓慢生长的软组织结节,界限

4、清楚,局限于皮下组织,体积相对较小,一般3cm5cm 弥漫型:也称为脂肪母细胞瘤病,起源于深部软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复发倾向大,CT及MRI: 含有大量脂肪成分 密度/信号不均匀 有包膜,边界清 多呈分叶状 轻度不均匀强化,男,4个月,男,4岁,因母亲无意发现患儿腹部肿块1月余,进行性增大一周入院 体检:左上腹触及大小约10cm7.0cm7.0cm的肿块,活动度可,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AFP4.09ng/ml,CA19-9 36.88U/ml,CA242 32.56 U/ml 手术及病理 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左后腹膜腔肾前间隙内,大小约13cm10cm7cm,向上推挤左肾,向前推挤降结肠,为膨胀

5、性生长,包膜完整,质软;切面呈分叶状、棕黄色。镜下混合有成熟和不成熟脂肪细胞,局部含透明质酸的粘液样基质 病理诊断:左后腹膜脂肪母细胞瘤,鉴别诊断,粘液型脂肪肉瘤 鉴别点: 1)年龄至关重要(20-60岁) 2)部位(较深) 3)组织学(镜下无分叶结构,纤维间隔不完全,成熟脂肪细胞集中于小叶边缘,有异常核分裂) 4)遗传学,脂肪肉瘤(Liposarcoma ),成人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35%),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0-70岁,易复发 分型:高分化型,粘液型,圆形细胞型,多形性型,去分化型。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分化良好脂肪肉瘤、粘液样脂肪肉瘤、混合型脂肪肉瘤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以

6、及相应脏器受压迫和刺激所产生的症状。,影像学表现:分化型脂肪肉瘤主要由脂肪瘤样和硬化性成分组成,脂肪瘤样成分的CT密度、MRI信号与脂肪成分相似,而硬化性成分与肌肉的密度和信号相似。粘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密度和MRI信号同水相似,CT增强扫描表现为网状延迟强化。圆形细胞性和多形性脂肪肉瘤表现为无明显脂肪、但有灶性坏死的软组织肿块。,三年后,分化型,粘液样,多形性,冬眠瘤(Hibernoma),罕见良性脂肪组织肿瘤,起源于胎儿残留的棕色脂肪组织 由不同比例的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混合构成 病因不明,患者主要为年轻人,男性略多,表现为生长相对缓慢的皮下肿物,一般无痛。常好发于大腿,躯干,上肢及头颈部,

7、分型:2001 年,Furlong 等复习美国陆军病理研究所(AFIP) 的资料,提出冬眠瘤的4 种不同形态变化:经典型(82 %) 黏液型(8 %) ,伴有大量黏液样变化和肌肉间浸润,主要发生于男性; 梭形细胞型(2 %) ,是冬眠瘤和梭形细胞脂肪瘤的混合,由棕色脂肪细胞、成熟的白色脂肪细胞和带状的梭形细胞构成; 脂肪瘤样型(7 %) ,在脂肪瘤内散在分布的冬眠瘤细胞,通常发生于大腿部。,CT:病灶脂肪含量丰富,内部可见分隔,且分隔强化,病灶周围可见“血管漂浮”(特征性),男,39岁,臀部包块就诊,鉴别诊断,冬眠瘤病理特征显著,容易诊断,但应和以下几种肿瘤进行鉴别 成年型横纹肌瘤 颗粒细胞瘤

8、 黏液样脂肪肉瘤 黄色瘤,髓样脂肪瘤(Myelolipoma),良性肿瘤,尸检发病率为0.08-0.2%,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不同比例的小岛状骨髓样造血组织构成,无恶变倾向,大部分有假包膜 为无功能性肿瘤,但可合并库欣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原发性醛固酮增生症等 临床主要症状为肿瘤较大时压迫产生的非特异性腰痛,腹痛和腹部肿块,也可有高血压,血尿及内分泌紊乱的表现,髓样脂肪瘤(Myelolipoma),CT: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肿块,CT值范围-5-250HU,增强后一般有中度强化,约1020%可见斑点状和条状钙化,肿瘤较大时内部可自发破裂出血 MRI 以脂肪成分为主型:T1均匀高信号,T2中

9、等信号。 脂肪和髓样成分混合型:T2和T1增强上脂肪信号混杂高信号区域 髓样成分为主型:相对于肝脏,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有强化,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一般以软组织成分为主,其内可含有脂质,质地较均匀,直径多小于3cm,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依靠与肾脏的关系来鉴别 腹膜后脂肪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边界清晰,多于同侧肾上腺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多无强化 脂肪肉瘤:恶性肿瘤,主要为不成熟的脂肪组织,增强有不规则且不均匀强化和不同程度的侵袭征象,但部分仍难以鉴别,肾上腺腺瘤(Adrenal Adenoma),多为功能性腺瘤,包括Conn腺瘤及Cushing腺瘤,无功能腺瘤少见

10、病理特征:由富含脂质的泡沫状透明细胞组成,CT: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纤维组织包膜),直径多小于3cm,CT值从水样密度到负几十HU均有,少数密度不均匀可能是由于囊变,出血或血管变异所致,钙化少见 MRI:化学位移成像是该病的可靠检查手段。大部分肾上腺腺瘤在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上信号减低,信号强度减低20%就可以诊断腺瘤。增强时均匀一致强化也是该病的特征,Out-of-phase,In-phase,鉴别诊断,嗜铬细胞瘤:有典型临床症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MRI化学位移反相位信号不会下降 髓样脂肪瘤:肿瘤较大,CT值-30-120HU,MRI脂肪抑制成像可证实这种成熟脂肪组织存在 肾上腺皮质癌:肿

11、瘤较大,呈分叶状,出血坏死常见,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表现为早期强化,之后缓慢下降 转移瘤:较常见,尤以肺癌多见,边缘不整,密度不均,增强时强化不明显或呈不规则环状强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又称错构瘤,良性肿瘤,由不同比例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无包膜 常见于4060岁女性,约有20%肿瘤见于结节性硬化患者 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可自发破裂出血,出现剧烈腰腹部疼痛,临床分类: 多数肾区单发肿块不合并结节硬化,以中年女性多见,约占80% 少数为两侧合并结节硬化,肾实质内病变比较多见,病变由脂肪,平滑肌,脂肪构成,大多数富含脂肪 病理分型:型几乎都是脂肪。型

12、脂肪、平滑肌、血管混杂。型为少脂肪或无脂肪,大多数为平滑肌和血管组织,CT、MRI:边界清楚低密度/含脂肪信号肿块,常为多房,分隔状表现,增强后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外生型AML表现为肾实质缺损,内部可见增粗血管影,常并发出血,鉴别诊断,含脂肪多的AML需要与脂肪瘤鉴别:增强扫描前者可见多少不一的条索状强化血管影,后者无强化 少脂肪或无脂肪型需与肾癌鉴别:肾癌大多为不均匀强化,可出现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均一性强化和延迟强化有助于含微量脂肪AML的诊断,畸胎瘤(Teratoma ),腹膜后畸胎瘤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成人的临床报道较少,是儿童腹膜后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在小儿畸胎瘤中,腹膜后畸胎瘤约

13、占25% 约86%发病年龄小于2岁,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2倍 早期多无症状,一般是家长发现患儿腹部包块就诊,部分可出现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CT、MRI:显示脂肪、液体密度/信号及钙化、骨化、牙齿影像等多种成分的肿块是其特征;肿瘤供血较少,女 4个月 腹胀2周,女 30岁,腹围增大3年,参考资料,Fat-containing Lesions of the Retroperitoneum: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January-February 2009 Volume 29, Issue 1儿童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年5月第28卷第五期 冬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年2月第30卷第一期影像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版,THE END 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